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138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069532.1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北供电分公司
IPC: H04L41/0631 , H04L41/147 , H04L4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提前运维系统及运维方法,包括通讯采集器、运维分析系统和客户端,所述通讯采集器用于与所有终端和所述运维分析系统通信连接,采集终端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发送至运维分析系统;所述运维分析系统与客户端通信连接,用于对运行数据进行储存并结合终端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形成预警信息和故障概率并将发送至客户端。本发明解决了无法对可能出现故障的终端进行预警,影响故障恢复和处理效率的问题,提高数据采集和在线监测服务质量,还可以降低运维工作人员的运维难度,提高运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0344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069555.2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CN)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北供电分公司(CN)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电监测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所述载波集中器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每个电表的当前参数信息;所述边缘智能终端对所有当前参数信息进行故障研判,得到当前发生故障的目标电表ID和故障类型;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电表ID获取所述目标电表的坐标信息;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故障类型和所述目标电表的坐标信息生成运维工单,并根据所述坐标信息将所述运维工单发送到相对应的运维人员的移动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用电监测存在监控效率低和时效性差的问题,提高了用电监控的时效性和响应速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18848227U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22343303.6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北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庭用电的智能监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路采集模块、多路开关模块、微处理器、异常监测模块、通讯模块和显示模块;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相对应输出支路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所述异常监测模块用于对每路采集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进行异常监测,得到相对应的异常监测信号;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根据每路采集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得到每路输出支路的实时用电量,还用于根据每路输出支路的异常监测信号,控制相对应开关模块的开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家用配电箱在供电支路发生故障时仅体现出跳闸动作,不能让用户了解故障原因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643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36404.5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7/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的碳排放的确定方法和变电站碳排放检测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变电站的相关信息;根据相关信息确定变电站在第一阶段的第一碳排放量;根据相关信息确定变电站在第二阶段的第二碳排放量;根据相关信息确定变电站在第三阶段的第三碳排放量;根据相关信息确定变电站在第四阶段的第四碳排放量;根据相关信息确定变电站在第五阶段的第五碳排放量。本方案提出了一种变电站的碳排放的预测方案,实现了在设计阶段可以根据变电站的多种信息来确定变电站在各个阶段的碳排放结果预测,进而对变电站的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84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99362.0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H02J3/00 , G06Q50/0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最大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电力系统的历史数据信息和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历史数据信息;模拟得到目标年份目标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信息;构建电力系统最大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求解;根据求解结果完成电力系统最大新能源消纳能力的计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所述电力系统最大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方法的系统。本发明通过以最大消纳新能源量为目标,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不断迭代更新粒子位置和速度,最终求解得到电力系统的最大新能源消纳结果;因此本发明的可靠性高、精确性好且客观科学。
-
公开(公告)号:CN11568915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181452.5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N3/092 , G06N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辅助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动汽车集群优化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以控制动作为变量的电动汽车集群优化调度模型,该优化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为最小化的机组成本和电动汽车充电补贴成本:采用人工辅助的DDPG算法求解上述电动汽车集群优化调度模型,得到满足最小化目标函数的控制动作;该优化调度方法前期经过人工辅助进行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训练速度,提高智能体的学习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4807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33873.1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设备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设备的第一三维图像模型,第一三维图像模型包括如下至少之一信息:设备的尺寸、设备的土建接口信息;将第一三维图像模型匹配至设备运行的工作站的第二三维图像模型中,得到匹配结果;依据匹配结果确定设备的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标准。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电力设备供应商与设计单位之间的设备图纸确认一般是基于二维图纸,通过邮件进行确认造成的图纸确认环节耗时耗力、且容易造成设备参数缺失,土建接口不满足要求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85552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484529.X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侵入式居民用电能效的分析及服务方法,属于居民用电能效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非侵入式居民用电能效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电价策略整体研究;S2:远程用电能效诊断分析;S3:耗能负荷实时量测;S4:节能降费方案制定;S5:能效服务效果评价。本发明是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各项高级功能与所集成的居民电能表全量数据为基础,以减少居民电费支出、提高居民用电满意度为目的,以指导居民科学用电、节能减排为出发点,开展面向居民的电价策略整体研究、远程用电能效诊断分析、耗能负荷实时量测等居民用电能效分析;并在分析所得结论的基础上为居民提供节能降费方案制定、能效服务效果评价等专属定制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678051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20587.2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瑞琪 , 刘继彦 , 鞠文杰 , 李延真 , 石立国 , 段宏伯 , 刘肖琳 , 于立涛 , 李东 , 汪媛 , 王亮 , 张晓磊 , 卢志鹏 , 胡洋 , 关雪琳 , 姜鹏 , 撖奥洋 , 刘同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储‑氢能量管理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及系统,属于能量调度领域和新能源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能量管理系统的经济目标函数最小为第一目标函数,以环境影响函数最小为第二目标函数,以两者的加权和为多目标函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电‑储‑氢供能系统各单元的期望功率;其中,以单采样周期内条件李雅普诺夫漂移为第一变量,以在最小成本和稳定队列之间进行折衷的正惩罚时变系数与虚拟队列约束下电‑储‑氢供能系统的总运行成本期望值的乘积为第二变量,能量管理系统的经济目标函数为第一变量与第二变量的加和;本发明在实现经济优化目标的同时,实现了环境优化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528917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88126.9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电抗器振动影响的隔振系统设计方法及隔振系统,包括:设计电抗器支撑结构、隔振器布置方式、隔振器支撑结构;根据预设隔振效率和预设自振频率设计各隔振器的参数;在电抗器振动荷载作用下进行振动响应计算;当隔振器支撑结构的振动响应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降低预设自振频率,并执行步骤S150;当隔振器支撑结构的振动响应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电抗器支撑结构的振动响应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当电抗器支撑结构的振动响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增加电抗器支撑结构的质量,并执行步骤S110;当电抗器支撑结构的振动响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隔振系统设计完成,解决了隔振系统控制电抗器振动影响的效果不佳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