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气压下微间隙空气放电光谱诊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6744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53738.7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气压下微间隙空气放电光谱诊断系统,自主设计的微米间隙放电光谱采集系统,通过发射光谱法对亚毫米间距下空气电晕放电的活性粒子种类,并通过光强比值法对电子激发温度进行光谱诊断。伴随着集成电路和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的高速发展,元器件之间的空间达到亚毫米量级,为保障这些设备能够在良好的绝缘环境下长久运行,对微间隙空气放电的电子激发温度提供一种发射光谱诊断方法。

    一种基于磁耦合技术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024376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491816.5

    申请日:2021-12-08

    Inventor: 孙志 刘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耦合技术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将磁耦合技术应用到传输系统中,可以方便、安全、灵活的进行电能的传输,同时还具有适应性强的优点。其主要使用的是磁耦合谐振技术。在谐振部分采用的是高阶LC谐振电路,其作用是将装置周围具有能量的一方通过谐振作用将能量传递给另一物体,并且不用依靠物体接触就可以实现了能量的传输。本设计在实现无线电能传输中,将电能转换为中继能量,并在空间内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将无线输电技术带进了我们的生活,为电能传输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一种辅助交联剂功能化的纳米沸石颗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206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38454.9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一种辅助交联剂功能化的纳米沸石颗粒的制备方法,它属于沸石材料领域。本发明对沸石颗粒进行研磨分散处理,并形成纳米沸石颗粒与无水乙醇的共混液,将分散处理后的纳米沸石颗粒溶液与KH590偶联剂反应,控制反应物配比及温度,通过洗涤、离心、烘干,得到KH590接枝纳米沸石颗粒。随后将制备的KH590‑纳米沸石颗粒与TAIC,在控制反应物配比及温度的条件下发生反应,通过洗涤、离心、烘干,得到具备辅助交联剂功能化的纳米沸石颗粒。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功能化纳米沸石能够减少在制备交联聚乙烯掺杂沸石过程中过氧化物的用量。

    一种纳米沸石颗粒改性聚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416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07833.4

    申请日:2018-0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7/26 C08K2201/011 C08L2207/066 C08L23/06

    Abstract: 一种纳米沸石颗粒改性聚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属于聚乙烯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对沸石颗粒进行研磨分散处理,并形成纳米沸石颗粒与无水乙醇的共混液,将分散处理后的纳米沸石颗粒溶液与纯聚乙烯混炼1小时,通过控制混炼温度去除乙醇,造粒冷却得到纳米沸石改性聚乙烯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得到的纳米沸石沸石改性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交直流击穿场强,直流击穿场强达到了308.4kV/mm,交流击穿场强达到了125.8kV/mm;有效地提高了高电场下材料的空间电荷注入的阈值,增加至25kV/mm以上;明显降低了电导,高电场下的电导仅为纯聚乙烯的1/8,高场下明显抑制了空间电荷的注入,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

    一种真空镀膜机使用的试样旋转装置及其镀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59956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492972.5

    申请日:2018-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电介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真空镀膜机使用的试样旋转装置,包括真空腔体和镀膜系统;所述真空腔体上设置有法兰接线柱,所述法兰接线柱通过导线与设置在真空腔体内部的集电环电连接,所述集电环上端与一组法兰连接,所述集电环下端与设置在所述真空腔体内的镀膜系统连接,所述法兰上方还设置有一组磁流体,所述磁流体上方设置有一组驱动转轮,所述驱动转轮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磁流体、所述法兰和所述集电环并与所述镀膜系统连接;本发明对传统镀膜机所做的改动旨在缩短其对片状试样两面进行真空镀膜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一种能与聚乙烯复合制备纳米电介质的纳米CoFe2O4粉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77071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316534.X

    申请日:2015-06-11

    Abstract: 一种能与聚乙烯复合制备纳米电介质的纳米CoFe2O4粉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纳米CoFe2O4粉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因CoFe2O4磁性纳米粒子在未经表面处理之前相容性差、易团聚,无法与聚乙烯复合制备纳米电介质的问题。方法:一、称取;二、制得混合溶液;三、制备纳米CoFe2O4预制体;四、制得纳米CoFe2O4粉。本发明精确控制制备的纳米CoFe2O4粉的粒径,并选择合适的表面修饰剂对其表面进行修饰,使其表面包覆有能与聚乙烯具有良好相容性的特殊官能团,同时该表面修饰剂还可以起到抑制nm级CoFe2O4粉团聚成块、精确控制nm级CoFe2O4粉粒径的作用。本发明用于制备能与聚乙烯复合制备纳米电介质的纳米CoFe2O4粉。

    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微间隙空气放电图像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31385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73183.5

    申请日:2022-0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微间隙空气放电图像分析方法,将分形理论应用到放电系统中,可以更有效、安全、灵活的对放电图像进行处理,同时还具有适应性强的优点。其主要使用的是计盒维数法。在大气压室温条件下对微间隙下的针‑板施加正极性直流电压进行放电试验。通过自行搭建的放电和采集系统对放电图像进行采集。按照针‑板电极放电分形模型模拟微间隙空气放电通道的树枝结构,揭示分形维数和放电发展概率的内在联系。实现了对放电图像的采集和分析。

    一种基于电磁加热及热管余热回收的喷雾干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0372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846966.7

    申请日:2021-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磁加热及热管余热回收的喷雾干燥系统,通过采用热管换热器的方法,将干燥塔排出的尾气中大量的热能用来给进气的冷空气加热,这样,便将尾气中大量的余热回收利用起来,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基本方针。接着采用管道式电磁加热的方法,将经过换热后的70℃的气体加热到250℃,即可开始喷雾干燥。本发明的利用热管换热器和管道式电磁感应加热相结合的喷雾干燥余热回收系统换热速度快,节约成本,大大的提高了尾气的余热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为喷雾干燥工艺提供了新的余热回收优化方法。

    一种纳米沸石颗粒改性聚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4160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810907833.4

    申请日:2018-08-10

    Abstract: 一种纳米沸石颗粒改性聚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属于聚乙烯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对沸石颗粒进行研磨分散处理,并形成纳米沸石颗粒与无水乙醇的共混液,将分散处理后的纳米沸石颗粒溶液与纯聚乙烯混炼1小时,通过控制混炼温度去除乙醇,造粒冷却得到纳米沸石改性聚乙烯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得到的纳米沸石沸石改性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交直流击穿场强,直流击穿场强达到了308.4kV/mm,交流击穿场强达到了125.8kV/mm;有效地提高了高电场下材料的空间电荷注入的阈值,增加至25kV/mm以上;明显降低了电导,高电场下的电导仅为纯聚乙烯的1/8,高场下明显抑制了空间电荷的注入,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

    一种自动化热刺激电流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6127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01893.6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一种自动化热刺激电流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属于电介质物理测量及研究领域;包括真空室、电性能测试装置、温度控制装置、计算机、单片机和试样加持装置;试样加持装置放置在真空室内,试样加持装置分别连接电性能测试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和单片机,电性能测试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均具有串口通讯功能,均与计算机双向连接,单片机与计算机单向连接,试样加持装置包括电极模组、运动结构和制冷装置;电极模组包括制热装置,电极模组与制冷装置通过运动结构进行上下运动;本发明在降温过程中降温速率可控;在升温过程中,固定着试样的升温装置能够与冷却装置分离,减小测量装置的热惯性,对温度的控制更加精确,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