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515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71964.9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7F9/6593 , C08K5/5399 , C08L7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高成炭功能的单组分无卤阻燃剂及应用,阻燃剂结构式如式Ⅰ或Ⅱ,制备方法为:S1、将反应物六氯环三磷腈、缚酸剂与反应溶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形成反应溶液1;S2、将装有反应溶液1的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形成无氧环境;S3、在烧杯中将含炔基官能团反应物溶解在反应溶剂中,形成反应溶液2;S4、将反应溶液2滴加到装有反应溶液1的三口烧瓶中;S5、对S4的反应混合物进行搅拌;S6、搅拌后抽滤反应混合物,将所得滤液旋蒸,对得到的粗产物洗涤,然后干燥,得到阻燃剂,本发明具备高成炭功能的单组分无卤阻燃剂,成炭性能好,阻燃效率高,将该阻燃剂用于热塑性聚氨酯等材料上,能够大幅度提高残碳率、改善碳层质量,制备的阻燃材料实现了抗火焰熔滴,具有绝佳的阻燃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9048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82244.2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排爆服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排爆服防护材料技术领域。将采用工业固废制备的剪切增稠液与进行金属离子改性的芳纶织物进行浸渍,以剪切增稠液为载体,制备复合织物;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织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基于剪切增稠复合材料重要的应用背景,首先发展了氨基改性固废基剪切增稠液的制备方法,实现了固废资源化利用,分散相颗粒能够有效的以自组装的方式附着在芳纶表面,氨改性硅系材料与金属改性芳纶之间的连接性和相容性都好,采用本发明中制备的剪切增稠改性纤维作为排爆服材料,可以实现在爆炸环境中,阻挡高速冲击的破片,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抗穿透能力和阻燃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60773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35311.9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IPC: G06Q10/047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恐防爆应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城市多点爆炸袭击的应急力量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GIS获取路网基础信息;(2)分析获取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概率的潮汐变化;(3)进行路段灵活性分析;(4)进行涉爆场景下路网数据影响分析(5)构建路阻函数,获得路径规划模型;(6)采用改进A*算法对路径规划模型进行优化;(7)获得路径优化方案,结束,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于事件链技术,分析爆炸原生次生及衍生事件对路网的影响,综合考虑事件的潜在风险,更贴合多点涉爆场景下实际路网状态,提高路径规划的可靠性;应急力量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最优路径,更加贴合实际涉爆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14791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097838.0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D06M11/79 , D06M15/53 , D06M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剪切增稠改性纤维增强防破片性能的排爆服材料,涉及排爆服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剪切增稠液和纤维层,剪切增稠液采用固废基改性作为分散相,形成非牛顿流体,呈现固液悬浮液,具有优异的剪切增稠功能;纤维层采用芳纶织物,芳纶织物浸渍于固废基剪切增稠液中进行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采用了固体废弃物改性,改性固废具备空间网络结构,并用改性固废作为制备剪切增稠液的分散相,实现了固废资源化利用;本发明中制备的一种剪切增稠改性纤维作为排爆服材料,可以实现在爆炸环境中,阻挡高速冲击的破片,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抗穿透能力,这为复合材料的防护性能探究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8633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622941.2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点爆炸应急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城市多点爆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力量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建立任务清单,应急力量盘点及相应能力计算;二、依据任务清单进行任务力量需求分析;三、建立任务聚合原则;四、根据步骤(三)中的任务聚合原则,判断是否进行任务聚合,更新任务力量需求,获得最终任务清单及对应需求;五、根据步骤(四)得到的最终任务清单及对应需求,建立任务分配模型,进行应急力量分配,所述任务分配模型包括专业应急力量分配模型、常规应急力量分配模型;六、获得任务分配方案,结束,本发明解决城市发生多点爆炸时,应急处置力量合理分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7426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69797.3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 湖南艾尔防务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排爆服的蓄冷降温复合相变防护材料,涉及复合相变防护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材料、成核剂和增稠剂,所述主体材料是十水硫酸钠和水,所述成核剂为氢氧化锶,所述增稠剂包括聚氧乙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蓄冷降温的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克服单一的无机物或有机物相变材料存在的缺点,又可以改善降温材料的应用效果以及拓展其应用范围;与此同时,还能增加现有相变材料的防护性能,提升抗弹与抗破片能力;具体应用范围包括将该材料贴附至排爆服中,达到有效降温并提升防护效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47055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05005.7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敞空间内可燃气云爆炸参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可燃气体爆炸安全防护技术领域。该测试装置包括爆炸环境模拟系统和性能测试系统,还包括可燃气瓶、空气瓶、惰性气体瓶、固体粉末抑爆罐、液体抑爆罐、点火装置和防爆风机;所述爆炸环境模拟系统包括支撑平台和位于支撑平台上方的外壳,外壳与支撑平台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用于对可燃气云进行爆炸模拟;点火装置通过线路连接至密闭空间内,用于点燃可燃气体;防爆风机用于给外壳的外表面吹风;所述性能测试系统包括温度测试系统、压力测试系统、浓度测试系统、声音测试系统、火焰速度系统、流体微观结构系统、结构应变系统、图像采集系统、障碍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46964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04803.8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爆炸试验测试技术开发领域,涉及一种加强型全尺寸居民住宅结构燃气泄漏爆炸多参数试验测试平台及方法,可用于模拟真实民宅场景内燃气泄漏爆炸事故全过程,实现多点火源、多燃气种类、多泄压条件和多障碍环境下的燃气泄漏爆炸演化机理与致灾后果研究。该试验平台可以模拟居民户型,通过对试验平台的局部加强设计和耦合测试技术开发,实现高爆压、高拟真、多参数燃气爆炸重复试验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8862695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19789.7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2 , G06F40/279 , G06N3/006 , G06N5/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元融合的打击信息生成方法,属于打击信息生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打击评估软件的用户操作流程复杂、体验感差、可扩展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基于大语言模型开发框架集成打击评估计算模型、知识图谱模型、预训练大语言模型、知识库模型和智能体模型,通过预训练大语言模型对用户输入文本进行意图识别得到与意图相匹配的功能模式,并得到运行功能模式的返回结果,基于返回结果生成提示词,将提示词输入预训练大语言模型以生成打击信息。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解释性强的打击信息生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1216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843111.2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紫外线改性的防弹芳纶聚脲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纤维织物改性技术领域。包括:纤维预处理,去除芳纶表面杂质;紫外线改性芳纶,增加表面粗糙度;聚脲涂层的制备,得到聚脲涂层材料;将制得的聚脲涂层材料喷涂至改性芳纶纤维材料上,得到芳纶聚脲复合材料织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紫外线照射促使芳纶纤维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使芳纶纤维表面变得更加粗糙,在芳纶纤维表面引入环氧基团,提高与聚脲的附着力,能够更好地与聚脲涂层相结合,增加芳纶聚脲复合材料的抗冲击能力,提高复合材料织物的防弹性能,同时该芳纶聚脲复合材料织物的柔软性和透气性也有改善,舒适度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