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4377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0821578.6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源软件的漏洞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分析出待检测开源软件源代码中各关键节点的数据依赖关系和控制依赖关系,并基于所述数据依赖和控制依赖关系形成控制流图;遍历所述控制流图生成中间表示,所述中间表示中包含与各关键节点存在数据依赖关系和控制依赖关系的语句;将所述中间表示处理成若干个固定维度的向量,依据各固定维度的向量是否含有漏洞打上不同的标签,并作为输入训练出漏洞检测模型,完成开源软件的漏洞检测。本发明运用静态分析将开源软件源代码中的方法抽象为包含数据依赖关系和控制依赖关系的中间表示,再将中间表示映射为向量并贴上标签,最后训练出漏洞检测模型,能够大大提高检测出漏洞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3534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60365.7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代码片段分析的混合深度缺陷预测方法,属于计算机软件缺陷预测技术领域。本方法,首先基于缺陷库关键点的程序切片方法,将包含缺陷的开源软件代码单元集向量化,将特征表示成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处理的向量形式。然后,基于混合深度学习的缺陷预测方法,提高混合深度模型的分类、预测能力,训练得到缺陷预测分类器。最后,基于训练好的缺陷预测分类器,对开源软件进行缺陷预测,将目标代码片段分类输出。本方法以预先设计的缺陷库关键点为程序切片的切入点,从开源代码中提取包含缺陷特征的代码片段并向量化表示,基于多种深度学习方法获取混合模型,能够有效提升模型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自动学习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543770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21578.6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源软件的漏洞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分析出待检测开源软件源代码中各关键节点的数据依赖关系和控制依赖关系,并基于所述数据依赖和控制依赖关系形成控制流图;遍历所述控制流图生成中间表示,所述中间表示中包含与各关键节点存在数据依赖关系和控制依赖关系的语句;将所述中间表示处理成若干个固定维度的向量,依据各固定维度的向量是否含有漏洞打上不同的标签,并作为输入训练出漏洞检测模型,完成开源软件的漏洞检测。本发明运用静态分析将开源软件源代码中的方法抽象为包含数据依赖关系和控制依赖关系的中间表示,再将中间表示映射为向量并贴上标签,最后训练出漏洞检测模型,能够大大提高检测出漏洞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15399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0507462.7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nventor: 陈红 , 张和琳 , 江美玲 , 粟仁杰 , 郑志伟 , 郭蔡炜 , 林靖颖 , 程修远 , 郑嘉明 , 林德威 , 纪文 , 王怡婷 , 孙浩淞 , 丁宁 , 高董英 , 张航 , 颜伟琼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能源大数据安全系统,针对智能电网对电力调度和隐私保护的需求,设计了多密钥同态加密运算协议,以及基于同态加密的能源大数据安全聚合和智能调度系统。系统架构基于边缘服务模型,包含多个以边缘服务器为中心的边缘服务域来进行用电需求的采集、验证和汇聚,然后各边缘服务域将汇聚数据提交给能源需求响应中心以制定电力调度方案。在数据的传输、验证和汇聚过程中,利用同态加密算法进行数据处理,保证用户的隐私信息不会泄露给边缘服务器和外部攻击者,同时利用设计的多密钥同态加密运算协议,实现不同储能单元的用电数据的协同计算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22499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050697.9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火墙集中辅助维护系统,包括服务层、通信层和设备层;所述服务层包括前置采集平台、业务应用以及数据库;所述通信层包括内部局域网;所述设备层包括若干防火墙、服务器以及客户机;所述服务层通过所述通信层并经telnet/ssh指令及时发现各个被管理的设备上线或端口状态。本发明实现基于工具的多协议转换和防火墙命令执行,并根据执行结果自动形成执行记录。
-
公开(公告)号:CN11117685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23415.6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售电侧的用户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接收平台发送的分析请求,所述分析请求包括所分析的用户数据以及分析参数;获取所述用户数据类型所对应的处理器预设的处理器参数以及参数计算方式,并计算对应的处理器的评分;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评分选择进行本次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处理器;根据所选择的处理器以及所述分析参数,执行用户数据分析;所述参数计算方式是根据所述用户数据类型所对应的处理器繁忙程度、所述用户数据大小以及当前所有处理器的占用情况来确定,从而防止数据紊乱,数据调用之间混乱,以系统处理性能最大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761332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049387.X
申请日:2014-02-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PC: G06F1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电信息综合快速分析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实现大部分逻辑运算和处理功能;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基础数据的存储管理;所述客户端用于显示用户所需信息;所述应用服务器的服务端组件包括地图处理组件和地理数据处理组件,所述地图处理组件和地理数据处理组件均将处理信息保存至应用服务器的生成日小结数据组件中;所述定位系统分为两个后台处理模块和三部分的前端展示模块。本发明实现了雷电信息数据的自动统计、自动分析、以及多视角、多类型的直观图形和表格显示;本发明而采用动态实时统计分析技术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处理速度与时效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1539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507462.7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nventor: 陈红 , 张和琳 , 江美玲 , 粟仁杰 , 郑志伟 , 郭蔡炜 , 林靖颖 , 程修远 , 郑嘉明 , 林德威 , 纪文 , 王怡婷 , 孙浩淞 , 丁宁 , 高董英 , 张航 , 颜伟琼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能源大数据安全系统,针对智能电网对电力调度和隐私保护的需求,设计了多密钥同态加密运算协议,以及基于同态加密的能源大数据安全聚合和智能调度系统。系统架构基于边缘服务模型,包含多个以边缘服务器为中心的边缘服务域来进行用电需求的采集、验证和汇聚,然后各边缘服务域将汇聚数据提交给能源需求响应中心以制定电力调度方案。在数据的传输、验证和汇聚过程中,利用同态加密算法进行数据处理,保证用户的隐私信息不会泄露给边缘服务器和外部攻击者,同时利用设计的多密钥同态加密运算协议,实现不同储能单元的用电数据的协同计算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478970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284441.4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Web应用拟态防御系统,构建功能等价的、多样化的、动态化的异构虚拟Web服务器池,采用多余度表决、动态执行体调度、数据库指令异构化等技术,阻断攻击链,增大漏洞或后门的利用难度,保证Web服务的可用性和安全性。通过网络、平台、系统、软件、应用等不同层面软硬件要素的主动变迁实现动态环境,从而破坏网络攻击对运行环境确定性、持续性的依存条件,在带有漏洞和后门的“有毒带菌”软硬件要素环境中实现可控的主动防御,解决利用未知漏洞、未知后门的未知攻击防御问题,有效增强电力行业关键Web应用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5782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78912.5
申请日:2015-02-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短信平台的电力应急信息发布的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主动推送模式和被动推送模式,利用短信平台不受时间及空间约束的特性,很好的解决了应急管理系统的局限性。应急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短信掌握突发事件的最新动态,灾情的最新数据,抢险情况的最新进展。给应急人员的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撑。减少应急人员重复的信息收集报送工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