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4124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98516.1
申请日:2020-05-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系统暂态功角稳定的电网最小惯量需求计算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优化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电网模型,计算故障时刻系统惯性中心等值机组的转速和静态功角稳定极限有功功率,以及系统惯性中心等值机组的额定容量,然后域仿真计算故障切除时刻系统惯性中心等值机组的静态功角稳定极限有功功率,最终得到暂态功角稳定系统所需的最小转动惯量。本发明首次给出了在局部送端电网保持一定送出功率水平下,为确保态暂态功角稳定系统所需的最小转动惯量快速算法,根据最小转动惯量约束,可以得出满足功角稳定的常规机组最小开机容量,从而指导电网实际运行方式安排。
-
公开(公告)号:CN11154124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10398516.1
申请日:2020-05-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系统暂态功角稳定的电网最小惯量需求计算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优化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电网模型,计算故障时刻系统惯性中心等值机组的转速和静态功角稳定极限有功功率,以及系统惯性中心等值机组的额定容量,然后域仿真计算故障切除时刻系统惯性中心等值机组的静态功角稳定极限有功功率,最终得到暂态功角稳定系统所需的最小转动惯量。本发明首次给出了在局部送端电网保持一定送出功率水平下,为确保态暂态功角稳定系统所需的最小转动惯量快速算法,根据最小转动惯量约束,可以得出满足功角稳定的常规机组最小开机容量,从而指导电网实际运行方式安排。
-
公开(公告)号:CN103901777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091202.1
申请日:2014-03-13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宜宾供电公司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与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网调控一体化联合的仿真方法,该方法为获取实际仿真教案,获取电网实际监控信号表,建立监控信号仿真模型,仿真监控信号与实际监控信号进行对照,提供调控一体化仿真系统一致的潮流结果,实现异常监控信号仿真与DTS故障仿真的互联,实现DTS故障仿真与故障监控信号仿真的互联,从仿真信号事件表获取对应的实际监控信号,生成实际监控信号的报警报文并至报警接收装置。能够使电网和监控仿真中电网一次设备模型完全一致,大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保证了仿真信号的一致性;实现仿真监控信号与实际SCADA监控信号报文的自动关联,仿真结果逼真,减轻了维护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844955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710041613.3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鲁东大学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寿光市供电公司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IPC: G06F30/3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调度操作票关联图的生成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首先根据操作任务对其将要操作的相关设备进行拓扑搜索,生成操作任务所涉及的厂站和设备的操作票潮流图,最后调整涉及操作的设备和厂站的位置,进行动态布局,形成由操作票所涉及的关联图。本发明生成关联图之后,调度员可以对要操作的设备有一个清晰直观的了解,为电网调度指挥操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410784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389481.9
申请日:2016-06-02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东北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中电网网络损耗分析计算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网在线理论网损计算中变电站有功负荷对地区电网有功网损的灵敏度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实时的潮流计算结果基础上,首先求出各个母线电压对区域总网损的灵敏度,然后对地区电网中的包含低压侧等值负荷的变电站进行计算,先计算变电站内单个等值负荷的有功负荷对母线电压的灵敏度,二者的叠加就是此等值负荷对地区电网有功网损的灵敏度,最后取变电站所包含的全部等值负荷灵敏度的算数平均值,即是变电站有功负荷对地区电网有功灵敏度。该方法能够给出变电站有功负荷的灵敏度排序,从而给出降低网损的调节方向,为实时降损提供辅助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1385212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1052628.2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自动电压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首先定义基于电磁暂态仿真软件的仿真模型与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模型之间的设备匹配规则;获取在线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模型,根据设备匹配规则和设备暂态参数信息,最终得到带暂态参数和直流线路的在线交直流混联仿真模型;基于在线交直流混联仿真模型,对扰动下的暂态电压稳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指导动态AVC系统中的优化与控制。本方法应用后,使自动电压控制技术足以应对大扰动引起的暂态电压问题,从而提高无功电压控制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90995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63145.3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电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自动电压快速控制方法。设定自动电压控制周期为Tc0;在数据采集时从电网调度中心调度监控系统中读取所有变电站电压信息,若存在变电站母线电压越告警电压限值或者安全电压限值时,则启动变电站自动电压快速控制模式,并将该控制周期Tc0缩短,直到消除变电站母线电压越限,若不存在变电站母线电压告警电压限值或者安全电压限值时,则启动常规控制,并采用常规控制周期Tc0。本发明适应当故障发生时,变电站电压异常快速波动时的无功电压自动控制需求,消除了故障发生后变电站电压大幅度越限对电网造成的安全风险,保障了电网电压的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901777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091202.1
申请日:2014-03-13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宜宾供电公司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与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网调控一体化联合的仿真方法,该方法为获取实际仿真教案,获取电网实际监控信号表,建立监控信号仿真模型,仿真监控信号与实际监控信号进行对照,提供调控一体化仿真系统一致的潮流结果,实现异常监控信号仿真与DTS故障仿真的互联,实现DTS故障仿真与故障监控信号仿真的互联,从仿真信号事件表获取对应的实际监控信号,生成实际监控信号的报警报文并至报警接收装置。能够使电网和监控仿真中电网一次设备模型完全一致,大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保证了仿真信号的一致性;实现仿真监控信号与实际SCADA监控信号报文的自动关联,仿真结果逼真,减轻了维护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909956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163145.3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电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自动电压快速控制方法。设定自动电压控制周期为Tc0;在数据采集时从电网调度中心调度监控系统中读取所有变电站电压信息,若存在变电站母线电压越告警电压限值或者安全电压限值时,则启动变电站自动电压快速控制模式,并将该控制周期Tc0缩短,直到消除变电站母线电压越限,若不存在变电站母线电压告警电压限值或者安全电压限值时,则启动常规控制,并采用常规控制周期Tc0。本发明适应当故障发生时,变电站电压异常快速波动时的无功电压自动控制需求,消除了故障发生后变电站电压大幅度越限对电网造成的安全风险,保障了电网电压的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852123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052628.2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自动电压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首先定义基于电磁暂态仿真软件的仿真模型与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模型之间的设备匹配规则;获取在线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模型,根据设备匹配规则和设备暂态参数信息,最终得到带暂态参数和直流线路的在线交直流混联仿真模型;基于在线交直流混联仿真模型,对扰动下的暂态电压稳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指导动态AVC系统中的优化与控制。本方法应用后,使自动电压控制技术足以应对大扰动引起的暂态电压问题,从而提高无功电压控制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