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6894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60040.1
申请日:2019-07-22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B01J23/745 , B01J37/03 , B82Y30/00 , B82Y40/00 , C02F1/7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Fe3O4/GQD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四氧化三铁修饰石墨烯量子点是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的,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芬顿反应,可以有效地催化降解水中低浓度有机污染物,如染料,农药,激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本发明涉及的纳米催化剂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宏量制备,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等特点,有望用于低浓度、难处理有机废水的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999408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610499662.7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涂层包覆的医用钛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是首先采用多巴胺对医用钛合金表面进行修饰后,将无机硅源、药物、模板剂为混合前驱体通过溶剂挥发自组装的方式在医用钛合金表面外延生长,形成具有规整介孔结构并原位包裹药物的均匀、致密的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涂层。所述制备方法简单,且涂层性能好;所制备的复合涂层具有完善的介孔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效的药物装载、抗凝抗菌和装载生长因子并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的功能。本发明通过“一釜法”实现材料合成、药物装载等过程,适于产业化生产,在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531170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532295.5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C09K11/65 , C09K11/02 , B82Y20/00 , B82Y30/00 , B82Y40/00 , A61K9/51 , A61K47/04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具有两性离子结构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步骤为:将卵磷脂研磨成粉末后分散在水中,得到分散的卵磷脂溶液;将得到的卵磷脂溶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将水热反应釜加热一定时间,自然冷却,取出,得到棕色粗溶液;将得到的棕色粗溶液离心、过滤移除残渣,得到棕色澄清溶液;将得到的棕色澄清溶液冷冻干燥,得到碳量子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碳量子点在生物体内不同酸碱度情况下,稳定性较低,无法在生物体内实现长期循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具有稳定性好,粒径分布均匀,单分散性好等优势,可将其应用于药物特别是抗肿瘤药物的纳米载体,实现治疗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32990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344426.7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C09K9/00 , C09K11/65 , B82Y20/00 , B82Y40/00 , A61K41/00 , A61K49/00 , A61P35/00 , G01N21/64 , G01N21/33 ,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色且具有光热效应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应用。其包括,混合:将墨水与水混合;反应:混合后加热反应;冷冻:经过冷冻干燥得到可变色且具有光热效应的量子点粉末。本发明制备工艺简便,经济成本低,无需添加表面钝化剂,一步就能制备可变色的碳量子点。本发明碳量子点具有变色性、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能等特点,给未来的农业带来巨大前景,特别是监测植物中细胞的变化;将此碳量子点分散于高聚物中能够作为农膜的防伪标志。本发明所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光致发光性能,可作为生物体内的荧光探针。本发明所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光热效应,能够作为抑制肿瘤生长、治疗肿瘤的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0900699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02543.3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B7/155 , A23B7/154 , A23V2002/00 , B82Y20/00 , B82Y40/00 , C09K11/65 , A23V220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荧光追踪的杆菌肽碳点/苏云金芽孢杆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应用,其包括,溶解杆菌肽:将杆菌肽于溶剂中溶解;制备碳点:在150~200℃的温度下加热反应4~24h;掺入苏云金芽孢杆菌:加入苏云金芽孢杆菌,搅拌;离心,过滤。本发明使用相对廉价的杆菌肽为碳源,不需要加入任何的表面钝化剂,采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步水热法,就能制备可荧光追踪的杆菌肽碳点/苏云金芽孢杆菌(Bt‑CQDs)天然防腐保鲜剂,实验步骤简单,荧光性能稳定突出,抗菌功能明显,为现有的果蔬食品市场保鲜难题带来了福音。
-
公开(公告)号:CN10830046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344948.7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抗菌的N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应用,其包括:将氨基酸和醋酸氯己定溶于去离子水中,在一定温度下置于水热反应釜进行反应,待合成的产物自然冷却后,分离和提纯,冷冻干燥,得到N掺杂碳量子点的粉末。使用大肠杆菌探究N掺杂碳量子点的抗菌性能。与其他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操作简单,无需其他表面钝化剂,反应速度快,所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较强的荧光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抗菌性能。该碳量子点可以在癌细胞实现多颜色的荧光成像,对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未来的生物领域以及抗菌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300464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810344948.7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抗菌的N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应用,其包括:将氨基酸和醋酸氯己定溶于去离子水中,在一定温度下置于水热反应釜进行反应,待合成的产物自然冷却后,分离和提纯,冷冻干燥,得到N掺杂碳量子点的粉末。使用大肠杆菌探究N掺杂碳量子点的抗菌性能。与其他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操作简单,无需其他表面钝化剂,反应速度快,所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较强的荧光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抗菌性能。该碳量子点可以在癌细胞实现多颜色的荧光成像,对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未来的生物领域以及抗菌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329903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0344426.7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C09K9/00 , C09K11/65 , B82Y20/00 , B82Y40/00 , A61K41/00 , A61K49/00 , A61P35/00 , G01N21/64 , G01N21/33 ,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色且具有光热效应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应用。其包括,混合:将墨水与水混合;反应:混合后加热反应;冷冻:经过冷冻干燥得到可变色且具有光热效应的量子点粉末。本发明制备工艺简便,经济成本低,无需添加表面钝化剂,一步就能制备可变色的碳量子点。本发明碳量子点具有变色性、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能等特点,给未来的农业带来巨大前景,特别是监测植物中细胞的变化;将此碳量子点分散于高聚物中能够作为农膜的防伪标志。本发明所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光致发光性能,可作为生物体内的荧光探针。本发明所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光热效应,能够作为抑制肿瘤生长、治疗肿瘤的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05999408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99662.7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27/34 , A61L27/06 , A61L27/54 , A61L2300/406 , A61L2300/42 , A61L2300/626 , C23C18/1212 , C23C18/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涂层包覆的医用钛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是首先采用多巴胺对医用钛合金表面进行修饰后,将无机硅源、药物、模板剂为混合前驱体通过溶剂挥发自组装的方式在医用钛合金表面外延生长,形成具有规整介孔结构并原位包裹药物的均匀、致密的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涂层。所述制备方法简单,且涂层性能好;所制备的复合涂层具有完善的介孔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效的药物装载、抗凝抗菌和装载生长因子并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的功能。本发明通过“一釜法”实现材料合成、药物装载等过程,适于产业化生产,在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87401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48045.4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修复高透明度水体‑沉积物两相中微污染物的光‑电‑微生物复合系统及其应用,涉及水处理技术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光‑电‑微生物复合系统,将高透明度水体‑沉积物复合系统特有的固‑液界面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相契合;同时,首次将压电性高分子聚合物与钙钛矿进行复合作为阴极,并在阳极上引入压电光催化材料和半人工光合作用强化系统氧化还原的过程,构建了一种新型光‑电‑微生物燃料电池模型,实现强化沉积物‑上覆水复合系统污染物削减效能,并达到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