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花菁骨架检测铜离子的近红外探针及其合成、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29611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010605351.0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花菁骨架检测铜离子的近红外探针及其合成、应用方法。本发明在THF/H2O(6:4,v/v)溶液中利用探针对Cu2+的特异性识别,选取的20种常见干扰离子对检测干扰小,响应迅速,在3mins内即可完成响应,且检测线达到7.7μM,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优异的选择性。本发明的具有双通道识别效应和化学比率计的优良特性,发射波长位于近红外光区,具有优良的组织穿透能力。溶剂的pH在5‑9的范围内对测试的影响小,综上有应用于生物成像检测细胞中铜离子实时浓度的应用前景。

    一种微纳米含能材料定容燃烧压力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45145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171703.9

    申请日:2018-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米含能材料定容燃烧压力测试装置,用于小药量微纳米含能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包括微型密闭爆发器、螺母式点火器、微纳米含能材料以及压电传感器,螺母式点火器与微型密闭爆发器燃烧室固定连接,微纳米含能材料以装填于微型密闭爆发器燃烧室中,微型密闭爆发器另一端与压电传感器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且能够保证严格密封,操作方便,能够满足毫克级微纳米含能材料的测试需求。

    电火工品用半导体桥换能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02944138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473888.1

    申请日:2012-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火工品用半导体桥换能芯片,包括多晶硅桥台阶、电极和绝缘层多晶硅桥台阶与电流方向垂直方向的两端为内凹的圆弧形,本发明因为只需要在将半导体桥的桥区两端设计为圆弧形状桥区,使其在电磁场的环境中场强密度均匀,不易出现场强在局部集中密度增强的问题,同时两端圆弧形状的桥区还保留了火工品的发火临界能量低的需求,结构特别简单不需要增加成本;容易同步实现发火临界能量低发火可靠性的需求和提高抗静电强度的要求。

    用于电火工品的表面封装半导体桥换能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02853724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77096.4

    申请日:2012-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火工品的表面封装半导体桥换能元件,包括电极塞,电极塞的脚线电极,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的两个面上分别对称设置两个焊盘电极,在与电极塞接触的面的焊盘电极上留有若干个用于连接芯片的导电胶的标记盂,在印制电路板上设置两个用于穿过电极塞的脚线电极的电极孔,电极孔同时穿过印制电路板两个面的焊盘电极,且与其相连,在印制电路板的中心留有开孔,在印制电路板的与电极塞接触的面安装有半导体桥芯片,开孔对准半导体桥芯片的桥区;本发明在印制电路板中心开孔,采用芯片倒扣的表面组装技术,一道工艺就可靠的完成芯片与印制电路板电极连接;结构简单,焊接强度高,作用可靠,产品合格率高制造成本低。

    电化学制备叠氮化铜/叠氮化亚铜薄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4472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811451549.7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制备叠氮化铜/叠氮化亚铜薄膜的方法。所述方法以具有微纳米结构的含铜薄膜材料作为阳极,以含N3‑的溶液为电解液,在通电条件下含铜薄膜在阳极完成叠氮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干燥,得到含叠氮化铜/叠氮化亚铜的薄膜。本发明利用电化学方法,在液相环境中直接制备具有微纳米结构的叠氮化铜/叠氮化亚铜薄膜,简单高效,制备过程安全,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同时,制备工艺与MEMS工艺兼容,可将叠氮化铜/叠氮化亚铜薄膜直接集成在微器件或者芯片上,促进叠氮化铜/叠氮化亚铜材料的应用。

    一种基于花菁骨架检测铜离子的近红外探针及其合成、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2961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010605351.0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花菁骨架检测铜离子的近红外探针及其合成、应用方法。本发明在THF/H2O(6:4,v/v)溶液中利用探针对Cu2+的特异性识别,选取的20种常见干扰离子对检测干扰小,响应迅速,在3mins内即可完成响应,且检测线达到7.7μM,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优异的选择性。本发明的具有双通道识别效应和化学比率计的优良特性,发射波长位于近红外光区,具有优良的组织穿透能力。溶剂的pH在5‑9的范围内对测试的影响小,综上有应用于生物成像检测细胞中铜离子实时浓度的应用前景。

    一种Cu2+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647512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510961621.0

    申请日:2015-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2+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以2,4‑二甲基吡咯、对甲氧基苯甲醛和水杨酰肼为原料,经过四个合成步骤得到荧光探针。所述的荧光探针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的混合溶液中,能够很好的识别Cu2+,并且不受其它金属离子和常见阴离子的干扰,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荧光探针溶液无论是在可见光还是365nm紫外灯下颜色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种以多孔碳为骨架的纳米铝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80086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754702.8

    申请日:2016-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多孔碳为骨架的纳米铝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模板法在基底上制备出三维多孔结构的纳米碳骨架,然后利用溶胶-凝胶法将金属盐的前驱液包覆在碳骨架上,经煅烧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多孔碳/氧化物骨架,最后利用磁控溅射将铝沉积到氧化物骨架上,形成三维多孔碳/铝热剂的纳米复合含能材料。以三维多孔碳为骨架的纳米铝热剂因为加入了碳,使得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不少的气体,增强了纳米铝热剂的对外做功能力。本发明能保证多孔骨架的良好结构不容易破坏,能克服多孔材料的连续性不好的问题,使纳米铝热薄膜与MEMS技术的兼容性更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