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84101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77714.8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控制预测的抽水蓄能调度方法,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将抽水蓄能机组的库容能量等效模型与实时电力市场下的安全约束经济调度模型进行结合,得到目标调度出清模型;利用实时负荷波动的自适应函数确定出实时电力市场下各个调度周期的抽水蓄能库容的末态库容约束值,利用末态库容约束值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对目标调度出清模型进行滚动出清,以对各机组出力进行调度。本发明通过引入模型控制预测方案,利用自适应函数对实时负荷波动进行计划库容调整,利用末态库容约束值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对目标调度出清模型进行滚动出清,最终实现实时市场下抽水蓄能机组的有效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8410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777714.8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控制预测的抽水蓄能调度方法,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将抽水蓄能机组的库容能量等效模型与实时电力市场下的安全约束经济调度模型进行结合,得到目标调度出清模型;利用实时负荷波动的自适应函数确定出实时电力市场下各个调度周期的抽水蓄能库容的末态库容约束值,利用末态库容约束值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对目标调度出清模型进行滚动出清,以对各机组出力进行调度。本发明通过引入模型控制预测方案,利用自适应函数对实时负荷波动进行计划库容调整,利用末态库容约束值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对目标调度出清模型进行滚动出清,最终实现实时市场下抽水蓄能机组的有效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4916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31577.9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24 , G06F17/16 , G06F17/15 , H02J3/38 , H02M7/5387 , H02M7/5395 , G01R27/08 , G01R27/04 ,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并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及变流器不同同步方式的阻抗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本方案通过构建不同同步方式变流器小信号传递关系模型,可获取不同同步方式变流器的通用阻抗,能够反映不同同步方式并网变流器阻抗各部分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可以用于分析不同同步方式并网变流器的宽频振荡差异性来源,为并网变流器的设计优化提供模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50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28709.2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H02J3/38 , G01R31/08 , G01R19/165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低电压穿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语音端点检测算法的低电压穿越电压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至少两个不同时刻的电网电压信号;对所获取的电网电压分别进行分帧采样处理,构造与电网电压信号相对应的自相关函数,得到每一帧电网电压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序列;根据所得到的每一帧电网电压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序列,构造电网电压信号的自相关序列矢量;计算不同电网电压信号的自相关序列矢量的夹角;根据所述夹角的余弦、电压突变判据和预设的语音端点检测模型,完成电压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83337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27056.X
申请日:2024-01-09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网格电压优化协同控制方法,涉及配电网络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领域,解决分布式发电网格在系统工况变化下的电压控制问题。该方法采用最小化加和型函数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并引入考虑自身梯度状态的分布式梯度算法,进行分布式网格的信息交换及电压优化控制;采用网格间的一致性牵制控制策略,建立无功出力运行成本函数,计算无功功率收敛至一致性参考点时无功功率的不平衡参考值,确定网格中领导者电源的运行状态;采用网格内部各分布式电源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案,进行网格内部信息交流,确定最终系统状态,达到网格电压优化协同控制。本发明能实现电压的优化控制,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0745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35991.X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动态增容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基于建立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获取计划进行动态增容的输电线路相关参数;根据获取的相关参数数据构造权重判别矩阵;根据确定的判断矩阵计算矩阵特征根,即为该矩阵所代表的该层要素对上一层要素的重要程度的权重;通过计算来检验排序的一致性;根据综合权重大小,对计划动态增容的输电线路综合权重进行从大到小排序,从而给出不同动态增容方案的风险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216872848U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20679076.7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H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网电压互感器一次消谐器保护装置及系统,包括:外壳、显示模块、设于外壳内部的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和动作执行模块,在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显示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流互感器和电能计量器,所述电能计量器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连接,主控模块与显示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接收电能计量器的电流后触发动作执行模块的电磁线圈上电,开关管闭合。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外壳内部设置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和动作执行模块,在外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显示模块,并将保护装置并联在一次消谐器两端,使保护装置与一次消谐器实现分离解耦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529247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011206829.9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26 , G06N3/0499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流水库联合补水的干流排沙优化调度方法和系统,属于河道水沙调控领域。本发明考虑了河道输沙过程中输沙量对支流水库联合补水作用的响应,充分发挥流域各支流水库补水对河道冲淤效益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了河道冲淤效益及流域水沙调度效益。本发明利用河道断面历史场次洪水的排沙比与来沙系数数据,建立BP网络模型用于河道输沙过程的排沙比计算,与GA算法结合求解支流水库联合补水排沙优化调度模型,为流域河道水沙调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44506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0153894.3
申请日:2020-03-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来流频率差异的多年调节水库年末消落水位确定方法,属于水资源管理领域。包括:将梯级系统中多年调节水库的死水位至正常蓄水位范围进行离散;以每个离散水位值作为多年调节水库的年末消落水位约束,以总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建立梯级系统联合优化调度模型;以多年来流频率作为模型输入,以多维动态规划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将发电量最大对应的离散水位作为每个来流频率的最优消落水位;基于最小二乘原理拟合来流频率与最优消落水位散点图,得到不同来流频率下的最优消落水位。本发明能够充分发挥多年调节水库的调节性能,提高梯级系统水能源转换效率和梯级总发电量,对指导含多年调节水库的梯级水库群实际调度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16959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388527.2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情景划分的水库入库径流预报校正方法和系统,属于水文水资源和水文预报领域。本发明针对水库入库流量预报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情景划分的水库入库径流预报校正方法,不仅可以考虑前期时段的预报误差信息及其对应预报情景信息,增加校正模型的有效信息输入,提高径流预报模型精度,还可以突破传统基于单维度、单属性时间序列径流预报校正方法的局限性。本发明方法的构建不受限于具体的流域和对象,可以根据实际情形(数据、外界环境等)选择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误差分布函数类型、不同的预报模型,适应性强,应用门槛低,可广泛推广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