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34593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011555816.2
申请日:2020-12-24
申请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规划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系统扩展规划的成本数据;建立目标模型,其中,目标模型用于在配电网系统扩展规划满足成本数据的情况下,基于配电网系统扩展规划的预设参数确定配电网系统扩展规划总成本的现值;将多个约束条件输入到目标模型,其中,多个约束条件分别用于指示在配电网系统扩展规划满足成本数据的情况下成本数据被限制的范围;根据目标模型对配电网系统扩展规划总成本的现值进行调整。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配电网系统扩展规划没有考虑到需求响应资源的影响,导致配电网系统扩展规划的成本过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8104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177673.8
申请日:2024-02-08
申请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H02J3/24 , H02J3/38 , G06Q30/020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系统模型降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系统的系统参数,其中,配电网系统包括多个发电机;根据系统参数,建立配电网系统对应的平均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基于平衡降阶方法,将平均系统频率响应模型进行坐标变换,得到平衡系统,其中,平衡系统与平均系统频率响应模型等效;根据平均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和平衡系统的奇异值,确定降阶阶数;根据降阶阶数对平衡系统进行降阶,得到配电网系统对应的降阶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无法建立配电网系统的等效低阶模型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96113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06714.8
申请日:2023-07-21
申请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配置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的用户节点的节点特征信息,其中,配电网的用户节点包括独立储能节点和共享储能节点;根据配电网的用户节点的节点特征信息,确定配电网对应的多随机变量场景,多随机变量场景中的随机变量包括用户节点的负荷需求和光伏出力;根据配电网的用户节点的节点特征信息和配电网对应的多随机变量场景,构建配电网的优化模型,优化模型的优化目标为在保证多随机变量场景中配电网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降低配电网的储能成本;求解优化模型,得到配电网的最优储能配置参数。本发明解决了配电网中独立储能节点与共享储能节点的设置无法保证整体成本最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98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37805.5
申请日:2022-12-30
申请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9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的韧性指数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预定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可能发生故障的故障集合;确定故障集合中每个故障在预定天气状态下的故障标签,其中,故障标签包括故障集合中每个故障在预定天气状态下的故障率;依据故障集合中每个故障在预定天气状态下的故障率,以及预定电力系统的电力参数,确定与预定电力系统对应的初始韧性指数;依据初始韧性指数,确定预定电力系统的目标韧性指数。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难以对电力系统的韧性指数进行准确评估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60020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11536206.8
申请日:2020-12-22
申请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站储能的配置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充电站的样本数据;基于充电站的样本数据,采用约束条件对储能电池进行配置,生成储能电池的配置模型,其中,约束条件包括:充放电能量守恒、充放电功率约束、荷电状态约束、配电容量约束和电池容量约束。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采用充电站单一典型负荷数据来配置储能容量造成的配置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1858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34616.6
申请日:2021-11-29
申请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大学
发明人: 李瑛 , 张宏宇 , 陈浩 , 陈波 , 邓华 , 李伟 , 郑新业 , 宋枫 , 杜宏宇 , 杨闰熹 , 王方敏 , 席嫣娜 , 鞠力 , 汤奕 , 王思涵 , 宝海龙 , 闫浩博 , 刘思敏 , 金璐 , 童浩龙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减排方案的选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选取方法包括:获取约束数据,基于约束数据,采用预先构建的优化模型,计算每个预选节能低碳策略的投资数据,得到多个优化结果数据,选取最小的节能减排成本所指示的预选节能低碳策略作为节能减排方案,其中,节能减排方案用于对目标地产行业进行碳减排操作。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将多个节能低碳策略细化,导致节能低碳策略无法操作,影响对地产行业进行碳减排操作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60020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36206.8
申请日:2020-12-22
申请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站储能的配置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充电站的样本数据;基于充电站的样本数据,采用约束条件对储能电池进行配置,生成储能电池的配置模型,其中,约束条件包括:充放电能量守恒、充放电功率约束、荷电状态约束、配电容量约束和电池容量约束。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采用充电站单一典型负荷数据来配置储能容量造成的配置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93293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1419845.3
申请日:2019-12-31
申请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协调多主体调度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分别建立配电网中的各主体的模型,其中,主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分布式风电、分布式光伏、柔性负荷、储能系统;建立用户的需求评估模型,其中,需求评估模型是根据用户的历史用电数据评估得到的;从用户的需求评估模型中获获取用户的用电需求;根据各主体的模型以及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调度,以调整用户的供电量。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现有的多代理协调运行技术,并未对配电网中的各类负荷进行分析,没有考虑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差异化用电需求造成的后期在对负荷进行调控的时候,不符合实际情况,使电力用户的用电满意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0446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01849.5
申请日:2024-05-31
申请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发明人: 李瑛 , 顾靖达 , 万灿 , 鞠力 , 张璞 , 张晓晨 , 宫一玉 , 宋宝同 , 滕苏郸 , 邓瑞龙 , 王方敏 , 王晓冰 , 赵泽良 , 席嫣娜 , 李慧 , 朱康龙 , 王子越 , 胡学俊 , 李昀熠
IPC分类号: G06F30/28 , G06F16/29 , G06Q50/06 , G06F111/08 , G06F1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弱环节确定方法、装置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中节点的位置信息和配电网所在区域的风力信息;根据风力信息和配电网中节点的位置信息,构建配电网中节点对应的故障率模型,其中,故障率模型为预测由风力因素导致配电网故障概率的模型;构建配电网中节点对应的供电模型;基于配电网中节点对应的供电模型和故障率模型,确定配电网中节点对应的薄弱程度;基于配电网中节点对应的薄弱程度,确定配电网的薄弱环节。本发明解决了未考虑配电网薄弱环节导致风力因素对配电网的运行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5447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77650.7
申请日:2024-02-08
申请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逆变器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逆变器对应的逆变器模型,以及虚拟振荡控制器对应的虚拟振荡控制器模型;基于虚拟振荡控制器模型,构建逆变器对应的系统闭环状态空间方程,其中,系统闭环状态空间方程用于描述逆变器的状态变化;基于系统闭环状态空间方程,得到逆变器对应的控制参数;基于逆变器模型,系统闭环状态空间方程以及控制参数,得到逆变器的输入信号。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逆变器控制方法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差、系统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