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952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29160.X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IPC: G01M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的校轴装置,包括基座、扭簧、棱镜、安装架和自解锁式限位部。其中,基座设置在光学系统的待校轴的发射光学系统和接收光学系统之间,且相对待校轴的发射光学系统和接收光学系统固定。在校轴状态时,扭簧向棱镜提供旋转力,自解锁式限位部限制棱镜转动,棱镜分别遮挡待校轴的发射光学系统和接收光学系统光路的一部分,用于收集所述发射光学系统的出射光,并传输至所述接收光学系统,实现校轴。当需要解除校轴状态时,自解锁式限位部解除对棱镜的限制,在扭簧的作用下,安装架带动棱镜旋转,不再遮挡发射光学系统和接收光学系统的光路,扭簧恢复为自然状态,并为棱镜提供限位。
-
公开(公告)号:CN11844316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41862.9
申请日:2024-04-30
IPC: G01J5/53 , G01J5/02 , G01J5/08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红外辐射特性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谱段目标辐射特性定量测量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滤光组件、相机组件、定位组件、测温组件和控制及处理模块;滤光组件包括电机和滤光轮;滤光轮的中心连接电机的输出端,能够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滤光轮沿周向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窗口,用于设置滤光片或挡片;相机组件包括镜头和红外探测相机,设于滤光轮一侧,用于接收光线;定位组件设于滤光组件;测温组件至少包括两个温度贴片,分别设于滤光组件和镜头;控制及处理模块与电机、红外探测相机、定位组件和测温组件均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在同一场景准确获取多个谱段维度的目标辐射特性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66573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110002090.8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IPC: G01J5/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热像仪校正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镜头盖、加热和制冷装置、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驱动和传动装置、位置传感器和镜头盖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镜头盖内表面不同位置点的温度;温度控制器基于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加热和制冷装置对镜头盖进行加热或制冷,以使镜头盖内表面温度达到预设的校正温度;位置传感器用于测量镜头盖当前处于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镜头盖控制器用于基于位置传感器测量的镜头盖状态控制驱动和传动装置对镜头盖执行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以使镜头盖处于目标状态。该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与红外热像仪集成为一体并且快速提供标准辐射源功能的简易校正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6896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83408.8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载小型光学及电磁融合探测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载小型光学及电磁融合探测系统,包括壳体、控制单元、光探测装置和电磁探测装置;壳体包括探测面,光探测装置和电磁探测装置安装于壳体内部,光探测装置的镜头与探测面共面,探测面与光探测装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透光的窗口,电磁探测装置的天线安装在探测面上,与壳体内部的电磁探测装置电连接,控制单元与壳体连接,用于控制壳体及其内部的光探测装置和电磁探测装置的俯仰角和方位角。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载小型光学及电磁融合探测系统,能够实现光电测量和电磁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56134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04045.7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交错式永磁制动结构及观测转台,轴向交错式永磁制动结构包括制动转子和制动定子,制动定子同轴间隔套设于制动转子的外侧,在制动定子和制动转子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永磁体制动部和至少一个电涡流制动部,各制动部沿制动转子的轴向间隔分层设置,且各层制动部的正投影在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在需要制动时,各个制动部同时处于制动位。该结构的制动转子与转轴连接,制动部中永磁体、电场和电涡流场间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制动力阻止过冲,将永磁体制动和电涡流制动结合,对转台低速过冲和高速过冲均具有抑制效果,限位更加可靠安全,能够减小转台在工作区域受到制动力影响,实现小角度制动,降低质心偏移造成的运动精度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9323100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1189936.8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松支腿及其应用。所述防松支腿包括底座、螺杆、防松杆、套设在所述螺杆上的第一锁紧螺母和套设在所述底座上的锁紧座,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上设置有弯向所述底座的防松板;所述锁紧座上设置有沿径向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防松杆的通孔,所述防松杆穿过所述通孔后用于顶住所述防松板。本发明中的所述防松支腿防松性能强、支撑稳定可靠;当所述防松支腿应用于车载光电跟踪测量系统中时,能有效保证几吨重负载在车载运输过程中的支撑固定的可靠性,可有效解决重量成吨重的光学部分在运输过程中的固定保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200492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219608.1
申请日:2025-02-26
Applicant: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IPC: H01S5/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LD组件封装的热沉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热沉结构包括:金属热沉主体,所述金属热沉主体上设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腔体,每个腔体内部均填充有复合相变材料,腔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固定LD组件;其中,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由支撑板、导热材料和相变材料构成;至少两个金属盖板,每个金属盖板分别于每个腔体相固定,分别用于对每个腔体进行密封。本方案,通过对热沉结构的设计和复合相变材料的优化组合,在LD组件工作过程中温度发生变化时,复合相变材料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生相变,从而能够使复合相变材料充分发挥储热吸热能力,以及时对封装在热沉结构表面的LD组件进行控温,从而有利于保证LD组件出光效率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16381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811196874.3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转子辐射测温装置及方法,所述测温装置包括密闭的设备舱和加热炉,还包括:中波热像仪、遮蔽器和传动机构,加热炉设置在设备舱内,转子设置在加热炉内,加热炉的炉壁上设置通孔,使遮蔽器可以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进出加热炉;遮蔽器为内空腔结构,遮蔽器在加热炉内处于转子的第一级转子端面和所述炉壁之间,并与第一级转子端面和炉壁之间存在间隙;中波热像仪固定在设备舱内,中波热像仪的探测器探头对正于遮蔽器的内空腔;中波热像仪的探测器与成像镜头之间安装波段选择滤光片。本发明在双波段测温的基础上,可实现发动机转子性能测试过程中的温度场精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32310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189936.8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松支腿及其应用。所述防松支腿包括底座、螺杆、防松杆、套设在所述螺杆上的第一锁紧螺母和套设在所述底座上的锁紧座,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上设置有弯向所述底座的防松板;所述锁紧座上设置有沿径向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防松杆的通孔,所述防松杆穿过所述通孔后用于顶住所述防松板。本发明中的所述防松支腿防松性能强、支撑稳定可靠;当所述防松支腿应用于车载光电跟踪测量系统中时,能有效保证几吨重负载在车载运输过程中的支撑固定的可靠性,可有效解决重量成吨重的光学部分在运输过程中的固定保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163810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196874.3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转子辐射测温装置及方法,所述测温装置包括密闭的设备舱和加热炉,还包括:中波热像仪、遮蔽器和传动机构,加热炉设置在设备舱内,转子设置在加热炉内,加热炉的炉壁上设置通孔,使遮蔽器可以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进出加热炉;遮蔽器为内空腔结构,遮蔽器在加热炉内处于转子的第一级转子端面和所述炉壁之间,并与第一级转子端面和炉壁之间存在间隙;中波热像仪固定在设备舱内,中波热像仪的探测器探头对正于遮蔽器的内空腔;中波热像仪的探测器与成像镜头之间安装波段选择滤光片。本发明在双波段测温的基础上,可实现发动机转子性能测试过程中的温度场精确测量。
-
-
-
-
-
-
-
-
-