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48910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710583615.5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nventor: 唐祈林 , 赵艳丽 , 李静 , 蒋维明 , 穆罕默德·扎法尔·伊克巴尔 , 温小冬 , 严旭 , 孙汝龙 , 马行云 , 王红林 , 谢孟林 , 李燕 , 李杨 , 李晓锋 , 何如钰 , 张萍 , 吴子周 , 李影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近异源四倍体玉米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自育的玉米异源六倍体为母本,以玉米为父本杂交,在F1代中选择花粉有育性的植株自交;然后对后代的根尖染色体数目和组成进行鉴定,并对花粉育性进行检测,选择符合目标植株自交,直至选出染色体总数为38~40条,其中含玉米染色体数22~28条、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染色体数为12~15条、指状摩擦禾染色体数为0~2条,并且花粉育性高的植株,即为本发明近异源四倍体玉米材料。本发明首次突破性地育成了非整倍性染色体情况下花粉可育的近异源四倍体玉米,可作为将玉米近缘野生种的有益基因转移到栽培玉米中的桥梁,并为玉米基因功能和育性研究提供了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818458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710053008.8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远缘杂交育种方法领域,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玉米异源多倍体培育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的方法。该方法以玉米异源六倍体(Tripsazea creammaize T.;2n=76)为非轮回亲本,以玉米(Zea mays L.)为轮回亲本杂交,对结实后代进行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成鉴定和选择,最后获得染色体总数为21,其中玉米染色体为20条、摩擦禾染色体数为1条的玉米‑摩擦禾单体附加系。本发明为将摩擦禾的优良基因导入到玉米中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其次,本发明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本发明单体附加系染色体稳定性好,可以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本发明方法简单,时间短、效率高。
-
-
公开(公告)号:CN109105170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166071.3
申请日:2018-10-08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年生饲草玉米的繁殖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多年生饲草玉米建植成功率的方法,主要是在秋季刈割后至次年返青前将分蘖数为30~50个的植株挖出,然后从根部切割成单个种茎,然后定植即可。本发明方法中多年生饲草玉米的建植成活率可达94%,显著高于目前的春季返青植株建植的80%的成活率;其次,本发明方法因建植时间早,有利于种苗的生长发育和分蘖,并且生长时间长,因此,当年生物产量可达94.45t/hm2,显著高于用春节返青植株建植方法的生物产量81.34t/hm2;此外,本发明方法成活率高、减少了春季移栽、缓苗、查苗补种等繁重事宜,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97605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0032125.1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N15/82 , C12N15/11 , C07K14/415 , C12Q1/6895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矮秆基因,所述矮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并公开了如SEQ ID No.2所示的该矮秆基因编码的蛋白。还公开了该矮秆基因的CAPS分子标记,该分子标记可用于该本发明矮秆基因的早期辅助选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的玉米矮秆相关基因。本发明玉米矮秆基因降低玉米株高效果显著,且未与不良性状连锁,拓宽了玉米的矮秆种质基础,为矮秆育种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其次,本发明发明矮秆基因由单隐性基因控制,育种方法简单,并可通过CAPS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加快育种速度;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矮秆相关基因,可通过基因编辑手段创造更多的矮秆基因,大大扩展了矮秆基因的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034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32131.7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异源六倍体在培育矮秆玉米品种上的应用。还公开了利用玉米异源六倍体培育矮秆玉米品种的方法,主要是以MTF‑1为亲本之一,以普通栽培玉米为另一亲本进行回交,然后自交,在自交后代中选择株高比原品种低12‑50%的植株,连续回交和自交4‑5代,即育成矮秆玉米品种。本发明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玉米矮秆种质资源,拓宽了矮秆玉米种质基础;其次,本发明提供的矮秆性状由单基因控制,育种方法比较简单;此外,本发明矮秆种质降低玉米株高效果显著,比原品种株高低12‑50%,不受环境影响,且未与不良性状连锁;用本发明方法育成的玉米品种抗倒伏性强,耐肥耐密植,可显著提高产量,推广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9105170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811166071.3
申请日:2018-10-08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年生饲草玉米的繁殖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多年生饲草玉米建植成功率的方法,主要是在秋季刈割后至次年返青前将分蘖数为30~50个的植株挖出,然后从根部切割成单个种茎,然后定植即可。本发明方法中多年生饲草玉米的建植成活率可达94%,显著高于目前的春季返青植株建植的80%的成活率;其次,本发明方法因建植时间早,有利于种苗的生长发育和分蘖,并且生长时间长,因此,当年生物产量可达94.45t/hm2,显著高于用春节返青植株建植方法的生物产量81.34t/hm2;此外,本发明方法成活率高、减少了春季移栽、缓苗、查苗补种等繁重事宜,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10516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811166055.4
申请日:2018-10-08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年生饲草玉米的繁殖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茎节秋播春植扩繁多年生饲草玉米的方法;该方法在秋季按照每3~5个茎节将多年生饲草玉米的茎秆切成茎段作为种苗,然后在水中浸泡、以及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再置于扩繁圃中进行育苗,搭建拱棚进行越冬,春季温度回升至5℃以上时起苗,移栽种植。本发明方法繁殖系数可达90,比传统的分株繁殖法的繁殖系数18高5倍;其次,本发明方法建植成活率为95%,明显高于分株繁殖法的77%的成活率;此外,用本发明方法种植的多年生饲草玉米的当年生物产量高达95t/hm22,明显高于分株繁殖法的80t/hm2;本发明方法成本低,为多年生饲草玉米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04771273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410657853.2
申请日:2014-11-19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A61F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大鼠背部烫伤创面保护方法。具体的方法为:分别在距布片横向中轴线上方、纵向中垂线左右两侧开2个孔,然后沿布片左右短边对称开取4个孔,固定4条线绳,沿短边中线剪开2个豁口;在弹性材质上剪下同心圆,再将同心圆剪下扇形。将大鼠前腿穿过布片上的沿横向中轴线上方、纵向中垂线左右两侧开取的2个孔,此时让大鼠处于俯卧位状态,4条线绳分别出现在大鼠腋下左右和中腹部左右侧,再分别将上下两组绳索系上,将已绑定大鼠的头部穿过项圈的内圈,两端面交错后固定。本发明建立了简单易行的烫伤创面保护方法,为烧伤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7568059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1038299.X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nventor: 唐祈林 , 何如钰 , 李晓锋 , 李杨 , 张萍 , 严旭 , 赵艳丽 , 李燕 , 李影正 , 吴子周 , 温小冬 , 杨春燕 , 马行云 , 谢孟林 , 穆罕默德·扎法尔·伊克巴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玉米异源多倍体培育耐低温发芽玉米品种的方法。该方法以玉米异源六倍体(Tripsazea creammaize T.)为母本,以普通栽培玉米(Zea mays L.)为父本杂交,然后以普通栽培玉米为父本回交1次,再在低温条件下对回交后代种子进行耐低温发芽鉴定,选择在低温下能够发芽并且胚芽和胚根长得壮的种子,然后按照常规方法选择;如此回交多代,即育成耐低温发芽的玉米自交系。本发明方法可将玉米近缘野生种的耐低温发芽基因导入到玉米中,扩大了玉米耐低温发芽的种质基础;本发明方法育成的品种,可以扩大寒冷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实现早期播种,提高寒冷地区玉米产量;本发明方法育种成本低、效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