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6517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64958.4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利差计算方法及装置,属于电力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厂的实际发电量和调度指令的需求发电量;基于所述实际发电量和第一预设原则,获取第一利润数据;基于所述需求发电量和第二预设原则,获取第二利润数据;将所述第一利润数据和所述第二利润数据作差值运算,获取第一利差数据。通过本发明通过对自备电厂未按照调度指令的发电出力进行惩罚,继而降低利差,使自备电厂能够按照调度的指令进行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4317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92859.3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满足区域互联电网有效备用互济预留的策略确定方法及系统,根据区域内备用预留需求,以新能源消纳最大为目标,基于区域内备用约束条件确定区域内备用缺额量;根据区域内备用缺额量,以跨区域备用支援缺额最小为目标,基于跨区域备用互济约束条件确定互济区域的机组开停策略;跨区域备用互济约束条件包括跨区域断面潮流约束,跨区域断面潮流约束包括:备用互济后,本区域的区域断面潮流不越限和互济区域的区域断面潮流不越限。考虑了各区域间通道盈余空间,通过调整机组开停情况提高互联电网的余缺互济能力;同时计及备用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受关键断面潮流影响情况,保证备用在调用过程中全部可用,提升备用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46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85213.0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一种应对台风天气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复合决策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状态抽样法构建台风天气场景不确定集合,台风天气场景不确定集合包括风机出力以及线路故障状态;步骤2:采用由步骤1获得的风天气场景不确定集合建立SCUC复合决策动态博弈鲁棒优化模型;步骤3:基于迭代算法求解由步骤2获得的SCUC复合决策动态博弈鲁棒优化模型得到最优复合决策。本方法通过统筹考虑不同阶段和不同策略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弥补了现有多阶段SCUC模型无法同时兼顾决策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问题,不仅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极端天气过程中的整体负荷损失,而且提高了系统性能的恢复速度,从而有效提升电力系统在面对极端灾害事件时的韧性水平,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更为科学。
-
公开(公告)号:CN10958628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392164.8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清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组交易极限电量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各机组基础数据及系统各项约束条件;根据各极限电量的计算需求,选取对应的目标函数;根据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对应的约束条件和各机组基础数据,构建计算模型,求解得到各项电量极限值;判断各项电量极限值是否已经全部完成;并校核输出的各项电量极限值是否合理,输出最终的各极限电量计算结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组交易极限电量确定方法及系统,通过构建计算模型,进行计算累加得到目标时段内的极限电量,能够有效提高中长期交易极限电量计算的准确度,从而有利于保障电力市场的有序推进。
-
公开(公告)号:CN104332965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410545479.7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单相接地故障识别高限系数的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过负荷与经小过渡电阻的单相接地故障识别的输电线路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确定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情况和其经小过渡电阻单相接地故障下的保护安装处的相电压余弦分量;确定高限系数D的选取原则;确定高限系数D的选取范围;校验高限系数D的可靠性和灵敏性。所述方法可以保证经小过渡电阻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灵敏度和过负荷时的可靠性。高限系数的选取及校验由输电线路保护装置内部实现,无需外部整定。
-
公开(公告)号:CN10796753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092328.0
申请日:2017-11-08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清软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 G06Q10/06315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2003/003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和需求侧响应的负荷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电网中的不可控资源按照供应侧与需求侧进行分类;S2:对于需求侧,建立基于价格的需求侧响应的模型及负荷预测方式;S3:对于供应侧,模拟调度不可控的由电能服务商集中控制的带储能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策略,建立相应模型和负荷预测方式;S4:对于调度不可控的带储能分布式电源运行策略的模型求解。本发明立足电网调度部门,针对分类建立了不同的分析模型及在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处理方法,为电网调度的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4332965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545479.7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单相接地故障识别高限系数的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过负荷与经小过渡电阻的单相接地故障识别的输电线路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确定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情况和其经小过渡电阻单相接地故障下的保护安装处的相电压余弦分量;确定高限系数D的选取原则;确定高限系数D的选取范围;校验高限系数D的可靠性和灵敏性。所述方法可以保证经小过渡电阻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灵敏度和过负荷时的可靠性。高限系数的选取及校验由输电线路保护装置内部实现,无需外部整定。
-
公开(公告)号:CN10937695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1811393214.4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长期电量预测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待处理基础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和相关性检验,筛选出若干影响因素并进行季节分解,得到第一规则分量数据与第一不规则分量数据;对第一规则分量数据进行滞后数确定和降维处理,得到第二规则分量数据;对第一不规则分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第二不规则分量数据;采用不同的预构建模型进行分量预测,得到相应的分量预测值,对分量预测值进行累加组合得到最终预测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长期电量预测方法及系统,能够在广泛考虑多类型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中长期的电量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负荷预测的精确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电网规划的经济性及保障了电力市场的有序推进。
-
公开(公告)号:CN109376953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393214.4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长期电量预测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待处理基础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和相关性检验,筛选出若干影响因素并进行季节分解,得到第一规则分量数据与第一不规则分量数据;对第一规则分量数据进行滞后数确定和降维处理,得到第二规则分量数据;对第一不规则分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第二分量不规则数据;采用不同的预构建模型进行分量预测,得到相应的分量预测值,对分量预测值进行累加组合得到最终预测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长期电量预测方法及系统,能够在广泛考虑多类型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中长期的电量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负荷预测的精确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电网规划的经济性及保障了电力市场的有序推进。
-
公开(公告)号:CN11994462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53795.8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 , 天津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省级电力系统调峰容量需求优化方法及装置,根据本申请的方法包括:获取省级电力系统日前运行场景;获取省级电力系统内部调峰资源模型,根据所述省级电力系统内部调峰资源模型建立储能调度模型,根据所述省级电力系统日前运行场景对储能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获取资源调度方案;考虑多重不确定性优化省级电力系统调峰容量,根据供电成本在所述资源调度方案中筛选省级电力系统最佳的调峰容量。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同时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与负荷的强不确定性优化省级系统的调峰需求容量,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强不确定性以及较大的预测误差导致电网调峰压力增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