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41832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710056162.0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R29/1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超材料的新型静电场传感探针及设计方法,其结构是将传统的金属探针在静电场感应信号不变的情况下用球形介质壳层包裹金属或纯介质替代,当新型传感器存在于静电场时,与金属传感器存在于静电场中的对场的感应一致。设计方法,包括:1)计算均匀电场中金属球、人工介质球和覆盖人工介质球壳的金属球场分布和电势分布;2)运用相同的散射静电场,推算获得覆盖在小金属球上的人工介质壳层和人工介质球的电磁参数。优点:代替传统金属传感探针,易由各向同性电磁参数的超材料制作,测试中可视一种新的由人工介质包裹的金属探针或介质探针,减少探头或测试系统的损伤,同时将传统的感应式测量在测量法不变的情况下转化为接触式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832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56162.0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R29/1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超材料的新型静电场传感探针及设计方法,其结构是将传统的金属探针在静电场感应信号不变的情况下用球形介质壳层包裹金属或纯介质替代,当新型传感器存在于静电场时,与金属传感器存在于静电场中的对场的感应一致。设计方法,包括:1)计算均匀电场中金属球、人工介质球和覆盖人工介质球壳的金属球场分布和电势分布;2)运用相同的散射静电场,推算获得覆盖在小金属球上的人工介质壳层和人工介质球的电磁参数。优点:代替传统金属传感探针,易由各向同性电磁参数的超材料制作,测试中可视一种新的由人工介质包裹的金属探针或介质探针,减少探头或测试系统的损伤,同时将传统的感应式测量在测量法不变的情况下转化为接触式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539355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603298.3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纳米介质柱的多频率谐振腔,包括8个金属-介质纳米柱,所述8个金属-介质纳米柱中的4个金属-介质纳米柱对称分布在周期半径为R1的内层圆形区域边界上,另外4个金属-介质纳米柱对称分布在周期半径为R2的外层圆形区域边界上,所述R1的长度比R2的长度短。本发明利用金属和介质表面等离子波的特性,实现外部光或电磁信号通过等离子波在结构单元内部的谐振,与传统谐振腔源在内部引起谐振不同,同时运用等离子波作用在纳米柱之间形成谐振,使得谐振腔既可以相互独立,又可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组成一个多频率的谐振腔。
-
公开(公告)号:CN208208953U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20907803.9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纳米介质柱的多频率谐振腔,包括8个金属-介质纳米柱,所述8个金属-介质纳米柱中的4个金属-介质纳米柱对称分布在周期半径为R1的内层圆形区域边界上,另外4个金属-介质纳米柱对称分布在周期半径为R2的外层圆形区域边界上,所述R1的长度比R2的长度短。本实用新型利用金属和介质表面等离子波的特性,实现外部光或电磁信号通过等离子波在结构单元内部的谐振,与传统谐振腔源在内部引起谐振不同,同时运用等离子波作用在纳米柱之间形成谐振,使得谐振腔既可以相互独立,又可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组成一个多频率的谐振腔。(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