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0141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08979.8
申请日:2021-10-18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常英贤 , 桂纲 , 杨涛 , 马广鹏 , 刘宗杰 , 张翠珍 , 冯庆云 , 乔亚男 , 高强 , 张坤 , 盛沛然 , 邹玉娇 , 丛超 , 陈伦 , 李辉 , 刘秀秀 , 吕德志 , 孔令基 , 西灯考 , 王红梅 , 宋益睿 , 杨晓娟 , 邵晨 , 张秀琰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能质量扰动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包括:构建基于智能合约与联邦学习的私有区块链,解决了客户端本地电能质量数据不共享情况下的模型训练;通过基于无证书加密的设备身份验证,解决了采集电能质量数据的客户端的可信问题,用于保证所述参与任务的客户端节点本身的安全可信;对梯度更新参数加密,解决了提供模型训练参数泄露的危险,用于保证全局模型梯度更新参数安全;通过构建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模型以保证模型的精度。最终在设备可信的情况下,对各个能源子公司的数据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进行共享,从而完成准确高效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84980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18587.2
申请日:2021-09-23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常英贤 , 桂纲 , 杨涛 , 马广鹏 , 刘宗杰 , 王红梅 , 宋益睿 , 杨晓娟 , 邵晨 , 张秀琰 , 张翠珍 , 冯庆云 , 乔亚男 , 高强 , 盛沛然 , 邹玉娇 , 丛超 , 陈伦 , 李辉 , 刘秀秀 , 吕德志 , 张坤 , 孔令基 , 西灯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用户可信认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包括:构建基于智能合约的私有区块链,所述私有区块链由请求方和愿意参与模型训练的移动设备组成,所述移动设备内存储有用户与移动设备进行人机交互时的传感数据;将全局模型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以使得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到所述全局模型后,利用所述传感数据训练所述全局模型,得到本地模型,将所述本地模型发送给所述请求方;接收所述本地模型,使用基于质量证明的共识机制对所述本地模型进行验证,对生成有效本地模型的移动设备提供奖励;根据所述的有效本地模型,利用联邦学习的聚合算法更新所述全局模型;利用更新后的全局模型对所述移动设备上的用户进行可信认证。
-
公开(公告)号:CN113886817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12911.7
申请日:2021-10-19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常英贤 , 桂纲 , 杨涛 , 马广鹏 , 刘宗杰 , 丛超 , 陈伦 , 李辉 , 刘秀秀 , 吕德志 , 张坤 , 孔令基 , 西灯考 , 王红梅 , 宋益睿 , 杨晓娟 , 邵晨 , 张秀琰 , 张翠珍 , 冯庆云 , 乔亚男 , 高强 , 盛沛然 , 邹玉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机入侵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包括:构建基于智能合约与联邦学习的私有区块链;将自编码神经网络模型和区块模板发送给客户端,以使得客户端在SGX的可信内存中,根据区块模板,利用本地日志数据训练自编码神经网络模型,得到本轮模型训练的梯度更新参数,同时通过PoUW飞地的指令计数器来判断是否产生有用工作量证明;接收所有客户端上传的梯度更新参数和有用工作量证明,使用共识算法验证有用工作量证明,当验证为真时,则梯度更新参数为有效梯度更新参数,并上链;根据有效梯度更新参数,利用联邦学习的聚合算法更新自编码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主机入侵检测模型,用于主机入侵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7351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59176.6
申请日:2024-06-28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发明人: 杨涛 , 韩振峰 , 桂纲 , 宋益睿 , 马广鹏 , 徐文超 , 李宁 , 张福超 , 刘康 , 鹿宏伟 , 王冉 , 丁腾 , 王克山 , 邹玉娇 , 高强 , 乔亚男 , 丛超 , 张坤
摘要: 本发明属于保电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不同场景下保电服务构建系统及方法,包括获取保电设备的设备结构数据、场馆结构数据、设备运行数据、性能指标以及异常状态数据,利用数字孪生数据创建用户数字孪生模型;获取不同场景下的电力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利用构建好的用户数字孪生模型进行分析故障预警;根据分析故障预警的结果,生成对应场景下的保电服务,并利用生成的保电服务进行保电维护;本发明采用数字化手段对实体对象(设备、车辆、人员、智能装备)、实体关系(空间、时序)、业务规则开展的数据融合,并形成可还原、可分析、可交互的新底座平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