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53105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03452.5
申请日:2016-08-22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噪和烟雾报警功能的变电站绿色排风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穿过各个房间的两端开口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若干个排风单元。排风单元包括第一变压板、第二变压板和第三变压板,其中第一变压板设置于所述风道内部的一侧,第二变压板和第三变压板分别设置于所述风道内部的另一侧,且第二变压板、风道和隔板共同形成了左端开口的第二空腔,第三变压板、风道和隔板共同形成了右端开口的第三空腔。风道上与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排风口和第三排风口。该系统通过充分利用了自然界存在的风能,在不耗费能源,不产生污染物,不产生噪声的前提下完成了对变电站的排风,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6253105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610703452.5
申请日:2016-08-22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噪和烟雾报警功能的变电站绿色排风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穿过各个房间的两端开口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若干个排风单元。排风单元包括第一变压板、第二变压板和第三变压板,其中第一变压板设置于所述风道内部的一侧,第二变压板和第三变压板分别设置于所述风道内部的另一侧,且第二变压板、风道和隔板共同形成了左端开口的第二空腔,第三变压板、风道和隔板共同形成了右端开口的第三空腔。风道上与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排风口和第三排风口。该系统通过充分利用了自然界存在的风能,在不耗费能源,不产生污染物,不产生噪声的前提下完成了对变电站的排风,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204577857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176687.4
申请日:2015-03-2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IPC: H02B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新型接线方式的110kV变电站,主要解决110kV出线为4回的变电站现有接线方式存在的问题,该110kV变电站分别通过4回出线线路与电厂和接入电网的220kV变电站相连,它包括4个出线断路器、4个110kV母线、2个母线分段断路器、4个主变高压侧断路器、4个主变、4个主变低压侧断路器、4个主接线和3个主接线分段断路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110kV出线为4回的变电站采用交叉式双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解决了双电源环网运行的问题,而且通过对称布置,内含着一次线路交叉,从而避免了输电线路交叉而导致的问题出现,为优化输电线路设计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208617092U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21178215.2
申请日:2018-07-16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济南鲁源电力设计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B65H5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野外输送机构,包括安装支架,整体为一矩形框架结构;输送辊,输送辊之间平行分布且输送辊两端分别转动设置的安装支架上部,输送辊包括低位输送辊和高位输送辊,低位输送辊与高位输送辊之间交错分布,且高位输送辊高于低位输送辊设置;限位辊,限位辊设置在输送辊之间并位于输送辊端部内侧的有效输送范围内,限位辊纵向分布且其底端与所述安装支架内侧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方便野外施工过程中的电缆铺设使用,可以对电缆周边形成多方位防护,保障了电缆输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8237974U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20856369.6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济南鲁源电力设计咨询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家庭用电炉取暖系统,包括电炉和至少一组暖气片,所述电炉的出水口通过供水管路与暖气片的进水端连接,电炉的回水口通过回水管路与暖气片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电炉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蓄热砖、加热管和换热管,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保温层,壳体外部侧壁上设有所述出水口和回水口,所述蓄热砖中部设有一纵向分布的加热槽,加热槽内设有所述加热管,蓄热砖两侧侧壁上设有蛇形分布的换热槽且换热槽内设有所述换热管,换热管的进水端通过分水器与所述回水口连接,换热管的出水端通过集水器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大大降低了散户居民储煤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节能效率大大提高,实现“零排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