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速机组发电电动机转子铁心冲片粘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26545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25700.7

    申请日:2016-05-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02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可变速机组发电电动机转子铁心冲片粘接方法,本发明通过利用低粘度涂刷胶粘度低、流动性好、室温固化的特点,在铁心冲片叠装后利用了虹吸作用,使胶自动流入冲片间,可以将所有铁心冲片粘接成一体,有效地防止发电电动机转子铁心冲片运行时因受离心力、电磁力和收缩力的影响而发生相对位移。该发明简化了可变速发电电动机转子铁心冲片涂胶工艺,低粘度涂刷胶具有良好的剪切强度,可以配合铁心拉紧螺杆共同抵抗冲片片间的相对位移。本发明的可变速机组发电电动机转子铁心冲片粘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改善发电机定子线棒导体角部场强分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37668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300117.8

    申请日:2011-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发电机定子线棒导体角部场强分布的方法,在发电机定子线棒导体角部处理方面、等电位层的处理方面以及等电位层材料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从而对发电机定子线棒角部场强分布进行了改善,使场强畸变系数达到1.7以下,线棒瞬时击穿场强达到33kV/mm,一分钟逐级耐压击穿场强超过25kV/mm。在10kV/mm的电场强度下,老化寿命超过1000h。在减薄主绝缘厚度的基础上提高主绝缘可靠性能。本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高压大型发电机定子线圈加强型一次成型防晕结构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57230A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710144883.3

    申请日:2007-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大型发电机定子线圈加强型一次成型防晕结构的制备方法,定子线圈的高、低电阻防晕层与定子线圈主绝缘层同时一次热压成型,形成防晕结构,定子线圈端部先采用半截防晕结构,然后整个线圈端部再包高阻防晕层。本发明防晕结构是定子线圈端部采用半截防晕结构后,整个线圈端部再包高阻防晕层,该结构主要优点是定子绕组端部对固定件及接触部位不易产生放电现象,从而提高发电机长期运行的可靠性。采用本发明防晕结构后,发电机定子线棒起晕电压均大于2UN(UN为额定电压),闪络击穿电压大于2UN,闪络击穿电压达135kV以上,电老化寿命(10kV/mm)均大于1500小时。本发明填补国内空白,各项防晕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单根转子线棒的绝缘结构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63005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187366.3

    申请日:2016-03-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单根转子线棒的绝缘结构的制备方法,属于交流励磁发电电动机转子绕组制造领域。一般大型发电机转子励磁电压小于500V,且励磁电流为直流电,而大型交流励磁发电电动机采用交流电进行励磁且励磁电压较高,高压交流励磁将增加转子线棒中电流的损耗,同时对转子线棒的主绝缘性能要求更高。为了解决高压交流励磁所带来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磁线经换位编织,并填充换位绝缘、排间绝缘、覆平物后,在导线热压模具上,经加热加压固化形成转子线棒导线,然后转子线棒导线外包绕云母带后,在线棒热压模具上进行加热加压固化形成转子线棒主绝缘。采用本绝缘结构的转子线棒可以有效降低线棒导线中的涡流损耗,云母带固化后的主绝缘完全满足转子线棒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运行环境等要求。

    改善发电机定子线棒导体角部场强分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37668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00117.8

    申请日:2011-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发电机定子线棒导体角部场强分布的方法,在发电机定子线棒导体角部处理方面、等电位层的处理方面以及等电位层材料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从而对发电机定子线棒角部场强分布进行了改善,使场强畸变系数达到1.7以下,线棒瞬时击穿场强达到33kV/mm,一分钟逐级耐压击穿场强超过25kV/mm。在10kV/mm的电场强度下,老化寿命超过1000h。在减薄主绝缘厚度的基础上提高主绝缘可靠性能。本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