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85586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810860789.6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供稳定长短基线的四星Helix编队构型。使用本发明能够在一个轨道周期内提供稳定的垂直有效长基线和垂直有效短基线,从而可利用长短基线组合基线高精度干涉测高。本发明构型包括1颗主星和3颗辅星,主星轨道与各辅星轨道分别为满足Helix构型的双螺旋轨道;本发明构型在编队飞行过程中的任意时刻,主星都可以与其中一颗辅星之间形成最优垂直有效基线,满足最优基线取值范围指标,任意时刻都存在两颗辅星之间形成的有效长基线,从而在整个轨道周期内,任意时刻总是存在一组稳定的有效长基线和短基线,从而可利用长短基线组合基线高精度干涉测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16444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0861233.9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辅星分布式SAR侦测一体化成像卫星系统。使用本发明能够实现高分辨率SAR成像、高精度干涉SAR测高和三维层析SAR成像。本发明利用一发多收或多发多收工作体制,同时提供1+N个观测数据,加强数据的相关性,成像数据获取更加快捷有效;同时,采用主星位于中心、辅星按Carwheel车轮轨迹的构型共轨道面飞行,能够在整个轨道周期内任意时刻均存在由主辅星之间形成的满足最优垂直有效基线要求的短基线,以及由辅辅星之间形成的可指导短基线进行相关干涉处理的长基线,提高系统效率和干涉测高精度;通过变轨技术使得辅星车轮轨迹在轨变化,使得本发明构型更为紧凑,形成空间虚拟大孔径,有利于利用稀疏孔径的算法进行更高分辨率的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0903129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61642.9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使用本发明能够形成稳定的垂直有效基线,且在一个轨道周期内的任意时刻均存在垂直有效长基线和最优垂直有效短基线,能够有效提高干涉测高精度,且能耗低。本发明包括一颗主星和多颗辅星,其中,主、辅星位于同一个轨道面上,辅星均匀分布在以主星为中心的Cartwheel椭圆轨迹上,并围绕主星沿所述Cartwheel椭圆轨迹飞行;该构型下,在整个轨道运行周期的任意时刻,均有由两颗辅星形成的有效垂直长基线和由主星和一颗辅星形成的最优垂直有效短基线,从而可以利用长、短基线进行最优的干涉信号处理,高效高质地获取测绘地区的高精度DEM,相对测高精度可以达到0.5m,可满足1:5000比例尺的测绘制图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704508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770466.3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多类型海量空间目标数据的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方法,首先采集多源空间目标数据,对得到的多源空间目标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形成空间目标信息库,根据空间目标信息库构建空间目标数据管理系统,并将空间目标数据管理系统与仿真分析软件连接,然后对空间目标信息库中的多源空间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同时为卫星对地观测任务调度规划仿真提供数据输入,并进行卫星对地观测任务调度规划仿真分析,得到优化后的卫星对地观测任务调度。本发明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将所需的多种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高效融合,能够为航天系统任务分析和效能仿真计算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446313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510487075.1
申请日:2015-08-1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极地悬停卫星轨道的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对极地悬停卫星的工作轨道进行设计与特性分析来完成整星的系统设计和转移轨道设计,包括:描述极地悬停卫星的动力学运动并对极地悬停卫星的控制特性计算,从而对其工作轨道进行设计优化以获得优化设计参数;根据优化设计参数对作为极地悬停卫星的各分系统的质量等属性进行计算,从而获得极地悬停卫星有效载荷的最大质量;分别确定极地悬停卫星的转移轨道的转移段轨道和发射段轨道,并对所获得的轨道参数进行优化,从而设计出最优的转移轨道。因此,本发明方案原理简单,易于求解,计算结果对于工程实现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并且可应用于极地观测、通信等需求的极地悬停卫星任务设计阶段。
-
公开(公告)号:CN101727542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42501.X
申请日:2009-12-15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具有可配置管理与运行机制的自主导航性能评估系统主要包括:管理控制系统,管理与协调控制整个性能评估系统的运行,根据评估服务器的仿真或测试请求,生成仿真或测试配置信息并启动仿真系统或测试系统,同时向评估服务器发送评估任务启动消息;数据库服务器,作为评估数据源以及相关配置的数据仓储;评估服务器,用户可以在客户端选择感兴趣的性能指标及评估算法;多个评估客户端,用户可以在客户端选择感兴趣的性能指标及评估算法,生成评估任务,向评估服务器提交任务,并接收评估服务器发送的仿真或测试数据,根据仿真和测试数据进行导航性能评估以及可视化显示。本发明可配置性好,运行机制灵活,能够满足对多种性能指标类型、多数据源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6446313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487075.1
申请日:2015-08-1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极地悬停卫星轨道的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对极地悬停卫星的工作轨道进行设计与特性分析来完成整星的系统设计和转移轨道设计,包括:描述极地悬停卫星的动力学运动并对极地悬停卫星的控制特性计算,从而对其工作轨道进行设计优化以获得优化设计参数;根据优化设计参数对作为极地悬停卫星的各分系统的质量等属性进行计算,从而获得极地悬停卫星有效载荷的最大质量;分别确定极地悬停卫星的转移轨道的转移段轨道和发射段轨道,并对所获得的轨道参数进行优化,从而设计出最优的转移轨道。因此,本发明方案原理简单,易于求解,计算结果对于工程实现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并且可应用于极地观测、通信等需求的极地悬停卫星任务设计阶段。
-
公开(公告)号:CN101719078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42499.6
申请日:2009-12-15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基于并行计算管理的自主导航仿真调度管理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由主控计算机、实时调度计算机、仿真计算节点机、实时通信网络和时钟卡组成,实时通信网络由千兆以太网网络和infiniband高性能实时网络组成,软件系统由支撑操作系统、主控端软件、实时调度控制软件组成。本发明采用infiniband高性能实时网络和REDHAWK实时操作系统保证了仿真系统的实时性;采用并行计算服务器与刀片服务器从硬件上保证了系统实现并行计算的可能性,而且基于数据驱动的异步流水线并行实时调度算法,实现了仿真系统模型间的并行计算,并通过与硬件的结合大大加快了仿真系统的运算速度,保证了复杂仿真系统的并行性和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164449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101655.2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低轨双基SAR斜距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非“停-走”假设;假设SAR脉冲信号在发射时刻t时从高轨卫星发出,此时高轨卫星的位置为PG(t),速度为VG(t),低轨卫星的位置为PL(t),速度为VL(t)、加速度为aL(t),经过第一时延η′后,卫星信号到达目标位置PT,定义此时低轨卫星位置为PL(t1)、速度为VL(t1),卫星信号经目标反射形成回波信号,回波信号在第二时延η″后,到达低轨卫星,被低轨卫星接收,定义此时低轨卫星的位置为PL(t2)。(2)、在非“停-走”假设下,推导高低轨双基SAR精确斜距模型;(3)、根据高低轨双基SAR精确斜距模型,计算高低轨双基SAR精确斜距r(t)。该发明斜距计算精度高,具有很好地抑制模糊和聚焦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08558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860789.6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供稳定长短基线的四星Helix编队构型。使用本发明能够在一个轨道周期内提供稳定的垂直有效长基线和垂直有效短基线,从而可利用长短基线组合基线高精度干涉测高。本发明构型包括1颗主星和3颗辅星,主星轨道与各辅星轨道分别为满足Helix构型的双螺旋轨道;本发明构型在编队飞行过程中的任意时刻,主星都可以与其中一颗辅星之间形成最优垂直有效基线,满足最优基线取值范围指标,任意时刻都存在两颗辅星之间形成的有效长基线,从而在整个轨道周期内,任意时刻总是存在一组稳定的有效长基线和短基线,从而可利用长短基线组合基线高精度干涉测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