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癌循环肿瘤细胞表型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3197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143064.2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肝癌循环肿瘤细胞表型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包括两个处理单元的微流控芯片,其中,每个处理单元包括:由多个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微柱组成的微阵列、以及位于该三角形微阵列入口一侧的两个进样口和位于该三角形微阵列出口一侧的两个出样口;两个处理单元分别修饰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抗体和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抗体2)样品分别从两个处理单元的入口进入,并从出口流出;3)对两个处理单元捕获后的循环肿瘤细胞通过免疫染色法鉴定上皮表型与非上皮表型。本发明方法能够提高肝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捕获效率、纯度和检出率,并可对肝癌循环肿瘤细胞进行表型分析。

    一种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的核酸适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0414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08366.8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核酸适体及其应用,涉及一种核酸。提供能够高特异性识别、高亲和力结合PD-L1的核酸适体。所述核酸适体可通过基于琼脂糖微珠分离-流式细胞术分析的蛋白SELEX方法筛选制备。所述核酸适体具有富含G碱基、具有茎环结构、易合成和标记、成本低、稳定性好、非免疫原性等特点,并且利用该核酸适体实现了PD-L1蛋白、表达PD-L1蛋白的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细胞系分泌的表达PD-L1蛋白外泌体的特异性识别,验证了其在生化分析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并有望作为检测PD-L1表达水平的分子识别工具,而应用于临床医学肿瘤免疫研究领域PD-1/PD-L1抑制剂疗效的精准预测和动态监测。

    一种在人血浆中筛选的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的核酸适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0414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164327.5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人血浆中筛选的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的核酸适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提供在人血浆复杂生理环境中能够高特异性识别、高亲和力结合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的核酸适体,发展了以人血浆模拟复杂生理环境的核酸适体筛选方法,可获得直接应用于外周血中捕获CTCs的核酸适体;最终获得的核酸适体具有易获得、成本低、不易失活、非免疫原性和无毒性等特点,并且利用该些序列实现了EpCAM蛋白、表达EpCAM蛋白的肿瘤细胞系的特异性识别及CTCs的捕获;另外,该些核酸适体在人血浆中具有高亲和力,确保其在生物分析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并有望作为CTCs检测的分子识别工具而应用于液体活检。

    一种利用甘油保护纳米铂颗粒催化活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5524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62149.4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甘油保护纳米铂颗粒催化活性的方法,将纳米铂颗粒分散于0.1~100%的甘油水溶液中,或将含有纳米铂颗粒的溶液的溶剂置换为0.1~100%的甘油水溶液,可有效保护纳米铂的催化双氧水分解的活性,避免该活性在储存过程中降低甚至丧失。本发明获得的纳米铂颗粒可在表面修饰功能性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可被应用于生物分析或生物医学等领域。

    一种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的核酸适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04149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0308366.8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核酸适体及其应用,涉及一种核酸。提供能够高特异性识别、高亲和力结合PD‑L1的核酸适体。所述核酸适体可通过基于琼脂糖微珠分离‑流式细胞术分析的蛋白SELEX方法筛选制备。所述核酸适体具有富含G碱基、具有茎环结构、易合成和标记、成本低、稳定性好、非免疫原性等特点,并且利用该核酸适体实现了PD‑L1蛋白、表达PD‑L1蛋白的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细胞系分泌的表达PD‑L1蛋白外泌体的特异性识别,验证了其在生化分析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并有望作为检测PD‑L1表达水平的分子识别工具,而应用于临床医学肿瘤免疫研究领域PD‑1/PD‑L1抑制剂疗效的精准预测和动态监测。

    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动态修饰方法及其捕获CTCs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55158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280018.4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动态修饰方法及其捕获CTCs的应用。该方法采用动态修饰,通过微球将待修饰分子修饰在微流控芯片内。微球偶联的待修饰分子与制备好的微流控芯片可分别保存,因此其保存更简单、方便,产品货架期长。同时,该方法对芯片材质的要求低,通用性好,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等传统方法不易修饰的材质也适用。此外,其修饰步骤少,较大地缩短了芯片的制备和修饰时间。且修饰时试剂利用率高,浪费少,可有效降低成本。其可望应用于生物与医学分析等领域。

    一种在人血浆中筛选的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的核酸适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04147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910164327.5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人血浆中筛选的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的核酸适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提供在人血浆复杂生理环境中能够高特异性识别、高亲和力结合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的核酸适体,发展了以人血浆模拟复杂生理环境的核酸适体筛选方法,可获得直接应用于外周血中捕获CTCs的核酸适体;最终获得的核酸适体具有易获得、成本低、不易失活、非免疫原性和无毒性等特点,并且利用该些序列实现了EpCAM蛋白、表达EpCAM蛋白的肿瘤细胞系的特异性识别及CTCs的捕获;另外,该些核酸适体在人血浆中具有高亲和力,确保其在生物分析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并有望作为CTCs检测的分子识别工具而应用于液体活检。

    一种利用甘油保护纳米铂颗粒催化活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55240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810662149.4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甘油保护纳米铂颗粒催化活性的方法,将纳米铂颗粒分散于0.1~100%的甘油水溶液中,或将含有纳米铂颗粒的溶液的溶剂置换为0.1~100%的甘油水溶液,可有效保护纳米铂的催化双氧水分解的活性,避免该活性在储存过程中降低甚至丧失。本发明获得的纳米铂颗粒可在表面修饰功能性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可被应用于生物分析或生物医学等领域。

    一种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的核酸适体检测细胞外囊泡表面PD-L1蛋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08885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308759.9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核酸适体检测细胞外囊泡表面PD‑L1蛋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恒定浓度的PD‑L1核酸适体与不同浓度的细胞外囊泡样品混合物;2)将样品混合物放置到微量热泳动(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MST)装置进行测量;3)测量每个不同细胞外囊泡浓度的样品混合物的荧光,并且将得到的归一化荧光相对于时间作图,拟合MST轨迹线,再根据MST轨迹线的归一化荧光相对于细胞外囊泡的浓度作图,拟合细胞外囊泡浓度与归一化荧光相关的结合曲线,从而实现对细胞外囊泡表面PD‑L1蛋白的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快速高效、样品消耗少量,价格经济实惠,具有广泛推广的潜力。

    一种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的核酸适体检测细胞外囊泡表面PD-L1蛋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0888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08759.9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核酸适体检测细胞外囊泡表面PD-L1蛋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恒定浓度的PD-L1核酸适体与不同浓度的细胞外囊泡样品混合物;2)将样品混合物放置到微量热泳动(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MST)装置进行测量;3)测量每个不同细胞外囊泡浓度的样品混合物的荧光,并且将得到的归一化荧光相对于时间作图,拟合MST轨迹线,再根据MST轨迹线的归一化荧光相对于细胞外囊泡的浓度作图,拟合细胞外囊泡浓度与归一化荧光相关的结合曲线,从而实现对细胞外囊泡表面PD-L1蛋白的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快速高效、样品消耗少量,价格经济实惠,具有广泛推广的潜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