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试验台架

    公开(公告)号:CN110223790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1910589273.7

    申请日:2019-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试验台架,实验台架包括:二维试验段、三维试验段、上升段、上水箱、流量计、下降段、阀门、下水箱、加热系统、温度检测系统、预热系统和冷却系统;二维试验段或三维试验段的顶端连接上升段的底端,上升段的顶端连接上水箱的一侧,上水箱的底端连接流量计的顶端,流量计的底端连接下降段的顶端,下降段的底端连接阀门,阀门连接下水箱的顶端一侧,下水箱的顶端另一侧连接二维试验段或三维试验段的底端。能得到不同工况下的加热段的内壁温,流道的流体温度,试验段压差,空泡份额等随时间变化参数,可改变常数参数值来研究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一种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三维试验段

    公开(公告)号:CN11009798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462996.0

    申请日:2019-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三维试验段,试验段设置在试验台架上,实验台架包括:水箱、换热器、涡流流量计、过渡段、加热系统、上升管、下降管段、出口阀、进口阀、加热系统、数据采集及信号控制系统和电源控制系统;试验段包括:流道和加热板,流道呈半球三维切片型,封头角度为30度,流道两侧均匀间隔开设有4个视窗;试验段具有9段加热板,每段加热板均匀分布有加热棒,通过调节加热棒功率来控制热流密度分布,每段加热板上分布有多跟热电偶,以监控整个加热段的温度分布情况。本发明采用缩比方法对原型尺寸进行缩比,并采用了三维切片模型,在缩短了工期和减少成本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一种多头绕肋棒束组件模型的网格划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6186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110373387.5

    申请日:2021-04-07

    Inventor: 王汉 王舜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头绕肋棒束组件模型的网格划分方法,属于仿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绕肋附近网格质量差以及导致的后续计算精度低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建立多头绕肋棒束组件的三维几何模型;识别上述三维几何模型中不包含绕肋特征的主流区流体域、包含绕肋特征的近棒区流体域和棒束固体域三域;根据预设流体速度,划分主流区流体域的三维结构化网格;根据棒束栅元的排列方式和几何尺寸,确定绕肋附近缝隙处的加密方案,划分近棒区流体域和棒束固体域的三维结构化网格;将上述三域的三维结构化网格拼接,获得多头绕肋棒束组件的网格划分结果。实现了能以较高的计算精度进行各类棒束流固耦合传热计算的网格划分。

    一种池式液金属态反应堆试验系统设计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5451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596804.9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池式液态金属反应堆试验系统设计方法及装置,属于反应堆热工水力学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热分析方法误差大的问题。该设计方法包括:基于几何相似条件和热端边界条件一致,确定试验装置气腔空间尺寸和结构材料物性参数;在几何相似的基础上,确定气腔空间氩气压强,气隙尺寸、保温材料厚度和堆顶通风参数,保证传热过程的热流密度和热阻相等,得到与反应堆原型一致的温度场。本发明实现了试验系统缩与原型的温度场一致,为传热特性与反应堆一致的试验系统的建立提供依据和支持。

    一种乏燃料池式沸腾试验台架

    公开(公告)号:CN10949398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113709.7

    申请日:2018-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电站安全技术领域的一种乏燃料池式沸腾试验台架。乏燃料池式沸腾试验台架总体由六部分组成,分别为:乏燃料水池沸腾试验段,净水系统,储水及输水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排水系统;试验段是在不锈钢套筒内由定位格架固定按照9х9排布成正方形的81根不锈钢加热棒管组成,在不锈钢加热管内部沿竖直方向上均匀布置测温K型热电偶,通过调整不同的加热功率来模拟不同乏燃料衰变余热;试验期间采用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各温度测点温度的自动测量、采集、传输与保存,同时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加热管管束间汽泡流型。研究由于衰变余热而引起的池内沸腾换热特性;试验研究内容包括水池内温度场、垂直管束间沸腾换热特性。

    一种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试验台架

    公开(公告)号:CN106952669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10139067.7

    申请日:2017-03-09

    Inventor: 陆道纲 高尚 王汉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试验台架。为解决当前国内外对于IVR‑ERVC的相关研究大多采用全尺寸模型来模拟下封头,建造时间长,花费金额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熔融物堆内滞留压力容器外部冷却试验台架。试验台架包括试验段、系统回路以及辅助系统,具体包括加热系统、U型槽、绝缘垫片、不锈钢加热板、电源、上升管段、水箱、换热器、下降管段、数据采集及信号控制系统和电源控制系统;本发明采用缩比方法对原型尺寸进行缩比,既能缩短工期、减少成本,又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同时本发明针对的是特定堆型,即CAP1400堆型,能够为特定堆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种用于核电站乏燃料水池喷嘴敏感性的试验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6031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529981.7

    申请日:2018-05-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乏燃料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核电站乏燃料水池喷嘴敏感性的试验装置和方法,该试验装置主要包括:电加热棒束模拟局部乏燃料组件、密封结构、定位格架、喷淋系统、由高位水箱、储水箱、水坑组成的储水装置、显示器和机箱构成数据采集系统及接线箱和电控柜构成控温系统;将其设计成5×5电加热棒束模拟局部乏燃料组件,电加热棒束内部填充均匀分布的加热丝和热电偶,加热丝选用合适电加热功率,模拟乏燃料棒的衰变热功率;用于研究不同喷淋位置、不同喷嘴种类和不同喷淋雾滴中径对乏燃料棒束喷淋冷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可望填补国内相关领域内的空白,也可以为核电站乏燃料喷淋系统的设计提供支持和依据。

    一种多头绕肋棒束组件模型的网格划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6186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73387.5

    申请日:2021-04-07

    Inventor: 王汉 王舜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头绕肋棒束组件模型的网格划分方法,属于仿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绕肋附近网格质量差以及导致的后续计算精度低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建立多头绕肋棒束组件的三维几何模型;识别上述三维几何模型中不包含绕肋特征的主流区流体域、包含绕肋特征的近棒区流体域和棒束固体域三域;根据预设流体速度,划分主流区流体域的三维结构化网格;根据棒束栅元的排列方式和几何尺寸,确定绕肋附近缝隙处的加密方案,划分近棒区流体域和棒束固体域的三维结构化网格;将上述三域的三维结构化网格拼接,获得多头绕肋棒束组件的网格划分结果。实现了能以较高的计算精度进行各类棒束流固耦合传热计算的网格划分。

    一种实体+虚拟的压水堆全工况仿真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1312055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86461.8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反应堆领域的一种“实体+虚拟”的压水堆全工况仿真平台,该平台由两套环路系统以及安全壳冷却系统、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非能动蒸汽冷却系统和分散控制系统各一套组成。每一套环路系统均包括一个封闭的一回路和对应的二回路;两套一回路系统共用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两套二回路系统共用非能动蒸汽冷却系统;分散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站与各工艺系统的一次仪表相连。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由一次侧非能动储水箱、一次侧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一次侧中压安注箱、一次侧高压安注箱通过管道连接压力容器组成。安全壳系统为旁置系统,一回路冷热段和主蒸汽管道分别设旁通管路引入安全壳,可模拟一回路主管道及主蒸汽管道双端断裂事故工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