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7024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0975266.1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水下鱼群位置与水草高度感知的声成像声纳通感算一体化技术,该技术通过集成探测声纳和通信声纳实现水下目标探测和水上信息交互。通过建立一种基于OFDM信号的一体化波形发射模型、接收模型、最小方差无畸变相应算法、声图像的CFAR检测系统用来解决成像后得到的声图像仍然会呈现出低分辨率、低信噪比、不均匀声透射、旁瓣干扰严重等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出的最小方差无畸变相应算法与声图像的CFAR检测系统,能够使感知准确性高达91.4%,并提高环境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5525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17484.6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6V40/14 , G06N20/20 , G06N3/0464 , G06V10/82 , G06V10/25 , G06T5/40 , G06T3/4053 , G06V10/54 , G06V10/80 , G06N3/08 , G06F2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语义通信式联邦学习的掌静脉识别方法,其借助联邦学习(Federal learning,FL)实现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掌静脉生物特征识别。通过将语义通信应用于基于fedavg的联邦学习的联合算法,优化了通信负载,保证了即使在带宽受限的网络环境下,各端设备也能高效地参与到全局模型的学习和优化过程。此外,本发明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提出基于纹理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方法融合的高效深度学习算法,结合联邦学习技术,有效解决了掌静脉识别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平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在保证用户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极大提高各客户端用户掌静脉识别性能,同时拥有良好的收敛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20032228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011253.7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PLC加工方法,属于智能制造、数控加工、自动化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针对传统PLC控制方法在精密加工中处理同心度误差的局限性,本发明通过集成视觉感知技术和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实现了对加工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构建视觉模块以捕捉工件图像、训练深度强化学习模型以优化刀具运动策略、以及集成智能PLC控制模块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该方法显著提升了加工精度,将同心度误差从25μm降低至1.5μm,并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和废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增强了生产安全性。本发明适用于精密制造领域中的硬质材料加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技术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65847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945566.5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苏州智护云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AN网络的模糊语义识别方法,属于语音识别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通过预处理步骤,如预加重和加窗分帧,将语音信号分段并提取特征。接着,采用两个参数相同的生成器进行多阶段的增强映射,以改善语音质量,并在每个生成器模型中引入自注意力层以提升模型性能。判别器模型利用音频特征如音节、半音节、音素和词来判断重建语音与原始语音的相似度。最后利用标准重建语音进行语义识别。仿真结果显示,相较于基准测试方案,该算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的模糊语义识别任务中表现更优。
-
公开(公告)号:CN120023476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011234.4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B23K26/352 , G06Q10/0639 , B23K26/70 , B23K26/146 , G05B19/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LC的水导激光劈刀高精度自动打磨方法,通过水导激光的冷却作用,有效降低热影响区,减少了热损伤,保证刀具表面的光洁度和尺寸精度。本发明引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系统,结合工业机器人和高精度传感器,实现四个关键工序:FA、OR、BP、IC以及打磨路径、激光功率和水流压力的全自动化控制与监测,大幅提高了生产线的加工效率,实现了精密加工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结果表明本发明在表面质量、打磨精度、生产效率和环保性方面都展现出出色的性能,特别是在精细加工、连续生产和绿色制造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PLC技术能够最大化地提升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同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