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94572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39744.2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S1,根据指定配电区域的当前累积降雨量以及未来预设时段的气象预测信息,并结合配电区域的历史洪涝灾害数据,输出配电网受灾影响概率分布数据;S2,对配电网受灾影响概率分布数据进行处理,去除受灾损毁概率大于阈值的设备或台区后,输出更新后的配电网故障网络拓扑;S3,通过更新后的配电网故障网络拓扑确定开关通断状态后,控制SOP和MT对负荷进行恢复供电,使得负荷恢复量最大,电压不平衡量最小。通过气象预测获得受灾概率分布,去除不在恢复范围的设备,通过控制SOP和MT实现供电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16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111338641.4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能型柔性开关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包括:S1,根据配电区所在区域的山体滑坡灾害历史数据,评估损坏风险并确定储能型柔性开关安装位置;S2,计算并根据所述储能型柔性开关的蓄电池年循环寿命和寿命成本,以电能的储存和释放平滑功率波动、减小负荷需求不确定性,确定所述储能型柔性开关的控制策略;S3,以最小化投运成本为目标,计算并输出分布式电源功率输出值和使储能型柔性开关使用寿命最长的容量值。通过山评估山体滑坡损坏风险确定储能型柔性开关安装位置体,计算蓄电池年循环寿命和寿命成本,确定使用方式,最后结合分布式电源以最小化投运成本进行控制输出,提高了供电恢复效率和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91952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339720.7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洪涝灾害下的配电网维护方法,包括:S1,结合待分析的配电网所在地区的洪涝灾害历史数据和气候条件,建立降雨量与设备故障率关系模型;S2,以配电网的状态维度、架构维度、时间维度建立配电网的韧性评估模型,并确定韧性评估模型的影响指标;S3,计算状态维度、架构维度、时间维度在韧性评估模型的权重数值,以及根据确定的指标数值隶属的评分等级区间,计算影响指标对应的韧性指标数值,计算并获得综合韧性指标,S4,根据综合韧性指标,并结合预定韧性指标与维护等级的关系信息向对应等级的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指令。基于三维指标体系的配电网韧性评估模型,精准的向对应等级的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指令,提高维护效率以及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09457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111339744.2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S1,根据指定配电区域的当前累积降雨量以及未来预设时段的气象预测信息,并结合配电区域的历史洪涝灾害数据,输出配电网受灾影响概率分布数据;S2,对配电网受灾影响概率分布数据进行处理,去除受灾损毁概率大于阈值的设备或台区后,输出更新后的配电网故障网络拓扑;S3,通过更新后的配电网故障网络拓扑确定开关通断状态后,控制SOP和MT对负荷进行恢复供电,使得负荷恢复量最大,电压不平衡量最小。通过气象预测获得受灾概率分布,去除不在恢复范围的设备,通过控制SOP和MT实现供电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16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38641.4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能型柔性开关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包括:S1,根据配电区所在区域的山体滑坡灾害历史数据,评估损坏风险并确定储能型柔性开关安装位置;S2,计算并根据所述储能型柔性开关的蓄电池年循环寿命和寿命成本,以电能的储存和释放平滑功率波动、减小负荷需求不确定性,确定所述储能型柔性开关的控制策略;S3,以最小化投运成本为目标,计算并输出分布式电源功率输出值和使储能型柔性开关使用寿命最长的容量值。通过山评估山体滑坡损坏风险确定储能型柔性开关安装位置体,计算蓄电池年循环寿命和寿命成本,确定使用方式,最后结合分布式电源以最小化投运成本进行控制输出,提高了供电恢复效率和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17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111338642.9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洪涝灾害下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包括S1,根据指定配电区的预定时间段的洪涝灾害历史数据,评估关键负荷故障恢复率,确定电力弹簧安装位置;S2,根据确定的关键负荷和非关键负荷,对母线电压进行监控,并在所述母线电压高于高阈值时,控制所述电力弹簧吸收无功功率,在所述母线电压低于底阈值,控制所述电力弹簧产生无功功率,实现所述关键负荷电压稳定。通过根据配电台区洪涝灾害历史数据,评估关键负荷故障恢复率,确定电力弹簧安装位置;提出电力弹簧下垂控制策略,保证关键负荷电压稳定和电力供需平衡,提高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17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38642.9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洪涝灾害下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包括S1,根据指定配电区的预定时间段的洪涝灾害历史数据,评估关键负荷故障恢复率,确定电力弹簧安装位置;S2,根据确定的关键负荷和非关键负荷,对母线电压进行监控,并在所述母线电压高于高阈值时,控制所述电力弹簧吸收无功功率,在所述母线电压低于底阈值,控制所述电力弹簧产生无功功率,实现所述关键负荷电压稳定。通过根据配电台区洪涝灾害历史数据,评估关键负荷故障恢复率,确定电力弹簧安装位置;提出电力弹簧下垂控制策略,保证关键负荷电压稳定和电力供需平衡,提高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00580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92936.9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N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确定基于模数层次分析的电力系统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电力系统的评价指标;S2.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S3.对相同的模糊评价结果的评价指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出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本发明,能够对多个不同属性的指标进行比对分析,对原始数据要求相对较低,有效降低算法流程的时间,能够有效提升最终指标权重的结果的精确性,为电力系统的运维指标计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67544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51928.0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光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分布式光储配置的软开关多端口变换器控制方法。对本方法所提出FPC模型进行损耗分析和效率计算,并与其他两种模型进行对比,对比模型包括传统的双变换器模型和传统的三变换器模型。本发明所提FPC模型具有稳定的高效率,在满载时可以达到约95.37%的峰值,在空载时保持近94.07%。相比传统模型,本方法在开关机理和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综上所述,本方法能够同时满足优化MPPT性能、适应PV宽电压变化、高效差分功率处理以及降低单个封装器件的成本和复杂性的技术要求,为分布式光储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6599484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68330.7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耦合漏感的四绕组变压器电磁暂态模型建立方法,包括:S1、建立三相三柱式三绕组变压器的耦合漏电感模型;S3、根据三相三柱式四绕组变压器的拓扑结构及三相三柱式三绕组变压器的耦合漏电感模型建立三相三柱式四绕组变压器电磁暂态模型;S1中,根据三相三柱式三绕组变压器绕组间的漏磁路分布建立三相三柱式三绕组变压器的耦合漏电感模型,包括:建立三相三柱式三绕组变压器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间的漏感子模型L12、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间的漏感子模型L23;根据漏感子模型L12、漏感子模型L23建立三相三柱式三绕组变压器第一绕组和第三绕组间的漏感子模型L13;根据漏感子模型L23、漏感子模型L23、漏感子模型L13建立与短路测试相匹配的Ls1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