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管道激发表面波传输信道测量和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0203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290652.3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管道激发表面波传输信道测量和建模方法,首先,利用金属导体与介质之间的耦合效应,通过工业物联网环境中常见的金属管道激发表面波,从而产生有效降低路径损耗的表面波信道。然后,对受不同结构的金属管所激发表面波影响产生的通信信道进行测量和建模。对于信道条件较差的正交管道结构,引入导线作为补偿,优化了信道特性。本发明方法有效降低了信号在该场景下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并通过对不同结构金属管道引入表面波后信道传输性能的测试得出了金属管道处于不同结构和状态下时表面波对系统性能不同程度的优化作用,另外,在某些结构金属管道所激发的表面波优化作用有限时,通过人工引入补偿对系统性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一种带负载的表面波激发传输模式信道测量和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6910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333673.9

    申请日:2024-09-24

    Inventor: 孙君 任迪 吕文俊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负载的表面波激发传输模式信道测量和建模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无线信道测量系统;步骤2,获取测量数据;步骤3,计算平均路径损耗值;步骤4,构建初始模型;步骤5,构建一个新的模型;步骤6,拟合出基于不同负载距离的路径损耗指数的模型函数;步骤7,得到路径损耗系数和路径损耗衰减值;步骤8,计算路径损耗衰减值;步骤9,拟合出路径损耗衰减值与耦合距离的关系表达式;步骤10,构建室内高频段信道路径损耗模型;步骤11,验证室内高频段信道路径损耗模型的准确性。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工业物联网室内环境下信号传输过程的路径损耗,能够有效地优化工业物联网室内环境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基于接收天线角度变化的表面波传输信道测量和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02034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291613.5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接收天线角度变化的表面波传输信道测量和建模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信道测量系统,设置测量场景;步骤2,获取测量数据:步骤3,获取每个测量点的平均路径损耗值;步骤4,构建无表面波角度路径损耗初始模型;步骤5,构建激发表面波角度路径损耗初始模型;步骤6,计算路径损耗衰减值;步骤7,得到路径损耗衰减值最终表达式;步骤8,得到初始路径损耗指数模型;步骤9,拟合出路径损耗指数的模型函数;步骤10,构建室内高频段信道路径损耗模型;步骤11,进行小尺度衰落相关特性分析;步骤12,路径损耗分析。本发明能够有效地优化工业物联网室内环境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一种带负载的表面波激发传输模式信道测量和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6910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33673.9

    申请日:2024-09-24

    Inventor: 孙君 任迪 吕文俊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负载的表面波激发传输模式信道测量和建模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无线信道测量系统;步骤2,获取测量数据;步骤3,计算平均路径损耗值;步骤4,构建初始模型;步骤5,构建一个新的模型;步骤6,拟合出基于不同负载距离的路径损耗指数的模型函数;步骤7,得到路径损耗系数和路径损耗衰减值;步骤8,计算路径损耗衰减值;步骤9,拟合出路径损耗衰减值与耦合距离的关系表达式;步骤10,构建室内高频段信道路径损耗模型;步骤11,验证室内高频段信道路径损耗模型的准确性。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工业物联网室内环境下信号传输过程的路径损耗,能够有效地优化工业物联网室内环境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一种金属管道激发表面波传输信道测量和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0203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90652.3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管道激发表面波传输信道测量和建模方法,首先,利用金属导体与介质之间的耦合效应,通过工业物联网环境中常见的金属管道激发表面波,从而产生有效降低路径损耗的表面波信道。然后,对受不同结构的金属管所激发表面波影响产生的通信信道进行测量和建模。对于信道条件较差的正交管道结构,引入导线作为补偿,优化了信道特性。本发明方法有效降低了信号在该场景下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并通过对不同结构金属管道引入表面波后信道传输性能的测试得出了金属管道处于不同结构和状态下时表面波对系统性能不同程度的优化作用,另外,在某些结构金属管道所激发的表面波优化作用有限时,通过人工引入补偿对系统性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基于接收天线角度变化的表面波传输信道测量和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0203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91613.5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接收天线角度变化的表面波传输信道测量和建模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信道测量系统,设置测量场景;步骤2,获取测量数据:步骤3,获取每个测量点的平均路径损耗值;步骤4,构建无表面波角度路径损耗初始模型;步骤5,构建激发表面波角度路径损耗初始模型;步骤6,计算路径损耗衰减值;步骤7,得到路径损耗衰减值最终表达式;步骤8,得到初始路径损耗指数模型;步骤9,拟合出路径损耗指数的模型函数;步骤10,构建室内高频段信道路径损耗模型;步骤11,进行小尺度衰落相关特性分析;步骤12,路径损耗分析。本发明能够有效地优化工业物联网室内环境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