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70359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289919.6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状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对纺织品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物,粉碎处理物后得到粉状物,对粉状物进行炭化得到纤维状生物炭;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以废旧的纺织品为原料,有利于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处理剂对纺织品进行预处理以及调节升温速率和炭化温度等措施提高了纤维状生物炭的产率,从而得到了具有较高含碳量和较大的碘吸附值的纤维状生物炭。
-
公开(公告)号:CN105331028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0810979.3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垃圾恶臭源头控制药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先按照质量百分比量取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4%~2.0%:1.0%~3.0%:0.5%~1.8%,然后将聚乙烯醇加入到水中,搅拌,制备得到0.8%~4.0%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冷却到室温,加入等体积的溶剂,搅匀均匀,最后依次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充分混匀,获得该除臭药剂。采用喷洒于生活垃圾表面以快速形成一层薄膜,达到生活垃圾的源头恶臭屏蔽,或掺杂不同有效成分用于空气中臭味的消除。本发明除臭药剂制备简单,除臭原理新颖且效果明显,不存在二次污染,设备要求不高,可广泛应用于其他产生恶臭污染的产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331028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10979.3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垃圾恶臭源头控制药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先按照质量百分比量取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4%~2.0%:1.0%~3.0%:0.5%~1.8%,然后将聚乙烯醇加入到水中,搅拌,制备得到0.8%~4.0%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冷却到室温,加入等体积的溶剂,搅匀均匀,最后依次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充分混匀,获得该除臭药剂。采用喷洒于生活垃圾表面以快速形成一层薄膜,达到生活垃圾的源头恶臭屏蔽,或掺杂不同有效成分用于空气中臭味的消除。本发明除臭药剂制备简单,除臭原理新颖且效果明显,不存在二次污染,设备要求不高,可广泛应用于其他产生恶臭污染的产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970622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610329996.X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弃衣物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选取废弃物,剪裁、研磨、球磨后,得到粉状物;(2)粉状物活化处理:称取步骤(1)制得的粉状物,加入硫酸,浸泡处理,再加热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出下层不溶于水的乳状沉淀,分散于水中制得悬浮液;(3)接枝丙烯酰胺:(3‑1)往步骤(2)制得的悬浮液,通入惰性气体保护,加入过硫酸盐,搅拌反应;(3‑2)继续加入丙烯酰胺,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洗涤,干燥,得到吸附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接枝共聚反应能够将废旧衣物合成生物吸附剂,为废旧衣物提供了一种新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减少了废旧衣物的不合理化处理处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
-
公开(公告)号:CN10597035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89919.6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16 , B01D53/02 , B01J20/20 , C01P2004/03 , C01P2004/61 , C02F1/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状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对纺织品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物,粉碎处理物后得到粉状物,对粉状物进行炭化得到纤维状生物炭;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以废旧的纺织品为原料,有利于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处理剂对纺织品进行预处理以及调节升温速率和炭化温度等措施提高了纤维状生物炭的产率,从而得到了具有较高含碳量和较大的碘吸附值的纤维状生物炭。
-
公开(公告)号:CN105905480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610378189.7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倾倒便捷的分类垃圾桶,包括桶体(3),桶体(3)的顶部设有垃圾入口和桶盖(1),桶体(3)的一个侧壁上设有垃圾出口,垃圾出口处设有翻斗及锁扣组件(4),翻斗与桶体(3)铰接,存储垃圾时,翻斗通过锁扣组件(4)将垃圾出口封闭,倾倒垃圾时,开启锁扣组件(4),翻斗自动向下翻转将垃圾出口打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需求,不仅降低了收运过程中的人力消耗、改善了环卫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垃圾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且使用方便、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970622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29996.X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4/04 , B01J20/24 , B01J20/265 , B01J2220/4875 , C02F1/285 , C02F2101/20 , D06M1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弃衣物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选取废弃物,剪裁、研磨、球磨后,得到粉状物;(2)粉状物活化处理:称取步骤(1)制得的粉状物,加入硫酸,浸泡处理,再加热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出下层不溶于水的乳状沉淀,分散于水中制得悬浮液;(3)接枝丙烯酰胺:(3‑1)往步骤(2)制得的悬浮液,通入惰性气体保护,加入过硫酸盐,搅拌反应;(3‑2)继续加入丙烯酰胺,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洗涤,干燥,得到吸附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接枝共聚反应能够将废旧衣物合成生物吸附剂,为废旧衣物提供了一种新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减少了废旧衣物的不合理化处理处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
-
公开(公告)号:CN105905480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378189.7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F1/12 , B65F1/004 , B65F2210/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倾倒便捷的分类垃圾桶,包括桶体(3),桶体(3)的顶部设有垃圾入口和桶盖(1),桶体(3)的一个侧壁上设有垃圾出口,垃圾出口处设有翻斗及锁扣组件(4),翻斗与桶体(3)铰接,存储垃圾时,翻斗通过锁扣组件将垃圾出口封闭,倾倒垃圾时,开启锁扣,翻斗自动向下翻转将垃圾出口打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需求,不仅降低了收运过程中的人力消耗、改善了环卫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垃圾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且使用方便、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502636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29858.X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 C02F3/02 , C02F3/104 , C02F2003/0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废弃的发泡混凝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先将农村建筑垃圾中的发泡混凝土分拣并去除其表面杂质;破碎,筛分、洗净晾干后装入向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利用活性污泥进行接种挂膜后,待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从反应器下部流入,处理完后从反应器上部流出。在4-8小时水力停留下,出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和NH3-N浓度可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阈值。本发明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弃发泡混凝土制备水处理填料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问题,而且能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低成本、高效就地处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296547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46163.9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12P7/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餐厨垃圾/污泥共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A,将餐厨垃圾压榨后剔除骨头,按照质量比量取餐厨垃圾:自来水=1:1,然后混合,并搅碎,得到餐厨垃圾浆液;B,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二沉池;C,按照体积比量取餐厨垃圾浆液:污泥=2:3,将它们加到有效体积为500mL的发酵罐中,调节并维持发酵罐中的pH为5.50~6.50,在室温下进行厌氧发酵;D,用电压为0.3V~1V微电场定期刺激厌氧发酵体系,144~192h完成微电场刺激餐厨垃圾和污泥共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能有效提高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率,克服餐厨垃圾单独厌氧发酵过度酸化且产率低的问题,具有较高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