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735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85892.8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与或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缠绕旁路线缆自动提升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安装侧板和第二安装侧板;所述第一安装侧板的外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第一安装侧板的内侧安装有涡流传感器支架;所述第二安装侧板的外侧安装有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第一安装侧板上安装有减速齿轮和主动齿轮,所述减速齿轮上安装有卷线筒,所述卷线筒上安装有卷线筒齿轮;所述第一安装侧板和第二安装侧板之间共同安装有换向轴、第一涨紧轮轴和第二涨紧轮轴。该防缠绕旁路线缆自动提升装置在防缠绕性能、操作便利性、位置控制精度、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和作业效率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为电路维修设备领域带来了更优质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电路维修和维护作业的整体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983446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37396.2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图形化数据采集方法和系统,其首先根据配电网设备故障时影响程度确定配电网设备重要程度,然后仅在重要配电网设备处设置数据采集装置;同时采用三种架构不同的通信协议传输数据,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加密方式,在第三种数据传输通道中,还采用自定义加密方式,然后在控制中心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后三通道传输数据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接收确定采集数据。此外,在数据传输之前的数据采集点就进行异常判断,在保障数据传输通道安全性的基础上,还兼顾检测器件的异常监测,为图形化数据的精准展示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296103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0991584.8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1R43/027 , H01R4/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楔形弹性线夹分体对接式电动安装工具,包括楔块夹持工具、C型块夹具体夹持工具;楔块夹持工具包括楔块夹持机架,楔块夹持机架内设置有楔块夹持机构;C型块夹具体夹持工具包括C型块夹具体夹持机架,C型块夹具体夹持机架内设置有C型块夹具体安装区并用于C型块夹具体的安装;楔块夹持机架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对接锁紧结构,能够与C型块夹具体夹持机架进行卡合并实现对接锁紧;楔块夹持机架后侧设置有楔块打击机构,用于击打楔块并实现C型块夹具体内的主线与支线的连接固定。本发明的一种楔形弹性线夹分体对接式电动安装工具,结构紧凑,能够利用楔形弹性线夹实现架空电缆的带电并线工作,无需人工手动安装,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安装效率高,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929505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69143.7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20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K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配电站管理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电力配电站远程运维健康管理系统及健康评估方法,包括采集端和服务器,采集端包括传感器单元和RFID标签,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数据分析单元、健康判定单元和预警提示单元;从基本信息、运行状态、设备维护和故障记录四个方面对电力机组进行全面的健康状况评估,计算出健康度综合指标,及时的维护和故障处理可以延长电力机组的使用寿命;通过对设备健康状况的持续监测和管理,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设备,降低设备的损耗和故障率,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新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25052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08522.8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蚌埠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池州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V20/17 , G06T17/0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不停电作业绝缘遮蔽效果识别系统,具体涉及配电网作业技术领域,包括:配电网拓扑图搭建模块,搭建得到配电网架空线路的三维仿真模型,在三维仿真模型中标记架空线路上的带电体和绝缘遮蔽用具;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得到目标作业位置的实际作业场景图像;架空线路位置分析模块,得到目标作业位置架空线路的位置偏移评估指数;绝缘遮蔽效果分析模块,获取修正绝缘性能评估指数;触电风险分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作业位置触电风险指数;带电作业安全评估模块,得到带电作业安全系数;带电作业安全判断模块,判断不停电作业安全系数和预设值的关系,根据判断结果采取对应措施,实现了标准化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97080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00830.1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路避雷器带电安装装置,包括连接支架以及安装组件,其中,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横担连接,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安装组件可拆卸连接;避雷器安装在连接支架远离横担的一端;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冲击扳手、冲击扳手辅助工具以及安装架,第一冲击扳手与辅助工具连接,辅助工具与连接支架连接,第一冲击扳手通过固定架与安装架一端的底部连接。本发明有效地实现了避雷器的带电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883375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65083.2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汇优科技有限公司
IPC: B66D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柱上设备提升装置及提升方法,包括:所述提升装置包括绝缘支架、支架固定装置、电机、绝缘绳、动滑轮以及定滑轮组,其中,所述支架固定装置固定在固定柱的顶部,所述绝缘支架安装在支架固定装置上,所述定滑轮组安装在绝缘支架上;所述电机与绝缘支架连接,所述绝缘绳的第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且穿出电机后与固定柱连接;所述绝缘绳的第二端依次缠绕在定滑轮组和动滑轮上后,再与定滑轮组缠绕并与绝缘支架连接。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带电体下方的空间,全作业流程在带电体下方完成,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与带电体始终保持有较大的安全距离,因此无需对导线进行绝缘遮蔽工作,可大大简化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954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86199.9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冯玉 , 吴少雷 , 刘鑫 , 吴凯 , 骆晨 , 朱胜龙 , 陈振宁 , 陈庆涛 , 葛锦锦 , 戚振彪 , 詹斌 , 李君 , 冯乔 , 王鲸杰 , 左宇翔 , 肖浩伟 , 张俊祺 , 王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旋转升降绝缘平台,包括:抱杆,所述抱杆上设有开口,所述抱杆内壁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可收紧的锁紧链条,所述锁紧链条用于夹紧电杆,所述抱杆内设有滑轨;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滑轨内,所述驱动轮可沿着滑轨移动,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支撑杆;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套设在支撑杆上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带动升降板沿着支撑杆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该手动旋转升降绝缘平台可以实现旋转,增大作业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03438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576006.8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空线停电预测神经网络压缩方法及系统,属于配电网大数据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架空线停电数据集;利用架空线停电数据集对基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停电预测基模型;利用神经网络预设尺寸约束剪枝Mask对停电预测基模型的网络参数进行剪枝处理,得到剪枝后的网络模型;基于预设尺寸约束正则化损失函数,对停电预测基模型的输出、剪枝后的网络模型的输出以及剪枝Mask进行迭代训练,在迭代训练结束后,得到停电预测神经网络压缩模型。本发明可高效地得到最终可实际部署的架空线停电预测神经网络模型,并可以较好的平衡算法性能与模型规模。
-
公开(公告)号:CN11390258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11106468.5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供电公司
IPC: G06Q50/06 , H02J13/00 , G06F18/2431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低压网络设备数据的配网侧运维方法,以用户为关联基础,实现移动、电信、联动三大运营商的网络数据为配网侧提供用户用电实时数据及历史数据,无需对现有低压电网加上其他额外设备,即可实时感知用户用电情况,借助上述数据对配网侧的工作提供基础,极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劳动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