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7884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05347.0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新用途,即为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防治茶树轮斑病中的应用。本申请的松树内生短小芽孢杆菌LYMC‑3,室内盆栽苗防效试验表明,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引起的茶轮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的预防效果最高达48.59%。通过对LYMC‑3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进行研究,发现抑菌物质是一类小分子、极性较高的非蛋白类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酸碱较为敏感,强酸强碱环境下,抑菌活性明显降低;对茶轮斑病菌起抑制作用的物质,正丁醇能将其从发酵液中较好的萃取出来。可见,LYMC‑3菌株及其发酵液和发酵液的提取物均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6825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331218.8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内生细菌蜡样芽孢杆菌NJSZ-13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将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进行活化并发酵,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离心处理,弃上清液,得到细胞悬浮液;将细胞悬浮液分散在生理盐水中并混合均匀,然后将细胞悬浮液与壁材溶液混合,通过喷雾干燥得到微生态制剂。本发明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内生细菌蜡样芽孢杆菌NJSZ-13微生态制剂,通过对喷雾干燥参数的有效控制,使得微生态制剂中细菌存活率达到83.08%,平均每克微生态制剂中含菌量达到13.05×109cfu。
-
公开(公告)号:CN117925419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164418.X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松乳菇的新用途,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us,其分类命名为Lactarius deliciosusus YS01,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NO:M 20232426,保藏日期2023年12月01日,保藏地址:中国武汉大学。并且公开了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的新用途,包括:促进长白落叶松株高、地径、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梢重、根重、总干重增加、增强长白落叶松的菌根效应、降低长白落叶松的比根长、根冠比、与长白落叶松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增强长白落叶松对枯梢病的抗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7027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0087404.8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诱导马尾松抗病性中的应用,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了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新用途,即为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增强马尾松抗性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短小芽孢杆菌LYMC‑3可以促进植物合成H2O2、可以提高植物体内CAT活性、可以提高植物体内POD活性、可以提高植物体内SOD活性、可以提高植物体内PPO活性、可以提高植物体内PAL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58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93772.5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松树内生细菌,分类命名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LYMC‑3,已保藏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775,保藏日期:2016年12月21日,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的松树内生短小芽孢杆菌LYMC‑3,为松树内生细菌,其无菌发酵滤液具有很强的杀线作用,无菌发酵滤液的原液及稀释2倍、4倍、10倍液处理松材线虫24h后,其死亡率达到100%,且死亡的虫体全部消解。经无菌发酵滤液处理过的虫卵均未孵化,且虫卵的卵壳受到了破坏,可见该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杀线方面讲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好生防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71174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73623.4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外生菌根真菌厚环粘盖牛肝菌在防治落叶松枯梢病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外生菌根真菌厚环粘盖牛肝菌在防治落叶松枯梢病中的应用,经盆栽实验显示Sg菌株对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效果为40.00%,经Sg菌株处理的落叶松针叶CAT活性显著升高,达25.17%。综合各项指标说明厚环粘盖牛肝菌菌株能够减轻落叶松枯梢病原菌对植株的损害,抗病效果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7621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398640.1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小蠹类森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枫香刺小蠹的粘质沙雷氏菌,所述粘质沙雷氏菌为B‑SM‑1菌株,分类命名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marcescens),已于2023年03月0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M2023245,保藏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昌。本发明的粘质沙雷氏菌B‑SM‑1菌株,其发酵菌液对枫香刺小蠹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好,可以广泛地用于枫香刺小蠹的防治。用该菌株防治枫香刺小蠹,为典型的生物防治,可避免化学农药所带来的抗药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将为枫香刺小蠹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67884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0905347.0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新用途,即为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防治茶树轮斑病中的应用。本申请的松树内生短小芽孢杆菌LYMC‑3,室内盆栽苗防效试验表明,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引起的茶轮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的预防效果最高达48.59%。通过对LYMC‑3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进行研究,发现抑菌物质是一类小分子、极性较高的非蛋白类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酸碱较为敏感,强酸强碱环境下,抑菌活性明显降低;对茶轮斑病菌起抑制作用的物质,正丁醇能将其从发酵液中较好的萃取出来。可见,LYMC‑3菌株及其发酵液和发酵液的提取物均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961594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10775387.3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黄蓝状菌SH16在提高杨树干旱胁迫耐受性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的资源利用与植物抗逆研究技术领域。于自然干旱逆境下,将其应用于杨树幼苗,测定叶片萎蔫时间、临界抗旱致死时间、SOD活力、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片肉质化程度相关杨树抗干旱生理指标,发现菌株SH16处理后的杨树在各抗旱指标上与对照组有着显著性的差异,能很好的增强接种杨树幼苗对干旱环境的耐受能力与适应性,提高植株的抗旱性能,对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杨树的生产栽培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267994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10078432.3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促进马尾松生长中的应用,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了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新用途,即为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促进马尾松生长中的应用。本申请的马尾松内生的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发酵液可以促进马尾松生物量增加;可以促进马尾松合成吲哚乙酸和玉米素,减少合成脱落酸;可以提高马尾松根系活力;可以提高马尾松对氮、磷、钾的吸收能力;可以提高马尾松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蒸腾速率气孔导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