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梁端部滑动支座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4653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510652.9

    申请日:2023-05-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钢梁端部滑动支座。该钢梁端部滑动支座的支撑件设置有滑动面,钢梁沿水平方向设置,固定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钢梁的端部的底部,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件的滑动面上,固定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滑动件上,围挡件围设在支撑件的滑动面上,固定件以及滑动件均设置在围挡件内,并且,固定件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位于围挡件上。本申请提出的钢梁端部滑动支座能够实现钢梁端部在支撑件的滑动面内的任意滑动,提高了钢梁的设置自由度,使钢梁能够满足更多的设置需求,并降低了施工难度。

    一种工业筒仓改造为民用建筑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38232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17754.2

    申请日:2022-01-07

    Abstract: 一种工业筒仓改造为民用建筑的结构,属于结构加固改造领域。本发明包括筒仓壁、新增壁柱、新增环梁、新增楼层结构、U形连接筋;所述工业筒仓为圆形混凝土结构,在筒仓内部设置新增壁柱、新增环梁及新增楼层结构,将工业筒仓改造成为民用建筑。新增壁柱、新增环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细石混凝土,新增壁柱、新增环梁沿筒仓壁内侧均匀分布,并与筒仓壁通过U形连接筋紧密拉结在一起;新增楼层结构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与新增环梁有效连接,进而与筒仓连为整体。壁柱纵筋底部采用植筋锚入筒仓基础,顶部锚入筒仓环梁,与筒仓有效连接。本发明有益于将工业筒仓改造为民用建筑,增加工业遗址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拆除重建产生的巨大成本。

    楼板管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1404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266588.3

    申请日:2025-03-0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楼板管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楼板管沟结构包括:多个结构梁,多个所述结构梁间隔布置;第一钢筋桁架楼承板和第二钢筋桁架楼承板,所述第一钢筋桁架楼承板与所述第二钢筋桁架楼承板均与所述结构梁相连,且所述第一钢筋桁架楼承板与所述第二钢筋桁架楼承板间隔开且相对设置;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结构梁、所述第一钢筋桁架楼承板和所述第二钢筋桁架楼承板之间限定出管沟。本申请的楼板管沟结构,可利用第一钢筋桁架楼承板代替管沟的底板,从而不需采用吊模的施工方案,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且利于减小安全隐患。

    一种梁柱连接件及其安装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5653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27243.1

    申请日:2023-0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梁柱连接件及其安装方法,梁柱连接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下盖板与上盖板相对设置;立板,立板连接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上盖板、下盖板以及立板组成多个放置腔,放置腔用于放置横梁的一端,放置腔设有推入口,推入口的开口方向与横梁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以及,芯柱,芯柱竖向设置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上盖板和/或下盖板设有与芯柱对应的避让孔;其中,芯柱、上盖板以及下盖板均预留有安装孔,芯柱、上盖板以及下盖板分别通过安装孔与立柱或横梁连接;提供的梁柱连接件,安装时无需临时固定梁柱的连接位置,梁柱的连接操作简单,能够有效提高梁柱连接的施工效率,实现框架结构的快速搭建。

    适用于强腐蚀性地质条件下的后注浆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5629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131016.2

    申请日:2021-09-26

    Abstract: 适用于强腐蚀性地质条件下的后注浆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混凝土灌注桩设计及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强腐蚀性坚硬土地质条件下不宜采用混凝土灌注桩而预制桩沉桩困难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钢管护筒、灌注桩本体、后注浆层;具体实施主要包括定位放线、强腐蚀性介质深度范围内钻孔、吊放所述钢管护筒、更换钻头并进行二次钻孔、清孔后吊放钢筋笼、二次清孔、灌注桩身混凝土、钢管护筒外侧后注浆、工程桩检测等。本发明提供的钢管护筒+后注浆灌注桩设计及其施工方法可有效解决强腐蚀性坚硬土地质条件下灌注桩硬化前强腐蚀性介质对灌注桩的腐蚀问题,同时能保证灌注桩与桩周土之间的侧摩阻,施工简单,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一种钢结构铰接柱脚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18953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130145.X

    申请日:2021-09-26

    Abstract: 一种钢结构铰接柱脚及其安装方法,属于钢结构设计及施工领域。本发明保证上部钢结构钢柱与下部预埋件之间的铰接连接假设,同时实现上部钢结构快速安装和吊车快速摘钩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转换板、螺杆、螺杆垫板、双螺母和限位板;转换板与下部混凝土顶部预留的埋件连接;钢柱端部设有柱脚底板;柱脚底板和转换板可贴合,且对应于螺杆位置均开孔;螺杆与转换板穿孔塞焊;钢柱通过柱脚底板开孔穿过螺杆贴合在转换板上后,安装螺杆垫板和双螺母;所述螺杆垫板与柱脚底板焊接,柱脚底板四周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与柱脚底板顶紧不焊接,限位板与转换板焊接。本发明可有效解决上部钢柱与下部混凝土顶面预埋件的铰接连接,受力明确,方便安装,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管体对接结构和管体对接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2150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625654.3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管体对接结构和管体对接方法,所述管体对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体,具有第一对接端;第二管体,具有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二对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对接端相对设置;连接管,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内,另一端适于伸出所述第一管体且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二管体内;操作件,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操作件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管壁,所述操作件适于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延伸方向活动。本申请的管体对接结构能够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轴向上均不具有活动空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操作件实现连接管的运动,进而实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对接,进而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一种快速安装的低水平预应力刚架梁

    公开(公告)号:CN11425090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210018354.3

    申请日:2022-01-07

    Abstract: 一种快速安装的低水平预应力刚架梁,属于钢结构领域。本发明将解决传统钢结构用钢量过高等问题。将两根刚架梁通过端板连接为一个整体;刚架梁上对应拉索及撑杆的位置均设置加劲肋,加劲肋厚度不小于刚架梁的腹板厚度+2毫米。拉索整体为折线形,其中一端为拉索调节端,另一端为拉索固定端;拉索通过连接板一与刚架梁铰接,通过索夹与撑杆连接。两根撑杆组成“V”形,在竖向空间上介于刚架梁和拉索之间;撑杆通过连接板二与刚架梁铰接,并通过耳板与索夹连接。耳板焊接于索夹上部;连接板一及连接板二等强焊接于刚架梁下翼缘。本发明可节约钢材,降低整体结构用钢量,同时节省制作周期,加快施工建设。

    木柱加固装置及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8881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53190.6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木柱加固装置及方法,连接部件包括固定在木柱上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第一连接部相对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木柱连接,第二连接部与外包管相连。外包管以及连接外包管与木柱的连接部件可大幅增加木柱的承载力。连接木柱与外包管的填充层,可以起到填充支撑,以传递作用力并加强支撑的作用。同样位于木柱与外包管之间的连接部件还可作为填充层的骨架,加强填充层的承载力。整体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提高木柱的承载力。

    一种箱型转H型连接节点以及转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1163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495604.7

    申请日:2023-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箱型转H型连接节点以及转换方法,箱型转H型连接节点包括,箱型钢柱,具有连接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两个第一侧板的长度相同、两个第二侧板的长度相同,第一侧板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板的长度,且第一侧板的第一端和第二侧板的第一端共端面;H型钢柱,两个翼缘与两个第一侧板一一对应连接且平行设置;转换段,包括转换腹板和连接于转换腹板端部的隔板;转换腹板连接于两个第一侧板之间、第一端与H型钢柱的腹板连接、第二端伸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合围成的箱型腔中,转换腹板伸入箱型腔的深度为L,L≥2.5hc,hc为H型钢柱的两个翼缘之间的间距;隔板的四个侧面与箱型钢柱的内壁连接,保证传力安全可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