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隙旋转式变频变压器及其起动方法、变频输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8071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97887.8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气隙旋转式变频变压器及其起动方法、变频输电系统,属于交流输电技术领域,所述双气隙旋转式变频变压器包括:第一定子、第二定子、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一体化;通过结构设计使第一绕组、第三绕组、第一定子铁芯和第一转子铁芯构成同步电机;第二绕组、第四绕组、第二定子铁芯和第二转子铁芯构成异步电机;当第一绕组为励磁绕组时,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并联后经出线端相连;当第三绕组为励磁绕组时,第四绕组的出线端与第一绕组的出线端并联。本发明设计的变频变压器能够实现两个异频交流系统的互联,并通过调节励磁提升系统的电压稳定性;进一步地,该变频变压器可以显著降低占地空间,降低控制难度。

    一种旋转式变频变压器和变频输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88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98268.0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变频变压器和变频输电系统,属于交流输电技术领域,所述旋转式变频变压器,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定子绕组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的极对数为p1,第二绕组的极对数为p2;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转子绕组通过分布方式使其能同时支持p1和p2两种不同的极对数。本发明设计的变频变压器的三套绕组可以传输不同的频率,能够提升可靠性;进一步地,稳定运行时,两种不同极对数的磁场并存的同时互不干扰,减少成本和占地面积。

    双气隙旋转式变频变压器及其起动方法、变频输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8071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697887.8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气隙旋转式变频变压器及其起动方法、变频输电系统,属于交流输电技术领域,所述双气隙旋转式变频变压器包括:第一定子、第二定子、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一体化;通过结构设计使第一绕组、第三绕组、第一定子铁芯和第一转子铁芯构成同步电机;第二绕组、第四绕组、第二定子铁芯和第二转子铁芯构成异步电机;当第一绕组为励磁绕组时,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并联后经出线端相连;当第三绕组为励磁绕组时,第四绕组的出线端与第一绕组的出线端并联。本发明设计的变频变压器能够实现两个异频交流系统的互联,并通过调节励磁提升系统的电压稳定性;进一步地,该变频变压器可以显著降低占地空间,降低控制难度。

    一种共地升压模块、Y型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5357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98113.7

    申请日:2023-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地升压模块、Y型逆变器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包括:电感L1、L2,电容C1、C2、C3,及开关管S1、S2、S3;电感L1的一端用于与输入电压正极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管S1漏极连接,S1的源极用于与输入电压负极连接;S1的漏极还与S2的源极连接,S2的漏极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用于与输入电压负极连接;电感L2一端与S2的漏极连接,电感L2另一端、电容C2一端及S3的源极构成Y型连接;电容C2另一端与S1的漏极连接,S3的漏极与电容C3一端连接;电容C3另一端用于与输入电压负极连接,且电容C3与输出侧并联,以实现输入和输出共地。相较于传统升压电路,本发明能够获得更高的升压比。

    一种双对偶升压电路及其应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1427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19341.2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对偶升压电路及其应用,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在该升压电路包括第一升压电路、第二升压电路和输出滤波器;在第一升压电路中,电感L1的一端用于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开关管S2的源极;在第二升压电路中,电感L2的一端用于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开关管S3的漏极;能够在拓扑升压比例高或者接重载时,大大减小了电感电流应力。与此同时,本发明进一步通过设置输出滤波器来过滤输出侧的高频电压分量,以使本发明能够在保持传统双对偶升压拓扑输入电流纹波低、结构模块化、升压比大、高动态响应等优点的条件下,进一步减少了电感电流应力,进而降低了电路整体的损耗,提高了电路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