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38735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210459304.5
申请日:2012-11-15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12/741 , H04L29/12
Abstract: 一种使用路由通告携带选项下发IPv6地址向IPv4地址转换NAT64地址前缀的方法,包括下列操作步骤:(1)将路由通告设置为携带设定的网络地址转换NAT数据选项,(2)下发网络配置信息,(3)查询地址,(4)合成地址,(5)发起会话,(6)建立会话。本发明利用IPv6的固有技术——网间控制报文协议里的邻居发现协议内路由通告的发送,以及所有IPv6子网内都具备的相应装置;利用路由通告下发前缀,再在本地合成AAAA类地址,这样就降低了用户主机对于网络服务能力的需求,不再必须依赖DHCPv6等技术复杂、网络服务能力要求较高的协议才能够支持用户主机对外网资源的访问。而且,本发明方法的操作步骤非常简单、方便,实现容易,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660550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310581670.2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29/06 , H04L29/08 , H04L12/7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多服务器之间进行会话迁移的方法,包括:第二镜像服务器接收到来自于第二地址转换设备传送的客户端数据包,其中,所述客户端当前由第一镜像服务器通过第一地址转换设备进行数据服务;当需要进行会话迁移的时候,第二镜像服务器通过第二地址转换设备向所述客户端发送一个连接迁移请求包;判断是否接收到客户端返回的响应所述连接迁移请求包的确认包;其中,当接收到所述客户端返回的确认包以后,第二镜像服务器通知管理节点关闭所述客户端与第一镜像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并与所述客户端建立连接以提供后续的数据服务。该方法能够在不中断客户端和当前镜像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服务的情况下实现多服务器之间会话的平滑迁移,用户在完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好的网络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4301445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310300671.5
申请日:2013-07-15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移动互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调度服务器接收第接入网关发送的来自于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请求;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地址信息选择拓扑距离终端地址最近的第镜像服务器作为数据传输服务器;为本次会话分配虚拟地址vIP,并将所述第镜像服务器地址、与之相关联的第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地址、虚拟地址vIP和移动终端地址信息发送给锚节点;移动终端基于所述虚拟地址vIP请求数据传输。本发明移动终端不需要向真实的镜像服务器的地址发起数据传输请求,只需要基于vIP进行相应的数据包请求,且调度服务器总是选取最近的镜像服务器提供服务,由此降低了网络开销、提供了传输数据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3954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0363274.7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V10/25 , G06V10/4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74 , G06V10/762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背板检测方法及设备,获取包含至少一个待检测背板的待检测图像,并提取待检测图像的不同分辨率的特征以生成特征图集合;利用预先构建的锚框,对特征图集合进行目标分类和边框回归,生成区域建议框;对区域建议框进行感兴趣区域池化,生成感兴趣区域特征图;对感兴趣区域特征图进行目标分类和边框回归,生成检测框;对检测框去重,得到标记了待检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图像。本公开提供的背板检测方法,通过预先构建的锚框,获取并分析了待检测背板中不同待检测目标的不同特征,检测目标多元,并且提高了检测结果图像中背板的组成结构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1103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094439.X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6/958 , G06K9/6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网页聚类方法及相关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同类的待聚类网页数据归类为一簇,并设置相应的簇心,通过待聚类网页和各个已有簇的簇心间进行比较,对待聚类网页进行聚类。其中:通过DOM树尺寸的预比较,减少了距离计算的次数;通过提出层次分布距离的定义并以此作为DOM树相似程度的衡量方法,使得所提出方法在具有较高执行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更优的聚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709840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758691.1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网瑞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47部队
Abstract: 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由事件的检测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网络中的多个源‑目的地址对进行traceroute测量(路由追踪测量),并根据源‑目的地址对的路径变化,推断出多个候选路由事件;并进一步为每个候选路由事件设计五项特征,并计算每项特征的特征值;基于得到的特征值,以假阳性和假阴性最小为目标,确定每项特征的筛选阈值;并根据确定的筛选阈值,从推断出的候选路由事件中过滤出最终的异常路由事件。由此可见,本方案有效减小了假阳性和假阴性对整体路由事件检测的影响,显著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09840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110758691.1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网瑞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47部队
Abstract: 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由事件的检测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网络中的多个源‑目的地址对进行traceroute测量(路由追踪测量),并根据源‑目的地址对的路径变化,推断出多个候选路由事件;并进一步为每个候选路由事件设计五项特征,并计算每项特征的特征值;基于得到的特征值,以假阳性和假阴性最小为目标,确定每项特征的筛选阈值;并根据确定的筛选阈值,从推断出的候选路由事件中过滤出最终的异常路由事件。由此可见,本方案有效减小了假阳性和假阴性对整体路由事件检测的影响,显著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56)对比文件郭琳;张大方;黎文伟;谢鲲.基于行为模型的IP Forwarding异常检测方法.计算机应用.2006,(第03期),全文.王新生;孙链;王丽芹;杨连敏.一种ad hoc多路径安全路由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第S1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313954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363274.7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背板检测方法及设备,获取包含至少一个待检测背板的待检测图像,并提取待检测图像的不同分辨率的特征以生成特征图集合;利用预先构建的锚框,对特征图集合进行目标分类和边框回归,生成区域建议框;对区域建议框进行感兴趣区域池化,生成感兴趣区域特征图;对感兴趣区域特征图进行目标分类和边框回归,生成检测框;对检测框去重,得到标记了待检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图像。本公开提供的背板检测方法,通过预先构建的锚框,获取并分析了待检测背板中不同待检测目标的不同特征,检测目标多元,并且提高了检测结果图像中背板的组成结构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938735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59304.5
申请日:2012-11-15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12/741 , H04L29/12
Abstract: 一种使用路由通告携带选项下发IPv6地址向IPv4地址转换NAT64地址前缀的方法,包括下列操作步骤:(1)将路由通告设置为携带设定的网络地址转换NAT数据选项;(2)下发网络配置信息;(3)查询地址;(4)合成地址;(5)发起会话;(6)建立会话。本发明利用IPv6的固有技术——网间控制报文协议里的邻居发现协议内路由通告的发送,以及所有IPv6子网内都具备的相应装置;利用路由通告下发前缀,再在本地合成AAAA类地址,这样就降低了用户主机对于网络服务能力的需求,不再必须依赖DHCPv6等技术复杂、网络服务能力要求较高的协议才能够支持用户主机对外网资源的访问。而且,本发明方法的操作步骤非常简单、方便,实现容易,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61103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210094439.X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6/958 , G06F18/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网页聚类方法及相关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同类的待聚类网页数据归类为一簇,并设置相应的簇心,通过待聚类网页和各个已有簇的簇心间进行比较,对待聚类网页进行聚类。其中:通过DOM树尺寸的预比较,减少了距离计算的次数;通过提出层次分布距离的定义并以此作为DOM树相似程度的衡量方法,使得所提出方法在具有较高执行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更优的聚类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