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态锂电池的复合固态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2175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178834.8

    申请日:2021-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态锂电池的复合固态正极,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子材料、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粉末和低熔点烧结助剂进行充分干法混合;(2)将步骤(1)的混合物进行冷压成片;(3)将步骤(2)的冷压片进行低温烧结得到复合正极;(4)将步骤(3)得到的复合正极上制备铝集流体。本发明的的优势在于利用所制备的氢氧化硼锂(LBOH)的低温熔融特性,充分浸润正极活性材料,降温后形成三维贯穿的导离子界面相。进一步地,利用具有导电子特性的氧化铟锡(ITO)纳米颗粒为构建快速的电子导电通道,从而保证正极活性材料的容量发挥且保持循环稳定性。

    一种用于固态锂电池的复合固态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2175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78834.8

    申请日:2021-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态锂电池的复合固态正极,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子材料、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粉末和低熔点烧结助剂进行充分干法混合;(2)将步骤(1)的混合物进行冷压成片;(3)将步骤(2)的冷压片进行低温烧结得到复合正极;(4)将步骤(3)得到的复合正极上制备铝集流体。本发明的的优势在于利用所制备的氢氧化硼锂(LBOH)的低温熔融特性,充分浸润正极活性材料,降温后形成三维贯穿的导离子界面相。进一步地,利用具有导电子特性的氧化铟锡(ITO)纳米颗粒为构建快速的电子导电通道,从而保证正极活性材料的容量发挥且保持循环稳定性。

    纳米纤维素及水系锌离子电池柔性自支撑正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584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86620.2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素及水系锌离子电池柔性自支撑正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简便、经济、省时和环保的特点,本发明中纳米纤维素的制备过程避免了使用高浓度强碱溶液在高温下进行脱木质素,而是采用紫外光辐照来辅助脱木质素,并仅需通过后续的超声处理即可使纤维素纳米化;本发明利用纳米纤维素作为粘结剂、机械骨架和“电解液贮存器”来实现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柔性自支撑正极,避免使用了昂贵的集流体,并能够提高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

    一种高比容量水合钒酸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809485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910080523.4

    申请日:2019-01-28

    Inventor: 陈继章 周维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比容量水合钒酸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五氧化二钒和硝酸镁分散和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分散均匀后在160~180℃水热反应12~24h,静置沉淀,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后在80℃干燥12h,即得。所得到的水合钒酸镁结构式为MgxV2O5·nH2O,其中,x为0.17~0.2,n为1.26~1.38。将制备得到的水合钒酸镁、Super P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混合制备成浆料,然后涂覆于钛箔上制成正极,与锌片负极、玻璃纤维隔膜和含有锌离子的水系电解液组成锌离子电池,在100mA/g电流密度下的最高放电比容量可达410.8mAh/g。

    一种高比容量水合钒酸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809485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080523.4

    申请日:2019-01-28

    Inventor: 陈继章 周维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比容量水合钒酸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五氧化二钒和硝酸镁分散和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分散均匀后在160~180℃水热反应12~24h,静置沉淀,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后在80℃干燥12h,即得。所得到的水合钒酸镁结构式为MgxV2O5·nH2O,其中,x为0.17~0.2,n为1.26~1.38。将制备得到的水合钒酸镁、Super P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混合制备成浆料,然后涂覆于钛箔上制成正极,与锌片负极、玻璃纤维隔膜和含有锌离子的水系电解液组成锌离子电池,在100mA/g电流密度下的最高放电比容量可达410.8mAh/g。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