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63215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11587616.4
申请日:2022-12-12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负载型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a)于加热条件下,将活性金属前驱体与络合剂在碱性的液体分散介质中接触形成溶胶;其中,所述活性金属前驱体中的活性金属包括过渡金属及镧系金属,所述络合剂能够与至少部分活性金属形成氨络合物;b)将所述溶胶与载体材料混合;c)分离在步骤b)中形成的固体并退火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804992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810013982.6
申请日:2018-01-08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属于火力发电系统领域的一种宽工况二次再热双机回热系统,该系统包括锅炉、汽轮机、凝汽器、回热加热器、发电机、泵和管道等设备。其中汽轮机系统包括一个高压缸、两个中压缸和两个低压缸,还有回热汽轮机和回热汽轮机的低压缸,凝汽器系统包括主凝汽器和辅凝汽器。回热汽轮机的抽汽来自汽轮机的高压缸,其设有6级抽汽,排汽分别引入各级回热加热器中,回热汽轮机的排汽进入其后置的低压缸,回热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进入辅凝汽器中,之后汇入到主凝汽器里。本发明解决了回热加热器抽汽过热度过大的问题,同时提高中压缸的通流效率;在提高了机组的循环效率的基础上,增强了经济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30543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404797.5
申请日:2017-06-01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荷聚类和相关度分析的煤耗优化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机组稳态工况数据;(2)选取与煤耗有关的参数;(3)对机组负荷进行聚类;(4)将选取的参数和煤耗的历史数据进行规范化;(5)计算各类负荷工况下运行参数和机组煤耗的相关度;(6)将上一步计算的各个运行参数与机组煤耗率之间的相关度按绝对值大小排序,相关度绝对值越大表明在该类负荷工况下该参数对机组供电煤耗影响越大;(7)整理得到各类负荷工况下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较大的运行参数,对比当前工况与历史工况输出最优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239653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352374.3
申请日:2017-05-18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
IPC分类号: G06F19/00
CPC分类号: G06F1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变量的电站机组稳态工况判断方法,其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根据热工理论选择电站机组运行过程中与机组运行工况有关的重要参数;(2)以步骤(1)选择的参数为分析对象,对各个参数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3)对规范化后的参数进行基于相关度分析的数据维归约;(4)以维归约后的参数为对象,利用多项式滤波算法计算各参数的变化趋势;(5)计算单变量稳态指数,定义单变量的稳态指数β,且β∈[0,1],当β=0时,表明检测过程稳定;当β=1时,表明检测过程不稳定,β越接近0,表明状态越接近稳定,每个参数的单变量稳态指数取上一步骤中的参数变化率;(6)计算系统稳态指数B∈[0,1],即当B越接近0,表明热工系统越接近于稳定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03604843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310636762.6
申请日:2013-11-27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传感器设计领域的一种应用于液下环境的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传感器包括两相流分布测量电极阵列、电极端环形屏蔽电极、电极间隔离电极、传感器绝水层和信号传输电缆;所述两相流分布测量电极阵列包括N个测量电极;所述信号传输电缆包括缆芯和屏蔽丝网。本发明摒弃传统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外屏蔽罩结构,通过采用绝缘导热材料将测量电极阵列密闭于测量管段外壁面,从而可将其置于液下环境,为对流换热区域的汽、液两相分布、液膜形成、发展、流型监测等提供了有效检测手段,有效地拓展了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526599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53337.8
申请日:2016-01-26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
CPC分类号: Y02E20/348 , F23L15/00 , F22D1/36 , F23J15/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站节能设备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型燃煤锅炉排烟余热提质利用系统,在锅炉内依次连接的炉膛10、过热器11、再热器12、省煤器13;省煤器13通过空气预热器入口烟道8与空气预热器1相连;一次风机2依次通过空气预热器入口风道3与空气预热器1相连,空气预热器出口风道4依次通过热一次风道5、制粉系统与炉膛相连;所述空气预热器出口风道4上设置热一次风旁路6,热一次风旁路6上加装旁路引风机7保持热风压头,并在热一次风旁路6上布置与需供能冷源15相连的旁路热风换热器组14;热一次风旁路6的出口接入空气预热器入口风道3。本发明有效利用了锅炉排烟余热,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525392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57573.9
申请日:2014-12-10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
摘要: 带渐扩型入口、导流板和防尘网的旋风分离器和实验系统属于气固非均相分离技术领域。该旋风分离器的进口为渐扩型入口,在渐扩型入口内安装两块一级导流板和二级导流板,中心排气管的底部安装防尘网。所述旋风分离实验系统结构为:空压机通过气体输送管路与旋风分离器的渐扩型入口连接;气体输送管路上依次设有温度传感器、质量流量计、第一压力传感器、固体颗粒给料机的进口、第二压力传感器;旋风分离器的中心排气管与除尘设备。本发明实现了单一含尘气源的多通道分流,优化了含尘气流的流动状态,在相同的进气总量下提高了分离器的处理量;防尘网改变了含尘颗粒的流动路径,有效防止了细小颗粒从中心排气管中溢出,提高分离效率,减小系统压损。
-
公开(公告)号:CN104399607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70671.1
申请日:2014-10-22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旋风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旋风分离系统。该旋风分离装置,包括掺混气流进口、排气管、分离室、分离室下方的锥体筒等;所述掺混气流进口的上平面为水平平面,掺混气流进口的下平面为上倾斜面,气流进口逐渐变小;在旋风分离装置中设有与分离室同轴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的上端固定在分离室的顶部,螺旋叶片上部的第一个叶片的位置低于排气管;基于该装置的旋风分离系统,包含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供气系统、物料供给系统、管道系统、传感系统等。本装置提高了气体利用率,降低了分离过程中内旋涡产生的无效压损,有益于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并且简单易操作、改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399607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410570671.1
申请日:2014-10-22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旋风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旋风分离系统。该旋风分离装置,包括掺混气流进口、排气管、分离室、分离室下方的锥体筒等;所述掺混气流进口的上平面为水平平面,掺混气流进口的下平面为上倾斜面,气流进口逐渐变小;在旋风分离装置中设有与分离室同轴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的上端固定在分离室的顶部,螺旋叶片上部的第一个叶片的位置低于排气管;基于该装置的旋风分离系统,包含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供气系统、物料供给系统、管道系统、传感系统等。本装置提高了气体利用率,降低了分离过程中内旋涡产生的无效压损,有益于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并且简单易操作、改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604843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636762.6
申请日:2013-11-27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传感器设计领域的一种应用于液下环境的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传感器包括两相流分布测量电极阵列、电极端环形屏蔽电极、电极间隔离电极、传感器绝水层和信号传输电缆;所述两相流分布测量电极阵列包括N个测量电极;所述信号传输电缆包括缆芯和屏蔽丝网。本发明摒弃传统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外屏蔽罩结构,通过采用绝缘导热材料将测量电极阵列密闭于测量管段外壁面,从而可将其置于液下环境,为对流换热区域的汽、液两相分布、液膜形成、发展、流型监测等提供了有效检测手段,有效地拓展了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