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57457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1910214197.1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供热生物质连续热解制生物炭的装置及其应用。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物料干燥系统、进料系统、热解系统和炭箱调制系统,还包括燃烧控制系统和烟气处理系统,其中燃烧控制系统一端与炭箱调制系统相通,另一端与热解系统相连;烟气处理系统与热解系统相连。本发明所述装置在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直接将所产生的生物油和热解气作为燃料为生物质的热解过程提供热能,当生物质热解过程持续稳定进行时,不需要额外提供外部能量,生物质热解过程亦可持续进行,一方面降低了生物质热解制生物炭的能耗;另一方面,直接将产生的生物油和热解气进行燃烧处理,省去了后处理的过程,同时其燃烧后的气体还能用于干燥物料且对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4401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76374.4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预处理生物质制备芳香单体和纤维素吸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生物质与甲酸水溶液混合,加热搅拌,然后通过抽滤分离,得到木质纤维素湿膜和预处理液;将收集的预处理液用甲酸水溶液稀释后与NaCOOH混合,加热搅拌,反应后将混合产物转移到烧杯中,干燥,收集所得深棕色油,即得到芳香单体;将两批固液混合产物混合在一起得到富含纤维素的悬浮液;过滤悬浮液得到木质纤维素湿膜,将湿膜切成方形,然后将湿膜卷在柱体上,粘合边缘,干燥,从柱体上剥离得到纤维素吸管。实现了促进木质素解聚成芳香单体以及纤维素木质纤维素湿膜制备成吸管的双重作用,提高了生物质全组分的利用率,拓宽了甘蔗渣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7220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23362.1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B01J23/755 , B01J37/18 , B01J37/30 , C07C1/12 , C07C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CO2甲烷化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基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通过离子交换获得Ni离子将氢氧化凝胶中部分Mg离子交换出来的前驱体,经煅烧后得到一种氧化镁载体包裹Ni金属纳米颗粒而形成整体包裹结构的镍基CO2甲烷化催化剂,且在氢气段烧前进行其他不同气氛的煅烧对其包裹程度产生影响,进而能够控制其催化活性,在催化温度为300~500℃时达到和完全使用氢气煅烧较为接近的催化活性,减少氢气的使用;且所得催化剂低温催化性能良好,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结焦的优点;并且,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简单,非常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672340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1282144.1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合成负载型高熵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是将五种非贵金属通过溶胶‑凝胶法与活性氧化铝载体结合制备所得。该方法对设备要求低,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合成高熵合金催化剂。这种催化剂用于生物质衍生物香草醛的加氢脱氧,提供了较高的加氢脱氧活性,具有较好的目标产物选择性。(56)对比文件Mengran Liu et al..《ACS SustainableChem. Eng.》Significant Promotion ofSurface Oxygen Vacancies on BimetallicCoNi Nanocatalysts for Hydrodeoxygenationof Biomass-derived Vanillin to ProduceMethylcyclohexanol.2020,第8卷(第15期),第6075-6089页.
-
公开(公告)号:CN11480661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60313.X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冻融辅助低共溶剂预处理生物质原料以提高热解油品质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生物质原料加入到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将其置于‑196℃的液氮环境中冷冻1~4h,取出恢复至室温使其融化,重复此冻融操作0~4次,分离固体,洗涤,干燥,得到冻融预处理后的生物质原料;(2)将咪唑和氯化胆碱混合后加热搅拌溶解,得到咪唑‑低共熔溶剂体系,然后加入冻融预处理后的生物质原料,搅拌反应,反应后分离固体,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残渣;(3)将固体残渣在保护性气体氛围、450~600℃条件下进行热解,得到热解生物油。本发明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热解生物油左旋葡聚糖的含量,改善其热解油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209040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0786218.X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B01J20/22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具有超高染料吸附性能碳笼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焦油加入到水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使其乳化,过滤,得到焦油乳化液,随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继续搅拌,固液分离,取固体干燥,得到炭材料;(2)将炭材料研磨成粉末,再采用高温碳化或浓硫酸碳化的方式进行碳化处理,得到碳化材料;最后向碳化材料中加入氢氟酸溶液,搅拌后固液分离,取固体干燥,得到所述具有超高染料吸附性能碳笼。本发明中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起渗透、吸附以及润湿的作用以改变多孔碳笼的表面,能够显著提升多孔碳笼的比表面积,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多孔碳笼对染料的吸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1686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1093032.2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配制共熔溶剂:将氯化胆碱和尿素;或者是,氯化胆碱和乙酸,混合搅拌加热直至形成澄清液体;生物质预处理:将生物质粉粉碎,清洗干净后干燥,然后与共熔溶剂混合,制成改性生物质备用;取丙烯酰胺、丙烯酸、氢氧化钠和改性生物质,用水溶解,加热条件下搅拌均匀,形成第一混合溶液;将过硫酸钾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水溶解,形成第二混合溶液;合成生物质基水凝胶: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加热至30~35℃时,加入所述第二混合溶液,加热搅拌直至体系温度达到128~130℃,溶液成型,然后停止加热,冷却。本发明的生物质基水凝胶能够用于对多种染料的吸附,吸附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07586220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710624853.6
申请日:2017-07-2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炭基尿素肥料的渗透融合成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料配备;生物炭与尿素熔融渗透;快速冷却成肥;主要成肥工艺在于尿素粉末与生物炭粉末预热,控制二者体系温度达到尿素熔融温度,实现尿素熔液和生物炭粉末的完全渗透融合,最后经过冷却获得生物炭基尿素肥料。该方法能够适应不同生物炭种类、配比易于调整和控制、炭肥成型率高、机械强度适中、稳定性高、易于与现有尿素生产工艺结合实现原位成型,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工业基础,前景广阔。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能够很好的与现有的尿素成型装置原位结合,成型时间短,效率高,成型后所获得的产品含水率小,所制得产品粒径可方便调控,产品强度均在50N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31686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093032.2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配制共熔溶剂:将氯化胆碱和尿素;或者是,氯化胆碱和乙酸,混合搅拌加热直至形成澄清液体;生物质预处理:将生物质粉粉碎,清洗干净后干燥,然后与共熔溶剂混合,制成改性生物质备用;取丙烯酰胺、丙烯酸、氢氧化钠和改性生物质,用水溶解,加热条件下搅拌均匀,形成第一混合溶液;将过硫酸钾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水溶解,形成第二混合溶液;合成生物质基水凝胶:所述第一混合溶液加热至30~35℃时,加入所述第二混合溶液,加热搅拌直至体系温度达到128~130℃,溶液成型,然后停止加热,冷却。本发明的生物质基水凝胶能够用于对多种染料的吸附,吸附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1081937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17481.6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0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与表面活性剂协同促进微藻水热重质油提质的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往微藻原料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0.5~2%的酸溶液,于180~270℃、密闭条件下进行水热液化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本发明在酸和SDBS联合催化的条件下,微藻在210℃反应时就已经达到了其最适反应温度,产率高达44.3%,实现了微藻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水热液化反应但同时有保证生物油产量的可行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