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3967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630084.1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415 , A01H1/02 , C12N15/82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水稻穗发育的基因ESP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克隆得到调控水稻穗发育的基因ESP,其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DNA序列;并通过突变体表型分析及互补分析证明了ESP基因在调控水稻穗型的重要作用。ESP基因的克隆不仅丰富了水稻穗型调控的分子机制,在揭示稻穗发育机理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研究水稻穗型进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为水稻穗型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为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在水稻中提高ESP的表达可以培育直立密穗水稻品种,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拓宽现有的直立穗型品种的遗传基础开辟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2432679B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110410931.5
申请日:2011-12-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1/02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公开水稻类伸展蛋白OsPEX1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水稻Ac/Ds突变体库分离克隆水稻类伸展蛋白基因OsPEX1,通过互补试验和株高测定试验证明基因OsPEX1具有调控水稻株高的功能。本发明克隆的基因OsPEX1属于类伸展蛋白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众多,除了促进细胞生长外,还影响营养生长、形态发生、授粉受精等,而本发明克隆的OsPEX1基因具有调节水稻株高的能力,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有目的的调控水稻株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561043B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10009631.4
申请日:2015-01-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稻B3转录因子家族基因RAV2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克隆到了控制水稻叶夹角的RAV2基因,该基因属于B3类转录因子家族的RAV亚家族;通过遗传学分析以及基因功能互补试验表明RAV2是控制水稻叶夹角的一个关键基因。再者,对该基因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水稻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方法,设计育种,对提高谷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利用该基因的功能特性,在水稻中进行分子设计育种,选育适宜的水稻株型的品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所述的RAV2基因具有如SEQ ID NO:1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
公开(公告)号:CN104673804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629419.9
申请日:2013-11-2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蔗糖合成的水稻基因Os-ER-ANT1,该基因缺失导致水稻Os-ER-ANT1基因失活,引起蔗糖合成受阻,造成突变体3叶期后迅速死亡,表明Os-ER-ANT1是具有重要功能的看家基因,对水稻蔗糖代谢具有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本发明不仅为研究水稻蔗糖合成的机制奠定基础,而且为研究Os-ER-ANT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水稻Os-ER-ANT1基因改良作物品种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2432679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410931.5
申请日:2011-12-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1/02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公开水稻类伸展蛋白OsPEX1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水稻Ac/Ds突变体库分离克隆水稻类伸展蛋白基因OsPEX1,通过互补试验和株高测定试验证明基因OsPEX1具有调控水稻株高的功能。本发明克隆的基因OsPEX1属于类伸展蛋白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众多,除了促进细胞生长外,还影响营养生长、形态发生、授粉受精等,而本发明克隆的OsPEX1基因具有调节水稻株高的能力,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有目的的调控水稻株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672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811630084.1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水稻穗发育的基因ESP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克隆得到调控水稻穗发育的基因ESP,其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DNA序列;并通过突变体表型分析及互补分析证明了ESP基因在调控水稻穗型的重要作用。ESP基因的克隆不仅丰富了水稻穗型调控的分子机制,在揭示稻穗发育机理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研究水稻穗型进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为水稻穗型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为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在水稻中提高ESP的表达可以培育直立密穗水稻品种,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拓宽现有的直立穗型品种的遗传基础开辟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6148345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610557677.4
申请日:2016-07-1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4 , C12N1/21 , A01H5/04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象草维管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及其应用。该启动子选自如下任一序列:(a)含有如SEQ ID NO.1~9任一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具有与SEQ ID NO.1~9任一所示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b)凡是经过人工修饰的,与SEQ ID NO.1~9任一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75%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该启动子可应用于植物特定组织表达,从而为植物的转基因育种提供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6148345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57677.4
申请日:2016-07-1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4 , C12N1/21 , A01H5/04 , C12R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415 , C12N15/8205 , C12N15/8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象草维管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及其应用。该启动子选自如下任一序列:(a)含有如SEQ ID NO.1~9任一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具有与SEQ ID NO.1~9任一所示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b)凡是经过人工修饰的,与SEQ ID NO.1~9任一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75%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该启动子可应用于植物特定组织表达,从而为植物的转基因育种提供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456104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09631.4
申请日:2015-01-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稻B3转录因子家族基因RAV2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克隆到了控制水稻叶夹角的RAV2基因,该基因属于B3类转录因子家族的RAV亚家族;通过遗传学分析以及基因功能互补试验表明RAV2是控制水稻叶夹角的一个关键基因。再者,对该基因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水稻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方法,设计育种,对提高谷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利用该基因的功能特性,在水稻中进行分子设计育种,选育适宜的水稻株型的品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所述的RAV2基因具有如SEQ ID NO:1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
公开(公告)号:CN109575113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10080374.1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稻OsPEX1基因在木质素代谢调控中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的OsPEX1基因,其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DNA序列;并通过突变体表型分析及反义抑制转基因后代株系分析证明了OsPEX1基因在水稻木质素代谢调控中的重要作用。OsPEX1基因的克隆不仅丰富了水稻木质素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也为水稻抗倒伏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为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在水稻中提高OsPEX1的表达可以培育木质素含量增加、抗倒伏性状改良的水稻品种,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拓宽现有的抗倒伏品种的遗传基础开辟了新途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