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工质蒸发速率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83433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89093.6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工质蒸发速率测量方法,涉及能量转换系统中高效传热技术领域,液态工质蒸发速率测量方法采用在一定环境下对工质样品进行加热,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测温组件测量工质样品温度,称重模块测量液态工质重量变化值,通过计算得出蒸发速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液态工质蒸发速率测量装置,包括真空容器、称重模块、蒸发容器、加热装置、真空维持系统、测温组件和数据采集系统,称重模块位于真空容器的底部,蒸发容器放置在称重模块上,加热装置固定设置在真空容器的周圈,真空维持系统的抽气口与真空容器连通,测温组件和称重模块均与数据采集系统电连接,能够有效地测量液态工质的蒸发速率。

    一种高熔点材料雾化粒径分布及雾化率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08150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1910452067.1

    申请日:2019-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熔点材料雾化粒径分布及雾化率的测量方法及装置,包括密封容器、密封坩埚、加热装置、收集皿和管道调节装置;所述密封坩埚和加热装置设置在密封容器内,且加热装置设置在密封坩埚的周围,所述收集皿与密封坩埚的下部相连;所述管道调节装置包括主管道、与主管道相连的第一支管道核第二支管道、设置在密封容器上的充气孔和排气孔;所述第一支管道与密闭容器相通,所述第二支气管道与密封坩埚相通,所述主管道上安装有气体流量计,所述第二支气管道上安装有压力;本发明采集雾化场中所有的液滴并冷却成固体颗粒,成功解决了现有方法及装置分辨率不足,且不能测量雾化场总体的粒径分布以及雾化率的问题。

    一种液态碱金属-水蒸气界面反应速率的测量装置和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9388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911125004.1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碱金属‑水蒸气界面反应速率的测量装置和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化混合段、过热段、旁通段、实验段和过滤测量段。通过可视化的拍摄,控制对流速度、初始温度和水蒸气浓度,以及对反应时间和H2浓度的测量,获得液态碱金属与水蒸气界面的反应速率。本发明可以针对湍流反应流的特性,解决高温条件下液态碱金属与水蒸气界面反应速率无法测量的问题,从而对湍流两相界面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研究。

    一种环路热管空间辐射散热器系统运行温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02494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0722466.1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路热管空间辐射散热器系统运行温度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环路热管各部件以及所述各部件的结构参数;步骤2:基于所述结构参数,获取所述环路热管的稳态运行温度的预设值和第一蒸发质量流量;步骤3:根据所述第一蒸发质量流量,获取所述环路热管内的蒸汽出口温度和蒸汽的流动压降;步骤4:基于所述蒸汽出口温度和所述流动压降,构建耦合迭代模型;步骤5:根据所述耦合迭代模型的输出结果,获取所述环路热管内的热泄露量和过冷量;步骤6:判断所述热泄露量和所述过冷量是否相等,根据判断结果,完成所述环路热管内系统运行温度的计算。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评估环路热管空间辐射散热器工作性能及散热特性。

    一种环路热管空间辐射散热器系统运行温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0249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22466.1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路热管空间辐射散热器系统运行温度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环路热管各部件以及所述各部件的结构参数;步骤2:基于所述结构参数,获取所述环路热管的稳态运行温度的预设值和第一蒸发质量流量;步骤3:根据所述第一蒸发质量流量,获取所述环路热管内的蒸汽出口温度和蒸汽的流动压降;步骤4:基于所述蒸汽出口温度和所述流动压降,构建耦合迭代模型;步骤5:根据所述耦合迭代模型的输出结果,获取所述环路热管内的热泄露量和过冷量;步骤6:判断所述热泄露量和所述过冷量是否相等,根据判断结果,完成所述环路热管内系统运行温度的计算。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评估环路热管空间辐射散热器工作性能及散热特性。

    一种用于液态金属与超临界气体的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532586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884076.X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液态金属与超临界气体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设置在换热器壳体上的两组换热器封头、设置在换热器壳体内的换热器芯体和支撑换热器壳体的换热器支架,换热器芯体包括液态金属换热板、超临界气体换热板及端板,两组换热器封头分别是液态金属进、出口封头和超临界气体进、出口封头,两组换热器封头均连接对应的管接头和法兰,且两种换热板均采用D型通道。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用于液态铅铋合金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换热器,采用特殊结构的换热器芯体,可以实现液态铅铋和二氧化碳高效的换热,并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相比于管壳式换热器体积明显减小。

    一种高熔点材料雾化粒径分布及雾化率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08150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52067.1

    申请日:2019-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熔点材料雾化粒径分布及雾化率的测量方法及装置,包括密封容器、密封坩埚、加热装置、收集皿和管道调节装置;所述密封坩埚和加热装置设置在密封容器内,且加热装置设置在密封坩埚的周围,所述收集皿与密封坩埚的下部相连;所述管道调节装置包括主管道、与主管道相连的第一支管道核第二支管道、设置在密封容器上的充气孔和排气孔;所述第一支管道与密闭容器相通,所述第二支气管道与密封坩埚相通,所述主管道上安装有气体流量计,所述第二支气管道上安装有压力;本发明采集雾化场中所有的液滴并冷却成固体颗粒,成功解决了现有方法及装置分辨率不足,且不能测量雾化场总体的粒径分布以及雾化率的问题。

    一种制备纳米颗粒的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597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64663.5

    申请日:2023-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纳米颗粒的装置,涉及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给料箱、闪蒸器、收集器、冷却器、连接管和接引管,给料箱位于闪蒸器的上方,给料箱上设置有进气管用于向给料箱内输入保护气,给料箱内设置有能够匀速落料的投料组件,投料组件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与闪蒸器的输入端连通,闪蒸器的输出端通过接引管与收集器的中下部连通,接引管上靠近闪蒸器的部位位于冷却器内,收集器的上部设置有出气管,进入给料箱内的保护气能够依次经过投料组件、连接管、闪蒸器、接引管和收集器后从出气管排出,能够提高制备纳米颗粒的精细度。

    一种应用于液态铅铋合金实验回路的过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95756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184258.0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液态铅铋合金实验回路的过滤系统,涉及液态金属技术领域,包括工作罐、冷却装置、过滤装置、液体驱动泵和循环管,工作罐上部设置有加液管,工作罐的输出口与冷却装置的输入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冷却装置的输出口与过滤装置的输入口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过滤装置的输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管分别与循环管的输入端和回液管的输入端连通,循环管的输出端与工作罐的上部连通,加液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回液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液体驱动泵,工作罐内设置有加热组件,能够防止实验管路堵塞,提高实验回路的可靠性,为实验回路中换热设备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一种应用于液态铅铋合金实验回路的过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95756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184258.0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液态铅铋合金实验回路的过滤系统,涉及液态金属技术领域,包括工作罐、冷却装置、过滤装置、液体驱动泵和循环管,工作罐上部设置有加液管,工作罐的输出口与冷却装置的输入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冷却装置的输出口与过滤装置的输入口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过滤装置的输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管分别与循环管的输入端和回液管的输入端连通,循环管的输出端与工作罐的上部连通,加液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回液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液体驱动泵,工作罐内设置有加热组件,能够防止实验管路堵塞,提高实验回路的可靠性,为实验回路中换热设备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