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5149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51431.1
申请日:2020-09-11
IPC分类号: G01R31/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电缆的局放监测组件及局放监测装置。该局放监测组件包括:第一组装件、第二组装件和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一组装件和所述第二组装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组装件上设置有第一环体,所述第二组装件上设置有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径向截面和所述第二环体的径向截面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相对设置且通过插接定位,形成允许高压电缆通过的通道;所述电流互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壁。本发明可以降低局放监测组件的复杂度,降低局放监测系统的构建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212229089U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21979505.4
申请日:2020-09-11
IPC分类号: G01R3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电缆的局放监测组件及局放监测装置。该局放监测组件包括:第一组装件、第二组装件和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一组装件和所述第二组装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组装件上设置有第一环体,所述第二组装件上设置有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径向截面和所述第二环体的径向截面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相对设置且通过插接定位,形成允许高压电缆通过的通道;所述电流互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壁。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局放监测组件的复杂度,降低局放监测系统的构建周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34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51605.4
申请日:2020-09-11
IPC分类号: H01R13/58 , H01R13/502 , H01R24/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电缆连接器,第一端头管顶压在抱紧套一端;抱紧套另一端套接在插孔座一端;抱紧套另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锥口,各第一锥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一狭缝;插孔座一端连接有第一线缆,第一线缆穿过抱紧套,从第一端头管穿出;插孔座另一端与插头座一端连接;套管套接在抱紧套、插孔座和插头座外部;套管一端卡接在第一端头管内,套管另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锥口,各第二锥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狭缝,第二端头管顶压在套管另一端的各第二锥口处;插头座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线缆,第二线缆穿过套管,从第二端头管穿出。本发明将采用带有锥口及狭缝的套管和抱紧套,对线缆起到抱紧作用,有助于提高高压电缆的连接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343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010951605.4
申请日:2020-09-11
IPC分类号: H01R13/58 , H01R13/502 , H01R24/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电缆连接器,第一端头管顶压在抱紧套一端;抱紧套另一端套接在插孔座一端;抱紧套另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锥口,各第一锥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一狭缝;插孔座一端连接有第一线缆,第一线缆穿过抱紧套,从第一端头管穿出;插孔座另一端与插头座一端连接;套管套接在抱紧套、插孔座和插头座外部;套管一端卡接在第一端头管内,套管另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锥口,各第二锥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狭缝,第二端头管顶压在套管另一端的各第二锥口处;插头座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线缆,第二线缆穿过套管,从第二端头管穿出。本发明将采用带有锥口及狭缝的套管和抱紧套,对线缆起到抱紧作用,有助于提高高压电缆的连接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12725769U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21980236.3
申请日:2020-09-11
IPC分类号: H01R13/58 , H01R13/502 , H01R24/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电缆连接器,第一端头管顶压在抱紧套一端;抱紧套另一端套接在插孔座一端;抱紧套另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锥口,各第一锥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一狭缝;插孔座一端连接有第一线缆,第一线缆穿过抱紧套,从第一端头管穿出;插孔座另一端与插头座一端连接;套管套接在抱紧套、插孔座和插头座外部;套管一端卡接在第一端头管内,套管另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锥口,各第二锥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狭缝,第二端头管顶压在套管另一端的各第二锥口处;插头座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线缆,第二线缆穿过套管,从第二端头管穿出。本实用新型将采用带有锥口及狭缝的套管和抱紧套,对线缆起到抱紧作用,有助于提高高压电缆的连接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3087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36073.3
申请日:2024-05-22
申请人: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17/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运行参量的光CT伞裙自然晾晒老化系统,涉及光CT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晾晒架、追光感应器、电场发生器、泄漏电流发生器、伞裙憎水性检测器、雨水电导率检测、监测器以及控制器,监测器分别连接所述追光感应器、所述电场发生器、所述泄漏电流发生器、所述伞裙憎水性检测器和所述雨水电导率检测器,以监测所述晾晒板外部的晾晒参数;控制器,其连接所述监测器,用于根据晾晒参数控制所述追光感应器、所述电场发生器、所述泄漏电流发生器进行调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对光CT复合伞裙的自然晾晒老化试验过程中以可调可控的方式实现多运行参量的模拟和耦合,该克服了目前设备仪器无法实现多种运行参数参量耦合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7211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927146.0
申请日:2021-08-13
申请人: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无人机的线路除冰装置,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底部设置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置有除冰装置,所述除冰装置包括固定框架、顶面除冰机构、侧面除冰机构、控制箱、摄像头一和摄像头二;所述固定框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横梁和纵梁;所述顶面除冰机构设置在固定框架的内部,且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两组纵梁之间;所述侧面除冰机构包括传动机构、两组对称设置的连接杆和第二刮板,第二刮板设置在连接杆的底部,连接杆的顶部通过传动机构固定在固定框架的内部;所述摄像头一与摄像头二用于识别线缆路径以及观测线缆的除冰状态;本发明实现了线路在带电运行状态下的除冰作业,除冰装置结构设计简单,易于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179978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632363.2
申请日:2020-07-03
申请人: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力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领域,是一种极端灾害后配电网电力与通信协调恢复方法及系统,建立配电网通信网络与电力网络双网融合模型;确定必要通信恢复;判断必要通信恢复时长的长短;响应于必要通信恢复时长短,则执行固定优先级顺序恢复配电网;响应于必要通信恢复时长长,则对配电网通信网络与电力网络双网融合模型进行分区,对各个分区的通信故障和传统电力故障进行逐一恢复。本发明基于通信信息系统对配电网抢修过程的影响,引入必要通信恢复,根据必要通信恢复时间的长短分别制定配电网电力与通信的协调恢复策略,并有效的用于指导极端灾害后配电网恢复,帮助灾后抢修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缩短抢修时长,降低配电网故障造成的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293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09169.6
申请日:2019-01-04
申请人: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T19/04 , F16F15/02 , F16F15/173
CPC分类号: H01T19/04 , F16F15/021 , F16F15/173
摘要: 本发明涉及避雷针技术领域,是一种减轻风振的钢管避雷针,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圆台形中空腔,中空腔内设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设有同轴设置的扇环槽,扇环槽内设有能沿扇环槽滚动的若干个滚珠,滚珠上连接有绳索,绳索底端穿过扇环槽连接有摆动件。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可在支撑盘上跳动或移动的滚珠,并在滚珠上连接摆动件,当避雷针发生风振时,通过单个滚珠的跳动或移动、多个滚珠间的碰撞、单个摆动件的摆动及多个摆动件的碰撞来产生大量的阻尼,进而减轻了整个装置的振动,减小了装置因风振受到的损害,延长了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5060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64522.5
申请日:2024-05-27
申请人: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V10/40 , G06V10/26 , G06V10/762 , G06V10/7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输电线路障碍物目标特征提取处理系统及方法,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原始点云数据,对所述原始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对第一点云数据进行聚类分割,并聚类分割得到属于同一个簇的第一点云数据记作为第二点云数据集合;获取第二点云数据集合,然后对各个第二点云数据集合中簇内部的点云数据利用端点迭代拟合算法进行线段拟合,得到目标点云线段;目标状态处理模块确定目标点云线段对应相似度超过标准相似度阈值的样本特征点云线段所属的标签为当前目标点云线段的识别结果类型。上述处理方法具有高精度障碍物目标特征提取的技术优势,最终为目标识别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