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5607957U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20217990.9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N33/00
Abstract: 一种集中式火灾特征气体探测装置,包括吸气单元、探测单元及控制主机,吸气单元包括吸气泵、管路分解器、多个电磁阀及多个采样管,探测单元包括密闭气室、多个气体传感器及多个信号转换板,控制主机包括数据处理板和显示器,多个电磁阀一端分别与多个采样管一一对应连接相通,其另一端均与管路分解器连接相通,管路分解器与吸气泵连接相通,吸气泵与密闭气室连接相通,气体传感器位于密闭气室内,多个气体传感器分别通过一个信号转换板与控制主机中的数据处理板连接,显示器与数据处理板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防护区内的空气组分进行实时采样监测,根据火灾早期气体产物的含量发出火灾预警信号,从而有效提高火灾防护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04425008U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20189137.6
申请日:2015-03-3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换电式充电桩,包括壳体,该壳体中内置主控单元、充电系统、储能装置、通信单元、多功能电表和保护装置。主控单元包括单片机及其外围控制电路。储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逆变装置、软启动电路及外围电路。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换电式充电桩,利用分布不均或断断续续的太阳及风能转变为电能储存于蓄电池电池组中,再利用蓄电池电能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适合安装在电网通电不方便的车库,实现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从根本上促进城市节能减排,推动绿色能源快速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205091406U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20848393.1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一种电缆加热试验装置,包括加热棒、固定支架以及一个可以控制温升过程的温控系统,加热棒安装在固定支架上,加热棒包括金属护套以及安装在金属护套内的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温控系统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加热试验装置的优点是:能够在电缆内部产生热点,且能够控制温升过程,从而为获取准确的电缆早期火灾特征数据提供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204925839U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20623943.X
申请日:2015-08-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燃烧试验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箱和样品盒,其中,该加热装置还包括一个可以精确控制温升过程的温控系统,加热箱采用顶部开口的箱式结构,样品盒位于加热箱的上方,加热箱内设置有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温控系统包括控制箱、操作面板以及设置在控制箱内的电气回路,电气回路包括继电器和温度控制器,继电器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外接电源,继电器的输出端与加热管电连接,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继电器,操作面板上设有温度控制器输入接口,温度控制器输入接口与温度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但能够对可燃物进行加热,而且还能精确控制温升过程,进而掌握整个燃烧过程的演化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204650704U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20249016.6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早期火灾探测装置,它包括探测器本体、过滤器、吸气管路、通讯接口以及电源接口,探测器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化学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氟化氢气体传感器、数据转换卡和吸气泵,过滤器安装在探测器本体的空气入口前,吸气管路的进气端用于布置在电池包内,吸气管路的出气端与过滤器的入口连接相通,电化学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和电化学氟化氢气体传感器同时与数据转换卡连接,通讯接口设置在探测器本体的壳体上并与数据转换卡连接,电源接口设置在探测器本体的壳体上为探测器本体提供电力供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对锂离子电池包的早期火灾特征气体进行监测预警,从而提高纯电动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19599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1810052495.0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N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包括封闭的立方体竖井,从竖井正面看,竖井设置有一水平隔板将竖井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水平隔板下方区域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个区域;竖直隔板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一连接竖井底部到顶部的电缆桥架,两个电缆桥架内分别设置有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竖井内被两个隔板分隔开的三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气体检测系统;竖井内部设置有火源系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的优点在于:综合考量了隔板的隔热性、完整性、稳定性,使用方便,隔板与竖井及相关组件便于更换,既能模拟真实起火场景也能根据需要提供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火灾场景,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07267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1810052432.5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竖井火灾特性测试平台,包括竖井,所述竖井为柱体结构,竖井内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封闭的强电桥接和弱电桥架,强电桥架和弱电桥架内分别设置有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竖井底部设置有对强电电缆和/或弱电电缆加热的热源;竖井内在不同高度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感烟探测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气竖井火灾特性测试平台的优点在于:通过温度、气体成分和浓度以及图像分析等多重角度还原火灾蔓延过程,并能够用于对电缆种类、防火隔板种类和设置方式、电缆桥架种类以及强弱电缆敷设间距等因素分别进行评价,从而通过实验得出较为科学的电气竖井防火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195994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052495.0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N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包括封闭的立方体竖井,从竖井正面看,竖井设置有一水平隔板将竖井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水平隔板下方区域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个区域;竖直隔板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一连接竖井底部到顶部的电缆桥架,两个电缆桥架内分别设置有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竖井内被两个隔板分隔开的三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气体检测系统;竖井内部设置有火源系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的优点在于:综合考量了隔板的隔热性、完整性、稳定性,使用方便,隔板与竖井及相关组件便于更换,既能模拟真实起火场景也能根据需要提供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火灾场景,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07267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810052432.5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竖井火灾特性测试平台,包括竖井,所述竖井为柱体结构,竖井内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封闭的强电桥接和弱电桥架,强电桥架和弱电桥架内分别设置有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竖井底部设置有对强电电缆和/或弱电电缆加热的热源;竖井内在不同高度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感烟探测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气竖井火灾特性测试平台的优点在于:通过温度、气体成分和浓度以及图像分析等多重角度还原火灾蔓延过程,并能够用于对电缆种类、防火隔板种类和设置方式、电缆桥架种类以及强弱电缆敷设间距等因素分别进行评价,从而通过实验得出较为科学的电气竖井防火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07742168U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20098112.9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N3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包括封闭的立方体竖井,从竖井正面看,竖井设置有一水平隔板将竖井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水平隔板下方区域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个区域;竖直隔板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一连接竖井底部到顶部的电缆桥架,两个电缆桥架内分别设置有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竖井内被两个隔板分隔开的三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气体检测系统;竖井内部设置有火源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的优点在于:综合考量了隔板的隔热性、完整性、稳定性,使用方便,隔板与竖井及相关组件便于更换,既能模拟真实起火场景也能根据需要提供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火灾场景,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