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59357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810345588.2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9D163/00 , C09D7/65 , C09D7/63 , C09D5/08
Abstract: 一种热响应复合自修复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自修复高分子涂层材料领域。涂层由环氧树脂,环氧固化剂,微球壳材和缓蚀剂组成。其中微球壳材与缓蚀剂的质量比为3:1.5~2.5,微球占涂层质量的2‑30%。制备方法是将环氧树脂与缓蚀剂微球混合后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最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均匀涂布于基底材料上固化,得到自修复复合涂层。本发明涂层的制备工艺简单,且涂层具有多次修复性能,涂层缺陷经过自修复后,使涂层恢复对水分、氧气、Cl‑等腐蚀性介质的屏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662005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1497047.5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类多孔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使用方法,属于高分子微球领域。本发明将致孔剂NaOH溶液作为内水相,通过水/油/水溶剂挥发法直接制备出微孔数量和孔径大小可控的多孔聚酯微球,微球的孔隙率较高,微孔数量和孔径大小精确可控,可实现对大分子量或超高分子量的药物或微纳尺寸的颗粒进行装载。上述方法制备的多孔聚酯微球制备工艺简单,具有比表面积大、药物释放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在生物医药、临床治疗、智能防腐涂层制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26518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498373.6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9D163/00 , C09D133/04 , C09D175/04 , C09D7/65 , C09D7/62 , C09D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恢复防腐性能和附着力的自修复涂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制备了负载有缓蚀剂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微球;之后将微球加入涂层中,制备自修复涂层。上述方法制备的涂层在破损时,通过加热可以使涂层中的EVA微球熔化并从破损处流出,填补涂层缺陷,同时微球中的缓蚀剂释放,抑制金属基底腐蚀。熔融的EVA微球可以将破损处的涂层重新粘接牢固,修复涂层的附着力,避免涂层的剥落和二次破损。这种自修复涂层具有价格低廉、制备简单、修复方式简单高效、二次破损概率小等优点,在自修复防腐涂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66200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497047.5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类多孔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使用方法,属于高分子微球领域。本发明将致孔剂NaOH溶液作为内水相,通过水/油/水溶剂挥发法直接制备出微孔数量和孔径大小可控的多孔聚酯微球,微球的孔隙率较高,微孔数量和孔径大小精确可控,可实现对大分子量或超高分子量的药物或微纳尺寸的颗粒进行装载。上述方法制备的多孔聚酯微球制备工艺简单,具有比表面积大、药物释放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在生物医药、临床治疗、智能防腐涂层制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089702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0956559.7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氮化钛和微胶囊的光热响应药物载体及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利用碱性溶液将聚ε‑己内酯载药微胶囊表面羧基化,再在纳米氮化钛颗粒表面修饰氨基;最后将羧基化的载药微球和表面修饰氨基的氮化钛纳米颗粒通过静电作用复合,得到氮化钛‑微胶囊复合药物载体。上述方法制备的微球具有较高的载药率,氮化钛在近红外光照射后,可以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热能,使复合微球升温而熔化,有助于提高药物释放效率。这种光热响应药物载体的制备工艺简单,光照产热能力强,可以实现药物的远程、高精度、高效率释放,该载药微球在临床治疗、防腐涂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08816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343583.8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9D163/00 , C09D175/04 , C09D133/00 , C09D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耐磨性的超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涂层由质量分数为20%~30%的二氧化硅‑碳纳米管杂化体和余量的树脂组成,涂层厚度为40μm~120μm。该涂层的制备首先是对纳米二氧化硅和多壁碳纳米管分别进行表面修饰,然后制备二氧化硅‑碳纳米管杂化体,接着将杂化体颗粒加入树脂并均匀分散,最后喷涂于金属表面,固化后得到耐磨超疏水涂层。制备出的二氧化硅‑碳纳米管杂化体通过缠绕互锁作用提高了复合涂层的耐磨性;当涂层表面受到摩擦磨损等损伤时,可以保持超疏水性能,从而有效阻隔溶液与基体的接触,起到保护基体材料的作用。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涂层的耐磨性和超疏水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08816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43583.8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9D163/00 , C09D175/04 , C09D133/00 , C09D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耐磨性的超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涂层由质量分数为20%~30%的二氧化硅‑碳纳米管杂化体和余量的树脂组成,涂层厚度为40μm~120μm。该涂层的制备首先是对纳米二氧化硅和多壁碳纳米管分别进行表面修饰,然后制备二氧化硅‑碳纳米管杂化体,接着将杂化体颗粒加入树脂并均匀分散,最后喷涂于金属表面,固化后得到耐磨超疏水涂层。制备出的二氧化硅‑碳纳米管杂化体通过缠绕互锁作用提高了复合涂层的耐磨性;当涂层表面受到摩擦磨损等损伤时,可以保持超疏水性能,从而有效阻隔溶液与基体的接触,起到保护基体材料的作用。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涂层的耐磨性和超疏水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08970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56559.7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氮化钛和微胶囊的光热响应药物载体及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利用碱性溶液将聚ε‑己内酯载药微胶囊表面羧基化,再在纳米氮化钛颗粒表面修饰氨基;最后将羧基化的载药微球和表面修饰氨基的氮化钛纳米颗粒通过静电作用复合,得到氮化钛‑微胶囊复合药物载体。上述方法制备的微球具有较高的载药率,氮化钛在近红外光照射后,可以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热能,使复合微球升温而熔化,有助于提高药物释放效率。这种光热响应药物载体的制备工艺简单,光照产热能力强,可以实现药物的远程、高精度、高效率释放,该载药微球在临床治疗、防腐涂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559357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345588.2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9D163/00 , C09D7/65 , C09D7/63 , C09D5/08
Abstract: 一种热响应复合自修复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自修复高分子涂层材料领域。涂层由环氧树脂,环氧固化剂,微球壳材和缓蚀剂组成。其中微球壳材与缓蚀剂的质量比为3:1.5~2.5,微球占涂层质量的2-30%。制备方法是将环氧树脂与缓蚀剂微球混合后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最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均匀涂布于基底材料上固化,得到自修复复合涂层。本发明涂层的制备工艺简单,且涂层具有多次修复性能,涂层缺陷经过自修复后,使涂层恢复对水分、氧气、Cl-等腐蚀性介质的屏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265184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0498373.6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9D163/00 , C09D133/04 , C09D175/04 , C09D7/65 , C09D7/62 , C09D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恢复防腐性能和附着力的自修复涂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制备了负载有缓蚀剂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微球;之后将微球加入涂层中,制备自修复涂层。上述方法制备的涂层在破损时,通过加热可以使涂层中的EVA微球熔化并从破损处流出,填补涂层缺陷,同时微球中的缓蚀剂释放,抑制金属基底腐蚀。熔融的EVA微球可以将破损处的涂层重新粘接牢固,修复涂层的附着力,避免涂层的剥落和二次破损。这种自修复涂层具有价格低廉、制备简单、修复方式简单高效、二次破损概率小等优点,在自修复防腐涂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