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89549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1911150027.8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考虑人体舒适度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在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中考虑用户的舒适度,根据人体对热的感知建立PMV模型,描述用户对供热的感受;以预测不满意度PPD描述用户对供热的不满意程度,通过设定PDD来确定PMV的取值范围;建立采暖负荷模型以及综合能源系统各能源设备模型。同时设置约束条件,包括用户舒适度约束、能量平衡约束、设备输出约束、购电功率约束、蓄电池约束、考虑成本以及一次能源利用率多种指标,采用分级序列法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基于软件对所建的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系统的优化调度结果以及各目标函数值。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调度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9396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5084.6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估的综合能源站碳排放计算方法,属于电力能源技术领域。首先,确定综合能源站功能定位与结构主体,对综合能源站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分解和系统边界认定。然后确定综合能源站各主体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碳排放源,搜集其使用量数据以及碳排放因子。最后计算综合能源站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估的碳排放量,并根据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制定节能减排策略。本发明可直接应用于综合能源站规划建设与运行,开展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估的碳排放计算及减排路径研究,提升综合能源站零碳发展能力,助力双碳目标下各类型综合能源站的低碳高效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889549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150027.8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人体舒适度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在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中考虑用户的舒适度,根据人体对热的感知建立PMV模型,描述用户对供热的感受;以预测不满意度PPD描述用户对供热的不满意程度,通过设定PDD来确定PMV的取值范围;建立采暖负荷模型以及综合能源系统各能源设备模型。同时设置约束条件,包括用户舒适度约束、能量平衡约束、设备输出约束、购电功率约束、蓄电池约束。考虑成本、碳排放以及一次能源利用率多种指标,采用分级序列法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基于软件对所建的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系统的优化调度结果以及各目标函数值。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调度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9299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3595.4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河海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站融合综合能源站碳流态势感知与低碳运行方法,属于电力能源技术领域。首先,基于“最大化利用、最高效建设”原则和功能定位,确定综合能源站的主体结构、容量配置、布置形式及接线方式;然后绘制能流‑碳流图,追踪碳源、感知碳流态势;针对综合能源站各类设施的负荷容量及光伏发电特性,分析能量流动和碳流动信息,获得影响碳排的主要因素,构建低碳优化运行模型。本发明实现了综合能源站的碳流态势实时感知及低碳运行,直观展示了综合能源站的能量结构、能量流方向和碳流信息,为现有综合能源站的运行及待建综合能源站的规划提供节能减排战略。
-
公开(公告)号:CN111861783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337764.5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负荷转移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首先依据综合能源系统的相关数据信息建立燃气轮机、热泵、蓄电池等设备模型,并考虑需求响应,建立了电负荷转移模型以及价格补偿机制,同时设置约束条件;其次,由于负荷转移偏离计划负荷,考虑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建立了以成本、碳排放、用能不满意度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采用分层序列法处理多目标问题,优先级别依次为成本、用能不满意度、碳排放量;最后将各个能源设备容量设定为变量,基于LINGO18.0软件对所建的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负荷优化结果和设备容量配置结果。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平衡多个优化目标,适用于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与运行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7213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473166.5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14 , G06F3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理模型预训练的变电站负荷预测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通过目标变电站物理模型输出的模拟数据对负荷预测模型进行预训练,再结合实际实时数据对负荷预测模型进行滚动优化预测,由此可以使模型在保持对未知数据适应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真实环境,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可以提供不同的梯度信息,通过结合两者的梯度信息,不仅可以更有效地调整模型的参数,提高模型的性能,还有助于模型学习到更多的负荷特征和规律,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0964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405445.8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调重力储能与电化学储能的电网调频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电网侧调频的需求功率,并确定重力储能的投入方案;基于重力储能的投入方案以及重力储能的功率输出特性,给出重力储能的功率传递策略;基于重力储能的功率传递策略和电网侧调频的需求功率,确定电化学储能功率传递策略;基于重力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的功率传递策略,控制重力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的功率输出。本发明可以实现快速满足电网的调峰调频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01011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25341.1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式矩阵型重力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响应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当前重力储能多机系统各机组的输出功率的运行状态,将各机组进行分类;按可放电量或可充电量比例系数进行机组间的功率分配得到各机组的初步分配的功率指令;对初步分配给各机组的功率指令按照单位调节功率的倍数就近取整,得到调整后重力储能多机系统内各机组的最终功率分配指令,根据最终功率分配指令完成垂直式矩阵型重力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切换。有益效果:该方法依据各机组当前的运行状态,按照各机组可放电量比例分配功率指令,可在较快时间内完成运行状态切换的同时,各机组的运行状态趋于一致,有效参与重力储能多机系统后续充放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48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2562.9
申请日:2024-07-0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储能系统质量块最优运行速度和运行数量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系统参数,确定重力储能系统的损耗表达式和质量块运行速度的调节范围;然后根据损耗表达式和质量块运行速度的调节范围,计算系统输出功率的门槛值一、二;再将电网所需的系统输出功率与门槛值一、二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计算质量块最优运行速度;最后,根据质量块最优运行速度和系统的有关参数,计算质量块在线运行数量;本发明能够根据电网所需的系统输出功率,确定一组质量块运行速度以及在线运行数量,使得系统按所给输出功率运行时,总损耗达到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1858953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06842.5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调频控制方法,所述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接入电网系统,首先,建立储气库储气SOC模型和储热罐储热SOC模型;然后,通过储气SOC与储热SOC自适应调节压缩空气储能调频下垂控制系数,并根据调频下垂控制系数得到压缩空气储能参与电网调频响应功率;最后,通过压缩空气储能参与电网调频响应功率得到压缩空气储能的调整调节阀质量流量的调节指令,根据指令获得最终压缩空气储能透平机输出的功率;本发明通过储气SOC与储热SOC自适应调节压缩空气储能调频下垂控制系数,可有效兼顾压缩空气储能双SOC保护与调频效果,有助于提升电网稳定性和压缩空气储能运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