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释放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27838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810136818.0

    申请日:2008-0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水下释放器。由电动部分、触发机构、储能机构、减速机构、双向溢流机构、动密封传动机构和释放臂构成;电动部分位于耐压舱内,耐压舱的下底板上连接隔离舱共同围成海水隔离舱段;海水隔离舱段安装有双向溢流机构;触发机构、储能机构和减速机构都设置在海水隔离舱段内。本发明采用两块“U”形磁钢相配合的设计,最大触发动力接近它们之间引力与斥力之标量和;利用平面涡卷弹簧储能,齿轮组减速,能提供较大的释放动力;通过双向溢流设计构建海水隔离舱,避免海水冲击和海洋生物的不利影响;利用旋转脱钩机构,使释放器能有更大的承载力。本发明不但水密可靠性更好,而且可以在水下长期工作,也不必更换部件。

    水下释放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27838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810136818.0

    申请日:2008-0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水下释放器。由电动部分、触发机构、储能机构、减速机构、双向溢流机构、动密封传动机构和释放臂构成;电动部分位于耐压舱内,耐压舱的下底板上连接隔离舱共同围成海水隔离舱段;海水隔离舱段安装有双向溢流机构;触发机构、储能机构和减速机构都设置在海水隔离舱段内。本发明采用两块“U”形磁钢相配合的设计,最大触发动力接近它们之间引力与斥力之标量和;利用平面涡卷弹簧储能,齿轮组减速,能提供较大的释放动力;通过双向溢流设计构建海水隔离舱,避免海水冲击和海洋生物的不利影响;利用旋转脱钩机构,使释放器能有更大的承载力。本发明不但水密可靠性更好,而且可以在水下长期工作,也不必更换部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