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69745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02293.5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AR技术的机房设备故障处理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待检修设备;获取所述待检修设备的运维数据,并基于所述运维数据获取故障类型;建立与远程专家的音视频沟通链接,将现场设备视频画面实时传输至远程专家,远程专家给出检修指导;根据检修指导对待检修设备进行检修。本发明通过AR智能穿戴设备将实时运维画面推送给技术专家,便于专家直观了解现场设备状况,进而为检修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检修指导;检修指导以多种形式传输至现场检修人员,使现场检修人员能直观地了解检修指导,有利于提高检修人员的检修技能和工作效率、减少误操作,提高了设备检修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4322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343145.3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网中与系统接口的方法,包括步骤一,命令发送;步骤二,服务接口;步骤三,协调控制;步骤四,拨测工具;步骤五,指令返回;步骤六,状态检测;步骤七,信息处理;步骤八,信令解析;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人工通过电力通信网向前台发送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自行保存存储;该一种电力通信网中与系统接口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数据响应快,避免通信运行管控流程处理不及时、消息数据无法及时送达等问题,提高电力通信网的工作效率、提升电力通信网工作质量,使电力通信网工作过程简易便捷的完成,提高了电力通信中数据交互工具的易用性,还提升了电力通信网交互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0809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102292.0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PC: G06Q10/10 , G06Q50/30 , G06F3/0481 , G06V30/14 ,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机房的智能运维协同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后台管理平台:包括用户管理模块和权限管理模块;管理平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设备运行数据、设备识别特征点数据和用户请求信息,及向现场端和专家端传输数据;数据存储模块。现场端:包括现场端用户登录模块;设备识别模块,用于获取设备识别特征点数据;画面捕捉模块,用于捕捉机房内实时画面;现场端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和专家端的处理结果。专家端:包括专家端用户登录模块;处理模块,用于用户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和实时画面生成处理结果;专家端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后台管理平台传输的数据和现场端传输的实时画面。实现了后台管理平台、现场端和专家端的协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46974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02277.6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R技术的机房设备巡检作业方法,包括:创建机房设备的三维仿真模型;将所述三维仿真模型导入虚拟现实平台,将真实设备的运维数据与三维仿真模型进行匹配;通过虚拟现实平台创建虚拟交互界面,利用视点追踪技术将虚拟交互界面叠加到真实场景中进行展示;用户佩戴智能穿戴设备后进入机房对设备进行巡检,通过智能穿戴设备识别机房待巡检设备并在真实场景中展示待巡检设备对应的虚拟交互界面,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虚拟交互界面进行人机交互,查看待巡检设备对应的运维数据,并根据设备的运维数据判断设备运行是否存在异常或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254322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011343145.3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PC: H04L67/125 , H04L69/22 , H04L6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网中与系统接口的方法,包括步骤一,命令发送;步骤二,服务接口;步骤三,协调控制;步骤四,拨测工具;步骤五,指令返回;步骤六,状态检测;步骤七,信息处理;步骤八,信令解析;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人工通过电力通信网向前台发送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自行保存存储;该一种电力通信网中与系统接口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数据响应快,避免通信运行管控流程处理不及时、消息数据无法及时送达等问题,提高电力通信网的工作效率、提升电力通信网工作质量,使电力通信网工作过程简易便捷的完成,提高了电力通信中数据交互工具的易用性,还提升了电力通信网交互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