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98654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03372.3
申请日:2022-04-18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昌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变尺度混沌算法的含小水电接入配电网电压优化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微电网技术领域。根据当地小水电的分布情况以及水电站的出力情况,针对小水电接入区域配电网所产生的电压越限问题,以配电网各节点电压大小为重要约束,以线路有功损耗最小和设备总投资最小为目标,以线路调压器、小水电运行方式以及调节变电站出口电压为主,智能软开关装置为辅作为调压措施,建立含小水电接入的区域配电网电压优化模型;采用变尺度混沌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区域配电网最佳配置方式。该方法能够避免陷入局部最优,比随机搜索更具有优越性,易于跳出局部最优解,具有求解简单、搜索效率高、通用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8821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572622.0
申请日:2023-05-22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昌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新能源和充电站的主动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涉及如下步骤:获得次日每小时负荷变化率、新能源有功出力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确定动态无功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将目标函数无量纲化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转化为单目标函数;采用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得到电容器组的动作时刻;提出电容器组投入组数优化—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站和SVC联合优化的两阶段静态无功优化思路,确定最终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入量。本发明将动态无功优化转变成几个静态无功优化,减小了问题的求解规模,加速了求解速度,同时,在满足无功补偿装置的动作次数的约束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网损,提高系统稳定性和电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38821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572622.0
申请日:2023-05-22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昌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新能源和充电站的主动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涉及如下步骤:获得次日每小时负荷变化率、新能源有功出力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确定动态无功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将目标函数无量纲化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转化为单目标函数;采用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得到电容器组的动作时刻;提出电容器组投入组数优化—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站和SVC联合优化的两阶段静态无功优化思路,确定最终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入量。本发明将动态无功优化转变成几个静态无功优化,减小了问题的求解规模,加速了求解速度,同时,在满足无功补偿装置的动作次数的约束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网损,提高系统稳定性和电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49865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403372.3
申请日:2022-04-18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昌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变尺度混沌算法的含小水电接入配电网电压优化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微电网技术领域。根据当地小水电的分布情况以及水电站的出力情况,针对小水电接入区域配电网所产生的电压越限问题,以配电网各节点电压大小为重要约束,以线路有功损耗最小和设备总投资最小为目标,以线路调压器、小水电运行方式以及调节变电站出口电压为主,智能软开关装置为辅作为调压措施,建立含小水电接入的区域配电网电压优化模型;采用变尺度混沌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区域配电网最佳配置方式。该方法能够避免陷入局部最优,比随机搜索更具有优越性,易于跳出局部最优解,具有求解简单、搜索效率高、通用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24021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784293.7
申请日:2021-07-12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昌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集成预测模型的光伏发电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的光伏电站历史数据,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其中,神经网络模型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别作为Bagging方法的基学习器构建集成预测模型;响应于获取的光伏电站实时数据,基于集成预测模型输出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结果。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别作为Bagging方法的基学习器构建集成预测模型,光伏电站实时数据基于集成预测模型输出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结果,提高了光伏发电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3604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96972.8
申请日:2023-06-13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台变流器不对称故障穿越控制方法,实现不对称故障穿越控制方法的控制策略为:变流器的峰值电流限制在变流器的额定电流内,同时有功功率振荡为零或是总输出有功功率不振荡;其中变流器的峰值电流限制在变流器的额定电流内,当出现电网电压跌落或者不平衡时,变流器产生正序电流的控制参数应当趋于无穷大或变流器产生负序电流的控制参数应当趋于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解决在电网电压跌落或者不平衡的情况下,变流器的输出电流过大和有功功率振荡的问题。并对提出的不对称故障穿越控制方法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640241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80934.3
申请日:2023-06-09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熊俊杰 , 郑雅铭 , 胡秦然 , 吴在军 , 路小俊 , 张国秦 , 辛建波 , 陈玉树 , 肖戎 , 杨本星 , 彭哲续 , 赵伟哲 , 郑舒 , 李佳 , 匡德兴 , 翟长国 , 燕翚 , 刘牧阳 , 全相军 , 窦晓波
IPC分类号: G06F17/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新能源的电网强度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分析计及多个新能源场站注入功率的新能源电网潮流,求解新能源电网的电压稳定边界条件,基于电压稳定边界条件计算新能源汇集点处的修正短路比,根据新能源汇集点处的修正短路比及新能源汇集点之外的节点短路比判定各节点处电网强度,分析电网薄弱处。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新能源场站间电气距离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更准确地评估电网各新能源汇集点处的电网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191477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436118.8
申请日:2023-04-23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发明人: 熊俊杰 , 曾伟 , 赵伟哲 , 李佳 , 何伟 , 辛建波 , 范瑞祥 , 肖戎 , 彭哲续 , 熊健豪 , 杨本星 , 支研力 , 陈拓新 , 伍太萍 , 朱志杰 , 刘彩云 , 饶臻 , 匡德兴 , 桑顺
摘要: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发电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惯量支撑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该方法根据风电场与电网公共耦合点的电压实时计算电网瞬时频率,并计算电网频率偏差;扰动检测器生成扰动标志位标记;根据风电机组转速加速阶段降低功率和风电机组在功率恒定阶段的有功功率增量、风机有功功率线性下降阶段保持时间,得到功率线性下降阶段的风机输出有功功率;计算有功出力保持阶段风电机组有功出力参考值;有功出力保持阶段风电机组有功出力参考值与最大功率追踪模式参考值对比,判断是否恢复最大功率追踪运行模式。本发明的方法保留了传统斜坡形SIC减小频率二次跌落的优点的同时,消除了风机失速的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529630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226501.2
申请日:2022-10-09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计及储能荷电状态及自适应惯性水平的鲁棒协同调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储能单元参与电网调频的有功‑频率响应模型,构建风光水火储多场站接入电力系统后的协同控制模型;在多场站协同调频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设计虚拟惯性控制环节,实现频率闭环控制惯性的模拟;建立计及虚拟惯性环的多场站协同调频状态空间模型,采用鲁棒方法设计闭环控制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惯性控制系数自适应调整方法,实现多工况多扰动场景下频率动态响应性能的提升。本发明的效果是:可用于解决分布式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调频服务可能存在的惯性水平不足的问题,可为通过储能系统参与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78221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01991.0
申请日:2022-06-21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的间接碳排放精细化核算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节点平均的碳流混合原则确定节点的节点碳排放因子,其中节点碳排放因子为节点消费单位电量对应的间接碳排放量;根据节点碳排放因子确定与节点相连接的线路的线路碳流密度;根据线路碳流密度计算节点的储能碳排放量。通过节点碳排放因子、支路碳流密度等关键参数指标描述电力系统碳排放流,从而精确辨识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的碳排放细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