-
公开(公告)号:CN11853624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446161.7
申请日:2024-04-15
IPC分类号: G06F30/18 , H02J3/00 , G06Q50/06 , G06F113/04
摘要: 本申请提出一种配电网拓扑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构成拓扑图所需的设备对象,以构建设备对象模型;获取目标配电网中各个设备的布局关系,并根据布局关系获取目标配电网中各个设备的连接关系,以根据所述连接关系确定电气连接点的个数及每个电气连接点的位置;遍历所有的电气连接点,以得到与电气连接点相关的所有设备对象ID,以根据设备对象ID构建设备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根据设备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以及与每一设备对象模型对应的预设作图规则生成与目标配电网对应的拓扑图。本申请解决传统采用人工手动绘制拓扑图的方式带来的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3773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110755902.6
申请日:2021-07-05
申请人: 浙江武义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武义县供电公司 , 武汉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网关系统的自适应拓扑变化配电网保护方法。在配网各节点处部署边缘网关系统,通过系统中的终端控制器控制采集模块采集信息、控制节点开关进行开断操作,并通过无线边缘网关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步骤:配网拓扑变化时,节点边缘网关系统感知到开关变化量后采集电流数据并向配网中其他节点发送电流请求信号,收到该信号的节点将采集电流数据发送回拓扑变化的节点,由该节点对发来的电流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相关性系数值判断新的拓扑关系;同时,依靠线路两端节点电流数据的相关性系数值判断故障区段,进而隔离故障。本发明优点在于能够自适应配网的拓扑变化而无需人为整定,同时克服了数据无线传输的时延和抖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3364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249044.1
申请日:2024-03-05
IPC分类号: G06Q30/018 , G06F18/214 , G06F18/243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排放转化的碳电比分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确定碳电评价的时间范围;步骤2,获取确定的时间范围的评价目标的电力生产碳排放的历史数据,根据历史数据得到评价目标的碳排放量;步骤3,获取设定的时间范围的评价目标的电力生产量,通过碳排放量和电力生产量得到碳电比;步骤4,根据碳电比对评价目标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将碳电比数据输入评价模型,评价模型输出评价目标碳排放量异常的时间点,判断碳排放量异常的时间点是否具有周期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18953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07544.1
申请日:2021-10-18
申请人: 浙江武义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武义县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三峡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2/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微波透射法的输变电钢筋混凝土基础腐蚀检测方法及系统,步骤S1、确定微波信号源和矩形波导的扫描频率f,获取对应扫描频率f下的传输系数S021的基准值,构建基准值查询单元;步骤S2、采用步骤S1的方式获取传输系数S121;构建测试值查询单元;步骤S3、通过对比S021和S121对应位置的值判定钢筋是否发生腐蚀;步骤S4、数据比对单元分别调取基准值查询单元和测试值查询单元中扫描频率与传输系数的映射关系曲线,通过曲线f(x1)和f(x2)的比较,判定钢筋的腐蚀参数。本方案采用微波作为信号源,通过入射信号和透射信号的差值初步确定腐蚀位置,考虑腐蚀面积和腐蚀深度,进一步确定钢筋的具体腐蚀程度,使得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得到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186995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82762.X
申请日:2021-04-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波反射系数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腐蚀检测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信号输出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均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方法具体为首先向钢筋混凝土基础发射微波信号,并确定扫描频率f,获取扫描频率f对应的反射系数基准值Γ0,再利用矩形波导以扫描频率f对输变电钢筋混凝土基础进行扫描,获得反射系数Γ1,最后对比Γ0和Γ1,Γ0的值大于Γ1的值时,钢筋发生腐蚀;Γ0的值等于Γ1的值时,钢筋未发生腐蚀。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方法可以实现对钢筋混凝土基础腐蚀状态的非接触式检测,且适用于大部分的复杂环境,操作简单的同时保证了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3363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249026.3
申请日:2024-03-05
IPC分类号: G06Q30/018 , G06F18/23213 , G06F18/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企业碳排放评价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包括步骤1,确定所有企业碳排放评价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步骤2,在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内收集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步骤3,建立融合评价模型,将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输入融合评价模型,融合评价模型根据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对企业碳排放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包括碳排放超标企业,碳排放盈余企业和碳排放异常企业;步骤4,计算碳排放超标企业或碳排放盈余企业的碳排放超标量或碳排放盈余量,根据碳排放超标量或碳排放盈余量完成碳交易;步骤5,将碳排放异常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碳排放异常企业的异常类型,根据异常类型对碳排放异常企业进行相应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3505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17442.X
申请日:2023-08-28
IPC分类号: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Q50/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计量与碳追踪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包括步骤1,周期性获取各类型发电端的碳足迹情况,计算各类型发电端的碳排放量;步骤2,周期性获取负载端的碳足迹情况,计算负载端的碳排放量;步骤3,对于各类型的发电端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拟合,构成各类型发电端的碳排放量拟合曲线;对于负载端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拟合,构成负载端的碳排放量拟合曲线;步骤4,根据各类型发电端的碳排放量拟合曲线对于发电端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根据负载端的碳排放量拟合曲线对于负载端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步骤5,调整各类型的发电端的发电比例,降低发电端和负载端的总碳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56373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353748.9
申请日:2023-03-31
申请人: 浙江武义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武义县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武汉大学
IPC分类号: G06V20/17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N3/04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知识蒸馏的无人机影像云边协同识别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包括步骤1,构建老师模型,并对老师模型进行训练是老师模型完全收敛并具备指导能力;步骤2,构建学生模型,改进学生模型的损失函数使学生模型能同时接受来自人工标签和老师模型的软标签;步骤3,对老师模型和学生模型进行联合训练,学生模型同时接受人工标签和老师模型的软标签进行迭代,直至学生模型完全收敛;步骤4,将训练完成的学生模型部署至无人机终端,使学生模型在边缘端实际运行并检测识别效果;步骤5,若检测识别效果通过判断为不达标,则将识别的图像传输至老师模型,老师模型通过云边协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模型进行二次训练至识别效果达标为止。
-
公开(公告)号:CN11629956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094473.3
申请日:2022-09-08
申请人: 浙江武义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武义县供电公司 , 武汉大学
摘要: 本发明针对大跨越铁塔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监测与评估需求,公开了一种基于5G的北斗监测输电铁塔大跨越变形监测系统及方法:在大跨越铁塔1和铁塔2的顶部分别安置两个基于5G通信的北斗监测传感器,其中内置惯性MEMS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微内核处理器、嵌入式北斗解算软件和5G通信模组等;北斗监测传感器中包含一个嵌入式北斗解算软件,可实时处理北斗、惯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数据;北斗解算软件能够通过5G通信实时将铁塔安全状态结果传输到远程数据管理中心实时展示与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850502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285600.0
申请日:2024-03-13
IPC分类号: G06Q10/0639 , G06Q10/0631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配电网台区规划方法,包括:S1、基于用户用能特性设置台区优先级;S2、根据所述低压台区优先级对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评估,获取配电网运行质量评估值;S3、根据所述配电网运行质量评估值对低压台区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低压台区的划分结果确定变压器规格信息,得到台区划分方案;S4、通过采集台区低压线路地理数据构建台区优化模型,并对所述台区划分方案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结果对所述台区划分方案进行相应调控,获得目标台区规划方案;克服了现有低压台区划分技术的局限性,提高低压配电网台区划分的高效性与合理性,确保了重要负荷的稳定运行,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与稳定性,提高台区适配性与供能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