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7087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43699.6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的稳定性判别装置,能够准确获得系统阻抗并有效评估系统稳定裕度,准确判断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是否振荡稳定。本发明通过装置准确获取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在全频带内的正序阻抗和耦合阻抗,并考虑了机‑网耦合效应计算得到系统与电网阻抗作用下的等效阻抗,用于分析系统稳定性更加准确有效,然后使用最大峰值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判据表征形式更加简洁,进一步提升了判据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弥补了当前研究对于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的稳定性评估不方便不准确的不足,为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的设计和并网提供了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87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43685.4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振荡抑制装置,能够准确获得系统阻抗并有效提高系统稳定裕度从而实现振荡抑制,弥补了当前研究对于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振荡抑制的不足,有效维持电力系统稳定性,从而为送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行方案。通过获取模块、采集模块和计算模块得到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阻抗,判断模块根据给定的系统稳定裕度要求判断系统是否具有足够的稳定裕度,当系统存在振荡风险时通过优化模块采用遗传算法调整STATCOM控制参数,优化系统阻抗使其具有最优的稳定裕度。其中,根据最小圆半径指标判断系统稳定裕度,进而进行优化以实现最优稳定裕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05459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543854.5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nventor: 黄存强 , 刘庆彪 , 田旭 , 尹璐 , 高聪哲 , 张祥成 , 赵冬雪 , 杨海林 , 王泽浩 , 李红霞 , 武宏波 , 刘兴文 , 李绚绚 , 米金梁 , 张舜祯 , 潘树昌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单相低直流电压脉动多端口交流功率变换电路,包括滤波电感、滤波电容、1:2多端口交流双向功率变换电路、交流并网端口和交流负载端口,1:2多端口交流双向功率变换电路有三个输出端,每个输出端分别与一个滤波电感相连,每个滤波电感分别与每个交流端口的火线连接,交流端口的火线和零线之间通过滤波电容连接,利用开关复用以及共用零线结构,减少多端口变换器中的功率开关数量且不改变系统容量,简化拓扑结构,降低系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8423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674714.1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京绿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风光火打捆外送系统的实时转动惯量安全性评估方法,采用基于小功率扰动的转动惯量实时估计方法,对新能源发电系统进行转动惯量参数辨识,以此来分析系统的实时转动惯量并为系统的转动惯量安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小功率扰动的转动惯量实时估计方法具有操作性强、工程适用性高、物理概念清晰、能够反映风光火打捆外送系统的转动惯量特性等优势,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以应用于风光火打捆外送系统的转动惯量安全性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573334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532268.0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是在利用全桥隔离型双向AC/DC拓扑结构,结合半桥拓扑无需输出隔离变压器的优点,利用开关复用以及输出的工频电压的“共性”需求,减少一个桥臂的功率开关数量,构成共零线结构的六开关三桥臂双向功率斩波电路;在双向六开关斩波电路两个输出端之间连接耦合电感和耦合电容,降低开关纹波电流;交流端口的火线和零线间通过滤波电容相连,组成本发明的最终拓扑结构,实现交/直/交功率双向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800381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175269.3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弱电网下PMSG并网系统的阻抗测量方法,针对陆上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变流器装置,在变流器交流汇集侧与弱电网的连接点,测量变流器交流端口序阻抗模型。本方法将机侧变流器输出电压视为直流电压源,测量网侧变流器的正序阻抗模型以及耦合阻抗模型,并考虑弱电网中机‑网耦合效应,将弱电网阻抗以及频率耦合阻抗折算至正序阻抗,形成等效序阻抗模型,解决了弱电网下陆上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变流器交流端口序阻抗模型获取的难题。本发明所设计的阻抗测量装置可以快速准确获取弱电网下陆上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变流器交流端口序阻抗模型,考虑到了机‑网耦合效应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地基于序阻抗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378322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761631.5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驱风电机组变流器并网系统稳定方法。使用本发明能够证风电机组接入电网时能够稳定运行,并提高了整体系统的稳定裕度。本发明首先构建了直驱风电机组变流器的序阻抗模型Zi,然后根据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对当前变流器并网系统的Zg/Zi频域曲线的稳定裕度进行判定,并依据判定结果,对变流器电流环的控制参数进行优化,使得变流器并网系统稳定裕度最优。本发明的稳定方法,实现了直驱风电场的实时阻抗测量和故障时的系统阻抗调整,保证了远距离大规模海上直驱风场并网技术拥有较强的稳定运行裕度,解决了现阶段由于系统控制参数的设置引起阻抗曲线稳定裕度不高进而引发的振荡问题,具有很强的工程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260264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0975129.X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陆上双馈风场经传统直流送出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判别方法,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及传输技术领域,能够实现陆上双馈风场经传统直流送出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评估。根据给定系统的阻抗Zwl和交流电网阻抗Zg,在复平面绘制系统的Nyquist曲线;给定系统即为陆上双馈风场经传统直流送出系统。根据给定系统稳定性裕度,将复平面划分为稳定运行可行区域和稳定运行禁止区域。若给定系统的Nyquist曲线全频段均在稳定运行可行区域,则判定给定系统能够稳定运行。若给定系统的Nyquist曲线进入稳定运行禁止区域,则判定给定系统中存在振荡风险,则给定系统在不稳定频率点无法稳定运行,不稳定频率点则为进入稳定运行禁止区域的Nyquist曲线对应的频率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4612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543577.7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锡林热电厂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的阻抗获取方法和装置,能够准确获得系统阻抗,从而为送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优化提供了模型基础。本发明考虑次、超同步耦合关系,通过获取模块、采集模块以及计算模块分别得到直驱风电场、交流电网、LCC‑HVDC送端系统的正序阻抗和耦合阻抗,并计算得到整个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在全频带内的阻抗,从而准确分析系统稳定性。本发明装置易于操作,考虑了次、超同步耦合关系,能够准确获取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在全频带内的正序阻抗和耦合阻抗,得到的阻抗模型更加准确全面,用于分析系统稳定性更加准确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365958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177352.4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锡林热电厂 , 内蒙古能源发电苏尼特左旗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弱电网下永磁直驱风电机组振荡抑制方法,在网侧变流器中加入下垂控制,建立系统阻抗模型,并以阻抗分析法抑制系统振荡;通过下垂控制方法改变系统阻抗模型,并快速获取该阻抗模型,通过此阻抗模型优化系统参数,从而有效抑制系统振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