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90391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0583806.8
申请日:2021-05-27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H05K7/20
摘要: 一种电子冷却用矩形微通道单元一维温度分布计算方法,根据微通道单元内制冷剂状态对微通道单元进行区域划分,区域包括过冷区、两相区和过热区;所述方法为:沿着微通道单元内流体的一维流动方向对微通道单元划分微元,结合微通道单元入口干度xin、各微元的制冷剂出口干度xr,o和相邻区域的交界位置的制冷剂比焓计算各区域的入口,以获得各微元所属区域,针对各微元结合所属区域特性计算微元的温度参数。本发明提高了各微元的温度参数的精度。同时,以微元为单位,也有利于快速获取相邻区域的交界位置,从而保证过冷区、两相区和过热区划分的实效性,进一步保证任意位置上微通道单元基于微元的温度监控的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549386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26639.5
申请日:2022-09-16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1M99/00 , G01K17/06 , G01K17/12 , G01M17/007 , G01N5/04
摘要: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工质的制冷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调系统的二氧化碳换热器含油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包括压缩机以及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制冷剂管路,出油口连通出油管路;制冷剂依序经由压差阀、流量调节阀、气体冷却器、储液罐、过冷器、第一流量计、节流膨胀阀、蒸发器、过热器后进入压缩机进口;制冷剂管路还包括测试支路和中间换热器;同时还设置用于承重法测量含油率的测油支路;出油管路包括储油器,储油器出口布置两条分支油路。本发明能够准确测量二氧化碳工质的空调系统中不同含油率下换热器的换热量,最终为换热器的换热量和含油率的一对一匹配提供精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490391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583806.8
申请日:2021-05-27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H05K7/20
摘要: 一种电子冷却用矩形微通道单元一维温度分布计算方法,根据微通道单元内制冷剂状态对微通道单元进行区域划分,区域包括过冷区、两相区和过热区;所述方法为:沿着微通道单元内流体的一维流动方向对微通道单元划分微元,结合微通道单元入口干度xin、各微元的制冷剂出口干度xr,o和相邻区域的交界位置的制冷剂比焓计算各区域的入口,以获得各微元所属区域,针对各微元结合所属区域特性计算微元的温度参数。本发明提高了各微元的温度参数的精度。同时,以微元为单位,也有利于快速获取相邻区域的交界位置,从而保证过冷区、两相区和过热区划分的实效性,进一步保证任意位置上微通道单元基于微元的温度监控的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0440505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568714.5
申请日:2019-06-27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循环载冷剂协同控制的风洞温控系统,本系统包括依次由第一三通阀的出口端、第一载冷剂泵、加热组件、风洞换热器和第一三通阀的第二进口端相连形成封闭环路的第一载冷剂循环系统和由第二载冷剂泵、冷源组件依次相连形成封闭环路的第二载冷剂循环系统;冷源组件的输出端还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进口端连接;第二载冷剂泵的输入端还与第一通断阀的出口端连接;风洞换热器的输出端还与第一通断阀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加热器、电加热功率调整组件以及控制电加热器与所述封闭环路连通或者相隔离的阀组单元。本发明可实现加热升温运行模式或降温运行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122221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1911277713.1
申请日:2019-12-12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通道单元CFD流固耦合非结构体网格自动生成方法,其步骤包括:建立基于横截面为矩形且流程上带90°拐角的微通道单元的三维几何模型,定义面的Part;在拐角外侧的相交线建立创建点、创建点与拐角内侧相交线交点的连线;基于所述连线对连线所在的面进行面分割;重新生成表征面相交的交线以及面分割线;定义线的Part、分割面的Part;定义固体、流体计算域的Part;设置全局网格参数和Part的网格参数,自动生成流固耦合的体网格。本发明解决了上述微通道单元CFD流固耦合非结构体网格的生成问题,生成效率高,解决网格质量差的问题,实现不同区域的网格尺寸的灵活控制,以适应不同流速的模拟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16445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00152.7
申请日:2022-06-20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防吸湿功能的载冷介质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防吸湿储剂机构,所述机构包括储剂罐和浸入储剂罐内载冷介质中的换热盘管,并将该换热盘管的一端进气口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出气口连通至储剂罐的顶部。通过以上方式,实现了当外界湿空气进入到储剂罐中时务必要首先经过换热盘管的冷凝作用,确保了进入到罐体顶部的空气处于干燥的状态,进而有效避免了外界空气中的水分被载冷介质吸收而导致的载冷介质冰点升高,避免载冷介质在更高温度下变成固态而无法继续在更低温度下使用的风险,使得该温控循环系统能够保持大温度跨度范围内长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122221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1277998.9
申请日:2019-12-12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通道单元CFD流固耦合结构化六面体网格划分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基于横截面为矩形且流程上带90°拐角的微通道单元的三维几何模型;在拐角外侧的相交线建立创建点、建立创建点与拐角内侧相交线交点的连线;建立固体计算域拓扑块;切分固体计算域拓扑块为O形拓扑块,定义流体计算域拓扑块,切分流体计算域拓扑块为O形拓扑块;设置所有拓扑线节点参数,生成流固耦合的结构化六面体网格。本发明易于在拐角处生成拓扑块,实现沿着流体流向建立拓扑块的连贯性,保证微通道单元的固体、流体计算域有效分割,实现固体、流体计算域的拓扑块与三维几何模型之间的准确关联,确保不同区域的高质量网格,具有较高的网格生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939323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72651.9
申请日:2014-04-25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 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F04B51/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并联油位控制的制冷压缩机油循环率在线测量试验装置。本发明包括布置于压缩机排气端处的油分离器,油分离器上设置油出口端和、制冷剂出口端,制冷剂出口端至少经由冷凝器、储液器和蒸发器连通至压缩机吸气口端处以形成制冷剂回路,油出口端与压缩机吸气回油口端连通布置以形成油循环回路;本装置还包括容纳部,容纳部内腔与油分离器内腔间彼此底部连通形成连通器构造,容纳部上方与油分离器间亦具备连通部;容纳部底部布置加热组件。本发明可有效提升整个油循环分离系统的工作效率,并同步确保制冷循环中制冷压缩机油循环流量测量数据的精确性,以解决传统油分离法进行制冷压缩机油循环率在线测量的准确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2326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092089.4
申请日:2023-08-28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空间环境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与云雾相互作用验证实验舱系统及模拟方法。本发明包括实验舱、温控组件及真空抽气组件,温控组件包括升温子模组,该升温子模组包括高温载冷剂储罐、主回路泵及膨胀模块;温控组件还包括降温子模组,降温子模组包括冷却塔、机组冷却泵、低温卤水机组、载冷剂泵及低温载冷剂储罐;真空抽气组件包括真空泵、风机、第一调节阀CV1及位于补气管路上的第二调节阀CV2。本发明不仅为气溶胶与云雾环境的人工模拟控制提供了基础平台,同时模块布局合理且功能全面,操作简单便捷,有利于气溶胶与云雾的相互作用研究的有效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16445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700152.7
申请日:2022-06-20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防吸湿功能的载冷介质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防吸湿储剂机构,所述机构包括储剂罐和浸入储剂罐内载冷介质中的换热盘管,并将该换热盘管的一端进气口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出气口连通至储剂罐的顶部。通过以上方式,实现了当外界湿空气进入到储剂罐中时务必要首先经过换热盘管的冷凝作用,确保了进入到罐体顶部的空气处于干燥的状态,进而有效避免了外界空气中的水分被载冷介质吸收而导致的载冷介质冰点升高,避免载冷介质在更高温度下变成固态而无法继续在更低温度下使用的风险,使得该温控循环系统能够保持大温度跨度范围内长期、稳定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