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5778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19525.4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碳源汇作用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基于综合能源系统内能源耦合设备碳流和能流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且根据设备模型特征分析设备在系统中的碳源/汇作用,引入生物质能碳捕获及封存技术,提出系统的碳源/汇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基础上确定相应激励因子且计算调节费用,据此提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模型,并通过深度学习预测出力及DDPG算法训练获得最优策略。本发明所提方法通过细分综合能源系统内碳排放和捕获再利用过程,在降低系统碳排放量同时减少降碳产生的影响,提升了环保效益和维护了经济效益。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34825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30617.4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考虑储能需求响应作用的光伏电站竞价优化方法,包括:基于预设评估指标数据获取系统运营商对光伏出力曲线的综合价格激励数值;基于光伏出力基础费率、综合价格激励数值、投标曲线等数据计算光伏电站预期售电收入,计算购买所述需求响应作用的储能资源的成本;建立光伏电站预期收益最大化目标函数,并通过智能优化算法迭代搜索预期收益最大值,获取预期收益最大值时的投标曲线和储能作用需求响应资源购买策略。本发明通过将激励价格机制加入到光伏电站预期收益最大化目标函数中,可以迫使光伏电站购买需求响应作用的储能资源,实现合理利用并购买需求响应作用的储能资源,从而使光伏电站发电更为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429758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111657660.3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7/18
Abstract: 一种网络攻击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威胁级别判定与防御应对方法,步骤为:首先考虑电动汽车移动特性,分析影响电动汽车首次充电失败后切换充电设备的可能性;接着基于不同充电系统之间的吸引系数提出电动汽车切换充电系统的概率模型,进而得出伴随电动汽车在不同充电系统之间的初始网络攻击概率;最后得到网络攻击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随时间变化的威胁级别计算公式,并提出相应减缓传播策略。相比现有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考虑了电动汽车移动因素,使得伴随电动汽车的网络攻击传播过程更为合理;2)得到的网络攻击下充电系统随时间变化的威胁级别计算公式结果更合理,应对策略控制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429758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57660.3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7/18
Abstract: 一种网络攻击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威胁级别判定与防御应对方法,步骤为:首先考虑电动汽车移动特性,分析影响电动汽车首次充电失败后切换充电设备的可能性;接着基于不同充电系统之间的吸引系数提出电动汽车切换充电系统的概率模型,进而得出伴随电动汽车在不同充电系统之间的初始网络攻击概率;最后得到网络攻击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随时间变化的威胁级别计算公式,并提出相应减缓传播策略。相比现有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考虑了电动汽车移动因素,使得伴随电动汽车的网络攻击传播过程更为合理;2)得到的网络攻击下充电系统随时间变化的威胁级别计算公式结果更合理,应对策略控制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435778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0019525.4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碳源汇作用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基于综合能源系统内能源耦合设备碳流和能流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且根据设备模型特征分析设备在系统中的碳源/汇作用,引入生物质能碳捕获及封存技术,提出系统的碳源/汇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基础上确定相应激励因子且计算调节费用,据此提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模型,并通过深度学习预测出力及DDPG算法训练获得最优策略。本发明所提方法通过细分综合能源系统内碳排放和捕获再利用过程,在降低系统碳排放量同时减少降碳产生的影响,提升了环保效益和维护了经济效益。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调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