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树木仿生的三维低频宽带地震超材料树

    公开(公告)号:CN11304819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0263269.9

    申请日:2021-03-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树木仿生的三维低频宽带地震超材料树,包括仿生树干和设置在仿生树干上的仿生树冠,仿生树冠内部包括横向结构和竖向结构;所述竖向结构包括第一谐振质量块,所述第一谐振质量块滑动的固定在仿生树干上,其上下各有一个限位块,所述每个第一谐振质量块连接第一负刚度弹簧和第一主弹簧,所述第一主弹簧外侧设置有惯性放大装置;所述横向结构包括第二谐振质量块,所述每个第二谐振块连接两个第二负刚度弹簧和第二主弹簧,所述每个第二主弹簧外侧设置有两个惯性放大装置。本发明基于三维地震超材料树本体结构,通过引入具有低频特性的负刚度与惯性放大机制以及具有宽带特性的碰撞效应,使其同时具备低频宽带三维防护性能。

    一种掺杂二氧化锰的氧化石墨烯电极膜的制备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7134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35022.2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杂二氧化锰的氧化石墨烯电极膜的制备工艺方法,打开磁力搅拌器,先设置温度到合适范围,将海藻酸钠倒入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水浴环境下;然后放置在磁力搅拌器上不断进行搅拌,待其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掺杂二氧化锰的氧化石墨烯粉末,继续加热搅拌,待其溶解后加入丙三醇起到润滑作用;将充分溶解的混合溶液放置在超声波清洗机中进行超声处理;除去多余的气泡,然后把处理的溶液通过玻璃棒均匀流延到玻璃模具上,放到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加热处理得到非金属电极膜。本发明通过液相化学沉淀法使氧化石墨烯中掺杂二氧化锰形成复合材料,使氧化石墨烯的团聚现象有很好的改善,同时导电性跟电容性能得到改善。

    一种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致动膜的制备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29602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97451.5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致动膜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经过逐次交联的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按照一定的质量比进行掺杂反应后加入甘油作为柔顺剂,产生的溶液经过超声除泡与真空干燥后生成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致动膜,包括液相交联反应、超声除泡与真空干燥三个步骤。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制备过程绿色环保,对环境友好。适合大规模生产。从而使制备得到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致动膜在人工肌肉、智能柔性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一种远程遥控救援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68104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310172462.7

    申请日:2013-05-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远程遥控救援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主从式控制设计,操控端计算机为主计算机,车载端计算机为从计算机;机器人端底层控制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主控单元模块、底盘驱动电路模块、伸缩主臂驱动电路模块、辅助臂驱动电路模块、遥控器信号接收模块、电源模块。各模块通过插针设计安装于底层电路主板上;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对机器人本体进行姿态和运动控制;主计算机负责图像信息处理与显示、人机交互等功能;从计算机负责MTI惯性姿态参照系统控制命令的收发、底层控制命令的解析生成和收发传感器信息等;主从控制计算机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工作。本发明通用性好、可移植性强、构建灵活、扩展性好、成本低廉。

    一种基于扭振带隙的声子晶体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762892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022603.1

    申请日:2014-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扭振带隙的声子晶体发电装置。包括主轴和支梁,支梁上安装压电材料和质量块组成局域振子单元,主轴上安装至少两排结构相同的局域振子单元组成声子晶体结构,所述主轴上安装至少两排结构相同的局域振子单元组成声子晶体结构是指:同排中各局域振子单元等间距分布;各排的局域振子单元的间距相等;在主轴的横截面上各排局域振子单元等间距分布。本发明利用压电技术进行能量转换,并采用声子晶体技术实现发电装置在振动环境中的宽频高效发电。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并对压电振动装置的扭转振动发电频带进行了有效的拓宽,无需主动控制、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较低。可用于检测旋转机械运行状况的无线传感器等微电子产品的能量供应。

    一种远程操作救援机器人的探测感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399577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334362.X

    申请日:2013-08-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操作救援机器人的探测感知系统,包括监控计算机、车载计算机、底层控制电路单元、图像采集与传输单元、激光测距雷达单元、惯性姿态参照系统单元和探测传感器单元,底层控制电路单元包括主控单元模块、云台摄像头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和底层电路主板,图像采集与传输单元包括云台摄像头和视频传输模块,探测传感器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车载计算机与主控单元模块通过USB数据接口连接,主控单元模块与云台摄像头驱动电路模块通过插针式接口设计安装于底层控制电路主板上。本发明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较强的可移植性,可以作为救援机器人以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的探测感知系统。

    单手按压式插排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04481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075791.4

    申请日:2014-03-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单手按压式插排,包括插排单元,插排单元包括外壳、外壳上板、簧片支撑座,外壳里设置立柱,立柱上套有弹簧,簧片支撑座上设置支撑座插孔和立柱孔,簧片支撑座通过立柱孔套在立柱上,外壳上板固定在外壳上并位于簧片支撑座上面,外壳上板上设置与插孔位置相对应的外壳插孔,簧片支撑座上固定有按钮,外壳上板上设置按钮孔,按钮的上部分通过按钮孔伸出至外壳上板外,按钮上设置挂扣,挂扣卡在按钮孔的边缘上使簧片支撑座与外壳上板的相对位置固定,在按钮被侧向挤压后,挂扣与按钮孔的边缘脱开。本发明插拔方式尤其适合移动使用的插排。在移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偏向用一只手拔出插头,这种结构是单手操作更加安全稳定。

    伸缩式管道内壁攀爬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3615630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25043.4

    申请日:2013-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伸缩式管道内壁攀爬机器人。包括中间连接机构、四个伸缩臂和两个伸缩机构。伸缩臂包括摩擦垫、臂伸缩电机、臂伸缩电机架、臂伸缩管连架、臂伸缩丝杠、两个臂外伸缩管、两个臂内伸缩管。伸缩机构由臂连接架、伸缩电机、伸缩电机架、伸缩管连架、伸缩丝杠、两个外伸缩管和两个内伸缩管。中间连接机构包括中心转架I、中心转架II、转向电机I、转向电机II、中心十字轴。中间连接机构通过中心转架I、中心转架II分别与两个伸缩机构的伸缩电机架固定连接。每个伸缩机构的臂连接架上固定连接一个伸缩臂的臂伸缩电机架,臂伸缩电机架上对称设置两个伸缩臂。本发明能实现机器人在管道内的位置固定、空间二自由度转动。

    一种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减振齿轮

    公开(公告)号:CN10329188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75673.6

    申请日:2013-05-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减振齿轮,包括齿圈、轮毂,轮辐处安装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杆,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杆两端通过过盈、焊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连接齿圈和轮毂,所述的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杆包括支撑杆以及由里及外安装在支撑杆上的包覆层和振子。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将齿轮的扭转波转变为支撑杆的弯曲波,使之在中低频域内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齿轮的使用可靠、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较低,可以用于降低中低载荷工况下的齿轮箱振动噪声,改善工人工作环境等。

    一种拖曳式流体阻力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88382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16354.9

    申请日:2011-05-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曳式流体阻力测试装置,包括测试传感器、小型电子计算机、数据采集存储系统、拖拽板、收缩段、工作段腔体、扩散段、外壳和实验模型,工作段腔体一端与收缩段相连,工作段腔体另一端与扩散段相连,密封端盖和实验模型安装在工作段腔体的上下两端、并将其密封,测试传感器、小型电子计算机和数据采集存储系统位于密封端盖、实验模型和工作段腔体组成的密封空间里、并依次相连,测试传感器还与实验模型相连,收缩段、工作段腔体和扩散段均位于外壳里,拖拽板安装在收缩段与外壳的连接处。本发明可实现在水中进行近实况拖曳实验、在实验室内部进行常规水动力学实验的双重功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