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77152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0170559.2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 A01G22/40 ,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宜豆丹养殖的大豆品种遴选方法,先通过多批次的套袋隔离喂养初步筛选,再通过网室内取食品种的叶面损失率观测,然后进行大豆品种叶片生物量和农艺性状调查,最后进行网室隔离喂养遴选优异品种。具体是通过套袋隔离喂养试验以活体植株倒三叶喂食幼虫,15日或18日龄单头幼虫重为主要指标进行感虫种质初筛,对初筛到的感虫种质再结合小区幼虫重、叶面积损失率以及单株叶片生物量进行适宜豆天蛾养殖大豆品种的进一步综合筛选。优异品种遴选是对进一步筛选出的大豆品种进行网室隔离的小区养殖试验,比较不同品种在网室养殖条件下幼虫的实际产量、幼虫存活率以及单头幼虫重的分布情况,最终遴选出适宜豆天蛾养殖的大豆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06416715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610887037.X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G22/40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苗期对斜纹夜蛾幼虫活体抗选性的鉴定方法,属于植物抗虫性鉴定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苗期活体抗选性鉴定场所的选择与制作;2)抗选性鉴定大豆材料与抗感标准品种在32穴育苗盘内的种植;3)斜纹夜蛾虫源的人工繁殖;4)人工苗期均匀接虫;5)抗虫性的调查和鉴定。该方法通过温室与网室的结合巧妙地减少了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干扰,同时通过育苗盘种植大豆材料缩小了试验规模,通过苗期均匀接虫鉴定缩短了试验周期,因而能客观、准确、快速地评价大豆材料的抗选性,进而筛选出高抗和高感材料,大大缩短鉴定周期。同时,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实用性非常突出,因此本方法能高效、规模化、准确地进行大豆对斜纹夜蛾幼虫抗选性评价和抗虫材料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1829167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711197.3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 C12N15/54 , C12N15/82 , A01H5/1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油脂和粒重相关基因GmPGK5及其分子标记和应用。GmPGK5编码一个油脂代谢相关的磷酸甘油酸激酶,其启动子区的SNP标记与大豆油脂含量和百粒重显著关联,根据该SNP开发的dCAPS分子标记,可用于大豆油脂含量和百粒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大豆育种效率,加速大豆育种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29167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11197.3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 C12N15/54 , C12N15/82 , A01H5/1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油脂和粒重相关基因GmPGK5及其分子标记和应用。GmPGK5编码一个油脂代谢相关的磷酸甘油酸激酶,其启动子区的SNP标记与大豆油脂含量和百粒重显著关联,根据该SNP开发的dCAPS分子标记,可用于大豆油脂含量和百粒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大豆育种效率,加速大豆育种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41505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31759.3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G22/40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作不同熟期感虫大豆品种养殖豆天蛾并收获豆荚的方法,是在网室内或田间间作不同熟期、感虫性的大豆,当早熟菜用大豆品种发育到R1‑R5期时,晚熟感虫大豆品种才发育到V5‑R2期,将豆天蛾虫卵装在护卵袋或卵条中,当豆天蛾幼虫孵化4‑6天后,豆天蛾幼虫释放后自由取食,低龄幼虫优先在孵化位置晚熟感虫大豆植株上取食。当长到4‑5龄时,晚熟感虫大豆品种的叶片已经被取食殆尽,大多数豆天蛾幼虫将逐渐转移到早熟菜用大豆品种植株上继续取食叶片。此时,早熟菜用大豆品种的豆荚基本已经完全发育,但叶片仍能光合作用且能被4‑5龄豆天蛾幼虫取食,幼虫生长发育几乎不受后期食物条件的影响,因此能实现养殖豆天蛾的同时收获青豆荚或大豆籽粒。
-
公开(公告)号:CN106416715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87037.X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G1/00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苗期对斜纹夜蛾幼虫活体抗选性的鉴定方法,属于植物抗虫性鉴定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苗期活体抗选性鉴定场所的选择与制作;2)抗选性鉴定大豆材料与抗感标准品种在32穴育苗盘内的种植;3)斜纹夜蛾虫源的人工繁殖;4)人工苗期均匀接虫;5)抗虫性的调查和鉴定。该方法通过温室与网室的结合巧妙地减少了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干扰,同时通过育苗盘种植大豆材料缩小了试验规模,通过苗期均匀接虫鉴定缩短了试验周期,因而能客观、准确、快速地评价大豆材料的抗选性,进而筛选出高抗和高感材料,大大缩短鉴定周期。同时,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实用性非常突出,因此本方法能高效、规模化、准确地进行大豆对斜纹夜蛾幼虫抗选性评价和抗虫材料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18415050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0631759.3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G22/40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作不同熟期感虫大豆品种养殖豆天蛾并收获豆荚的方法,是在网室内或田间间作不同熟期、感虫性的大豆,当早熟菜用大豆品种发育到R1‑R5期时,晚熟感虫大豆品种才发育到V5‑R2期,将豆天蛾虫卵装在护卵袋或卵条中,当豆天蛾幼虫孵化4‑6天后,豆天蛾幼虫释放后自由取食,低龄幼虫优先在孵化位置晚熟感虫大豆植株上取食。当长到4‑5龄时,晚熟感虫大豆品种的叶片已经被取食殆尽,大多数豆天蛾幼虫将逐渐转移到早熟菜用大豆品种植株上继续取食叶片。此时,早熟菜用大豆品种的豆荚基本已经完全发育,但叶片仍能光合作用且能被4‑5龄豆天蛾幼虫取食,幼虫生长发育几乎不受后期食物条件的影响,因此能实现养殖豆天蛾的同时收获青豆荚或大豆籽粒。
-
公开(公告)号:CN11817715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70559.2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 A01G22/40 ,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宜豆丹养殖的大豆品种遴选方法,先通过多批次的套袋隔离喂养初步筛选,再通过网室内取食品种的叶面损失率观测,然后进行大豆品种叶片生物量和农艺性状调查,最后进行网室隔离喂养遴选优异品种。具体是通过套袋隔离喂养试验以活体植株倒三叶喂食幼虫,15日或18日龄单头幼虫重为主要指标进行感虫种质初筛,对初筛到的感虫种质再结合小区幼虫重、叶面积损失率以及单株叶片生物量进行适宜豆天蛾养殖大豆品种的进一步综合筛选。优异品种遴选是对进一步筛选出的大豆品种进行网室隔离的小区养殖试验,比较不同品种在网室养殖条件下幼虫的实际产量、幼虫存活率以及单头幼虫重的分布情况,最终遴选出适宜豆天蛾养殖的大豆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04502283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78631.6
申请日:2014-12-1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遥感应用领域,提出一种基于光谱指数估测大豆产量和地上部干重的模型和方法,通过单波段、两波段、三波段植被指数及已有植被指数的比较和分析,选出基于两波段敏感植被指数的4个大豆产量模型:基于R2、R4和R5期NDVI(938,642)的指数模型基于R4和R5期的NDVI(938,642)的指数模型基于R5期NDVI(938,642)的指数模型y=2.57e7.88x和幂函数模型y=6280.97x6.78,并进行模型验证。此外,确定了大豆产量与地上部干重的共性核心波段,明确了基于共性核心波段的植被指数对地上部干重的预测性。本方法能够快速无损地估测大豆产量和地上部干重,适用于大豆规模化育种,尤其适于长江中下游生态区的大豆高产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221729430U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20284973.1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 A01G22/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活体抗虫性鉴定装置,属于植物抗虫性鉴定技术领域。一种植物活体抗虫性鉴定装置包括上下两端均有开口用于从上而下套在植株上的网袋,网袋为透明或半透明的透气材质,网袋的上下开口处分别设有将开口扎紧的束口结构,网袋内侧面上设有放卵槽或放卵兜,放卵槽为固定在网袋内周上的环形槽式结构。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幼虫逃逸、便于空气流通,网袋套在植株上时比较稳固,有利于植物与昆虫互作研究的网袋。网袋的规格可根据植株长在大田还是温室、植株大小和植株多少确定,非常灵活。植株在接虫前的生长状况非常自然,接近大田的生产,接虫后昆虫在活体植株上取食,也非常接近自然,更能反映品种植株的真实抗虫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