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剖分式机械密封及其剖分接触界面的密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77864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600117.9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在受热或承压状态下密封环剖分界面产生间隙时仍然具有良好密封能力的剖分式机械密封及其密封方法。该剖分式机械密封包括剖分式动环、剖分式静环,所述的剖分式动环与剖分式静环通过密封端面贴合构成端面动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剖分式动环与剖分式静环各有2片半环,每片半环拥有的2个剖分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即圆心角为180°,动环和静环各自的一片半环的2个剖分面上分别附着一薄层高分子材料,各自的另一片半环的2个剖分面为光滑基体剖分面。该密封方法是使得2片半环施加载荷,使得动环和静环剖分接触界面的空隙率小于逾渗阈值0.3116,轴向单边高分子溢出量小于0.223μm,径向单边高分子溢出量小于0.447μm。

    一种剖分式机械密封及其剖分接触界面的密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7786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600117.9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在受热或承压状态下密封环剖分界面产生间隙时仍然具有良好密封能力的剖分式机械密封及其密封方法。该剖分式机械密封包括剖分式动环、剖分式静环,所述的剖分式动环与剖分式静环通过密封端面贴合构成端面动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剖分式动环与剖分式静环各有2片半环,每片半环拥有的2个剖分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即圆心角为180°,动环和静环各自的一片半环的2个剖分面上分别附着一薄层高分子材料,各自的另一片半环的2个剖分面为光滑基体剖分面。该密封方法是使得2片半环施加载荷,使得动环和静环剖分接触界面的空隙率小于逾渗阈值0.3116,轴向单边高分子溢出量小于0.223μm,径向单边高分子溢出量小于0.447μm。

    一种具有风冷散热套的机械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367749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20304012.9

    申请日:2021-02-03

    Inventor: 王琳娜 孙见君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风冷散热套的机械密封装置,涉及机械密封领域,包括壳体及贯穿壳体设置的轴,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轴外部套有弹簧座、动环及静环,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静环外部套有散热套,所述散热套上均匀开有风扇通道,所述风扇通道内均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壳体外部均匀设有电源。该装置降低机械密封散热成本,提高散热效率。

    一种具有环形冷却通道的机械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425112U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20413314.X

    申请日:2021-0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环形冷却通道的机械密封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中心设有轴;其中所述轴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静环外壳、动环、弹簧和弹簧座;其中弹簧座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轴上;其中所述静环外壳内设有静环内芯,其中带有接头的冷却管入液管和带有接头的冷管出液管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静环内芯外部和静环外壳内部均设置为阶梯状结构,将静环内芯和所述静环外壳进行装配后会形成三条环形通道,三条环形通道平行分布且内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静环内芯内上半部设置有三条入液通道,所述静环内芯内下半部设置有三条出液通道,三条环形通道内均设有四棱柱结构。本实用新型保证了所述环形通道内冷却液的冷却性能,提高了冷却液的换热效率。

    一种可拆卸式的多功能雨伞拐杖

    公开(公告)号:CN212088466U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20201565.7

    申请日:2020-0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一种可拆卸式的多功能雨伞拐杖,包括拐杖握柄、连接在所述拐杖握柄下端的拐杖杆、设置在所述拐杖杆侧边的雨伞握把;设置在所述雨伞握把前端的伞柄、与所述伞柄配套连接的伞面和所述伞面端部连接的雨伞支撑橡胶;其中所述拐杖握柄的端部设置有LED照明灯;所述拐杖握柄的上端依次设置有电热丝开关和LED照明灯开关;所述拐杖握柄的内部设置有电热丝;所述拐杖杆侧边的上、下两端依次设有第一连接卡榫和第二连接卡榫,其中所述拐杖杆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所述雨伞握把的侧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卡槽,所述伞柄的侧段设置有第二连接卡槽。本实用新型解决老年人在夜晚、阴雨天气等复杂环境中的出行困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