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21264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10433840.2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改性三水醋酸钠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计,由90~99份三水醋酸钠、0.5~2份纳米颗粒、0.5~2.5份纤维素和5~10份石墨组成,所述纳米颗粒为中性颗粒、极性颗粒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组合物,且纳米颗粒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纳米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50nm。其相变温度为54~58℃,过冷度小于4℃,相变潜热大于200kJ/kg。本发明采用纳米颗粒改性,改善了三水醋酸钠相变材料的热循环稳定性,材料经过800次以上充放热循环试验无热性能衰减。本发明的相变材料绿色环保,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批量化生产,有利于热量的稳定存取,提高热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69258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010433825.8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装置包括高温蓄热模块、蒸汽发生模块、蒸汽调节系统;蓄热体中均匀分布设置有电加热管;盘管盘设在蓄热体中,盘管的进口位于蓄热体的下部,盘管的出口位于在蓄热体的上部;水浴式减温器中储存有设定液位的水;水浴式减温器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盘管的进口相连通;补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水泵一路管路连通至盘管的进口,另一路管路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底部的补水口;水浴式减温器上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盘管的出口相连通,并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内的分流器;水浴式减温器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器的进口相连通,汽水分离器的出汽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开度的第四电动调节阀。
-
公开(公告)号:CN11169258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433825.8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装置包括高温蓄热模块、蒸汽发生模块、蒸汽调节系统;蓄热体中均匀分布设置有电加热管;盘管盘设在蓄热体中,盘管的进口位于蓄热体的下部,盘管的出口位于在蓄热体的上部;水浴式减温器中储存有设定液位的水;水浴式减温器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盘管的进口相连通;补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水泵一路管路连通至盘管的进口,另一路管路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底部的补水口;水浴式减温器上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盘管的出口相连通,并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内的分流器;水浴式减温器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器的进口相连通,汽水分离器的出汽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开度的第四电动调节阀。
-
公开(公告)号:CN11162126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33840.2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改性三水醋酸钠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计,由90~99份三水醋酸钠、0.5~2份纳米颗粒、0.5~2.5份纤维素和5~10份石墨组成,所述纳米颗粒为中性颗粒、极性颗粒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组合物,且纳米颗粒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纳米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50nm。其相变温度为54~58℃,过冷度小于4℃,相变潜热大于200kJ/kg。本发明采用纳米颗粒改性,改善了三水醋酸钠相变材料的热循环稳定性,材料经过800次以上充放热循环试验无热性能衰减。本发明的相变材料绿色环保,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批量化生产,有利于热量的稳定存取,提高热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2481226U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20858070.1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包括高温蓄热模块、蒸汽发生模块、蒸汽调节系统;蓄热体设置在外壳中,蓄热体中均匀分布设置有电加热管;盘管盘设在蓄热体中,盘管的进口位于蓄热体的下部,盘管的出口位于在蓄热体的上部;水浴式减温器中储存有设定液位的水;水浴式减温器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盘管的进口相连通;补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水泵一路管路连通至盘管的进口,另一路管路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底部的补水口;水浴式减温器上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盘管的出口相连通,并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内的分流器;水浴式减温器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器的进口相连通,汽水分离器的出汽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开度的第四电动调节阀。(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