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0343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94972.3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噻吩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基于聚噻吩衍生物的超稳定、高比电容及宽电压窗口超级电容器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噻吩衍生物为PEPE,其对应的单体为EPE。电容器包括两块铂片分别做正极和负极,以及电解质溶液组装而成;所述工作电极的铂片上分别沉积相同质量的聚噻吩衍生物。本发明通过Stille耦合反应首次合成了一种新的聚噻吩衍生物材料,并组装了基于该聚噻吩衍生物的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器件。该器件的最大工作电压窗口可以达1.8V,具有超高的质量比电容1342F g‑1以及能量密度119.3Wh kg‑1。在电压窗口为0‑0.8V时,经过50000圈循环后,电容仅有7.5%的损耗。当电压窗口扩大到1.4V和1.6V时,经过20000圈循环后,该器件的电容保留率仍能保持92.85%和88.75%。
-
公开(公告)号:CN11631355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15726.1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溶性共轭聚合物的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电容器包括两块导电玻璃分别作为工作电极和对电极,银丝作为参比电极,以及电解质组装而成;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的导电玻璃上喷涂有不同的可溶性共轭聚合物,所述可溶性共轭聚合物为P1、P2或P3。本发明通过Stille耦合反应及芳基化反应首次合成了三种电致变色共轭聚合物材料,并且系统的研究了这三种聚合物的光学吸收、电化学行为、膜的微形貌、电致变色性能及电容。基于这三种共轭聚合物所发明的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都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他们的质量比电容都大于100F g‑1,并且实现了对超级电容器储能状态的可视化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65025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0587723.1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48 , C01B32/198 , B82Y30/00 , B82Y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痕量检测多种离子的电化学传感器,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于电化学工作站;所述对电极为铂丝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工作电极为氮掺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复合电极。本发明的电化学传感器不仅成功实现了锌离子、镉离子、锡离子及铅离子四种重金属离子的同时痕量检测,而且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还可用于实际水样中四种重金属离子的同时痕量检测;本发明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165025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587723.1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48 , C01B32/198 , B82Y30/00 , B82Y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痕量检测多种离子的电化学传感器,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于电化学工作站;所述对电极为铂丝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工作电极为氮掺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复合电极。本发明的电化学传感器不仅成功实现了锌离子、镉离子、锡离子及铅离子四种重金属离子的同时痕量检测,而且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还可用于实际水样中四种重金属离子的同时痕量检测;本发明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0188032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359866.4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性拟合函数驱动的输入区间预测方法和装置。该预测方法首先通过线性拟合对待测程序路径约束的分析构建待测程序各个输入变量的输入区间,然后再通过输入区间抽样执行待测程序的结果削减输入区间找出最终的输入区间。相比盲目搜索,本发明通过线性拟合函数构建待测程序各个输入变量的输入区间,得到初始的输入区间序列的过程具有更高的效率。本发明通过大量随机抽样来削减区间序列,保证了削减各个输入变量的输入区间的公平性,防止了不同输入变量的输入区间的相互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739430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1062844.9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1/126 , C08G2261/124 , C08G2261/1424 , C08G2261/18 , C08G2261/3223 , C08G2261/414 , C08G2261/54 , C08G2261/59 , C08G2261/598 , C08J5/18 , C08J2365/00 , C09K9/02 , C09K2211/145 , C09K2211/14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色段电制变色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为聚2,5-二(2,2-二甲基-丙二烯)基-3,4-乙烯二氧噻吩,具有分子结构如式1所示的有机共轭结构。本发明依据典型的stille偶联方法,首次合成ProDOT(Me)2-EDOT-ProDOT(Me)2结构单元,并通过核磁氢谱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证明。通过电化学聚合单体的方法,测试其聚合物膜的电化学稳定性,1000圈之后,膜的电活性保留了96.17%;3000圈后,膜的电活性保留了90,55%;5000圈后,膜的电活性保留了85.73%。从而证明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聚合物薄膜同时是第一种基于一种结构单元能实现全彩变化的电制变色材料。并能实现由紫色、红色、黄色、绿色、青绿色、到蓝色的循环可逆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2001380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81394.5
申请日:2025-04-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 南京大学 , 数字太空(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IPC: G06T5/70 ,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1/10 , G06F119/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除探测图像中电磁干扰噪声的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探测器对天文环境的探测信号;从探测信号中提取overscan区域内各像素点的探测值;根据探测序列在时域上的分布属性对探测序列进行建模分析;对电磁干扰噪声进行数学建模,以构建电磁干扰噪声在时域的电磁干扰模型;根据overscan区域内各像素点的探测值,确定电磁干扰模型中正弦函数和高斯函数中的相关参数的值;基于电磁干扰模型,对感光区域内各像素点的探测值进行去噪处理,用于生成天文环境的探测图像。利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噪声的滤除效果,提升探测图像的成像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51585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26127.5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醚链修饰的苯‑噻吩类共聚物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苯‑噻吩类共聚物为poly(EB‑ether)。本发明首先通过取代反应和偶联反应得到前驱体EB‑ether,然后在二氯甲烷(DCM)和乙醇(EtOH)的混合溶液中通过电化学方法合成了一种醚链修饰的苯‑噻吩类共聚物电致变色材料,并且在氯化钾(KCl)水溶液中研究了poly(EB‑ether)的光谱电化学和电致变色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182007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57625.2
申请日:2015-09-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Q6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激励下纳米材料表面力学参量表征的方法,通过超声激励振幅分别激发探针和纳米材料表面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摩擦力。摩擦力作用于悬臂梁,引起悬臂梁产生线性和非线性扭转振动;在线性范围内,利用测量的悬臂梁谐振频率,得到纳米样品表面的力学参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在非线性范围内,根据已得到的剪切模量、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得到探针与纳米材料表面摩擦学参量:阈值摩擦力。本发明对纳米表面的力学和摩擦学参量进行表征,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而且设备简单,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2852147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112300.9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8L77/00 , C08K3/04 , C08J5/18 ,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转化效率光吸收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包括该薄膜的海水淡化器。光吸收器薄膜,以芳香族聚酰胺纳米纤维为框架结构,掺杂具有太阳能吸收效果的配比物质制备而成。本发明光吸收器薄膜选择芳香族聚酰胺为原料,并制备出芳香族聚酰胺纳米纤维作为具有高机械强度的框架结构,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抗拉、抗弯曲等性能高),从而使得太阳光光吸收器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并有利于在可穿戴和非平面光热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