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抗油枕精密油位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831459U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20623341.4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抗油枕精密油位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油枕外的电器柜,设置在油枕内的滑动变阻装置,该滑动变阻装置包括定阻杆和与定阻杆滑动相连的滑动触头,所述滑动触头外端与油枕内波纹管上端固定相连,所述电器柜内包括电源模块、模数转换模块和通信模块,由电源模块引出正极接线和负极接线分别与定阻杆的正负极接线点相连,由模数转换模块引出正、负极电压测试线,分别与定阻杆的负极接线点、滑动触头相连。本申请实用性强,无需登高,甚至无需到达现场即可直接读取实时油位的精确数值,有利于观测人员实时掌握相关数据,从而做出相应维护措施。

    一种新型挂线机械手臂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553164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1051076.2

    申请日:2016-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H1/10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新型挂线机械手臂,包括固定底座、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第三支撑臂和挂线托盘,固定底座、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及第三支撑臂之间一次铰接连接,且在各铰接连接处均设置有一限位机构,挂线托盘固定在第三支撑臂首端,挂线托盘包括存储盘、电压试验挂线区、电流试验挂线区和光电头挂线区,在所述光电头挂线区外侧设置一排挂环。利用该机械手臂前端的挂线托盘可实现现校现场引线有序分布,同时,通过调节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和第三支撑臂的支撑角度和支撑位置,大大降低了引线受力状态,为引线的稳定连接提供了保障。

    一种负控设备不断电接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505724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611016457.7

    申请日:2016-11-18

    Abstract: 一种负控设备不断电接线系统,包括接线盒,在接线盒内设置有切换电路;所述接线盒的壳体为方形立体结构,在所述壳体一侧面的上下两侧均匀设置有矩阵型接线柱,在一侧面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均匀设置有短接片和接线柱,所述短接片的一侧与接线柱通过螺栓固定,另一侧与接线柱活动连接,在短接片的外侧设置有通电弹簧,通电弹簧的一端与凹槽上部的接线盒盒体相连,通电弹簧的另一端与短接片的自由端相连;在短接片的内侧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短接片的自由端相连,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短接片自由端相连的接线柱相连;在凹槽上设置有防护罩。本发明在用电设备维修等情况下,实现了给用户不间断供电。

    一种负控设备不断电接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505724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016457.7

    申请日:2016-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9/061 H02G3/03 H02G3/16

    Abstract: 一种负控设备不断电接线系统,包括接线盒,在接线盒内设置有切换电路;所述接线盒的壳体为方形立体结构,在所述壳体一侧面的上下两侧均匀设置有矩阵型接线柱,在一侧面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均匀设置有短接片和接线柱,所述短接片的一侧与接线柱通过螺栓固定,另一侧与接线柱活动连接,在短接片的外侧设置有通电弹簧,通电弹簧的一端与凹槽上部的接线盒盒体相连,通电弹簧的另一端与短接片的自由端相连;在短接片的内侧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短接片的自由端相连,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短接片自由端相连的接线柱相连;在凹槽上设置有防护罩。本发明在用电设备维修等情况下,实现了给用户不间断供电。

    一种挂线机械手臂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553164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611051076.2

    申请日:2016-11-24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新型挂线机械手臂,包括固定底座、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第三支撑臂和挂线托盘,固定底座、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及第三支撑臂之间一次铰接连接,且在各铰接连接处均设置有一限位机构,挂线托盘固定在第三支撑臂首端,挂线托盘包括存储盘、电压试验挂线区、电流试验挂线区和光电头挂线区,在所述光电头挂线区外侧设置一排挂环。利用该机械手臂前端的挂线托盘可实现现校现场引线有序分布,同时,通过调节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和第三支撑臂的支撑角度和支撑位置,大大降低了引线受力状态,为引线的稳定连接提供了保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